文征明之“清心傲骨”:拒明篡位者厚礼聘请
文征明(1470―1559),明代书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征明在其生活时代已颇具名气,学生甚多,形成著名的“吴门画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文征明被后人尊称为“古今第一流之人物”,得此名不唯其多才多艺,书画精绝,亦因其为人品格高尚,行事端直,独具文人的清风傲骨。文征明曾直截了当地说,“人品”不正则“墨法”不精。足见其格外关注行为品格的修炼。文征明的父亲文林原在温州做官,为官清廉,家境清贫。文林去世之际,当地官吏按照当地官场习惯,凑集千金以备丧祭,却被文征明去信婉辞了。明代皇族宁王朱宸濠密谋篡夺皇位,广揽人才,派人备了厚礼前来聘请文征明,他非但不去,还把朱宸濠的礼金原封送回。明代右佥都御史俞谏得知他很有才学,家境不够宽裕,很想接济于他。一日,俞谏问他:“你早晚有什么困难吗?”文征明说:“我早晚都有粥吃”。俞谏又指着他的衣服问:“怎么破成这个样子?”答曰:“这是暂时淋了雨的缘故。”在这一问一答间足见文征明之清心傲骨。
文征明在绘画上师从数位名家,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等,其中尤以山水最为精妙。他早年师从沈周,后致力于赵孟�\、王蒙、吴镇三家。文征明早年所绘山水风格细谨,中年则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呈粗、细两种面貌,自成一格。画风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兼用干笔皴擦与书法飞白,于粗简之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则取法赵孟�\、王蒙,布景繁密,较平面,少纵深,造型规整,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文征明在其49岁时绘制的《惠山茶会图》是其传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幅描绘作者与文人墨客悠游山水的记事性作品。文征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画面突出面会茶会欢愉的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茅亭泉井,诸人悠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童子煮茶。画面较少刻画人物肖像特征,寥寥数笔带过,然动态情致却迥异,饶有生趣。同时,人物又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画家主张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画面对于青山绿树、苍松翠柏之幽雅环境的描绘,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互为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惠山茶会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有变化,工整而带装饰味。从《惠山茶会图》中,我们可以一窥文征明师法众家,粗细兼备,自成一格的艺术境界了。
也许终生坎坷的遭际消磨了文征明英年的锐气,而晚年的释然脱俗却使他潜心艺术,他的艺术造诣颇深,风格日趋稳健。可以说,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其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颇深。宋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