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蒲松龄奋笔写旱灾(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2
转发:0
评论:0
蒲松龄奋笔写旱灾(图),    蒲松龄与百姓休戚与共,正是其伟大之处。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


    蒲松龄与百姓休戚与共,正是其伟大之处。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仍。尤其在古代,不但水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百姓遭受的灾难也异常深重。一些有责任感的作家常把这些灾害写入作品,传之后世,蒲松龄就是其中之一。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位卑家贫的正直文人。他长期生活在家乡农村,跟贫苦农民休戚与共,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当家乡遭受严重旱灾、民不聊生时,他既是受害者,也是见证人。他把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真实地写进诗文中,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提供了可贵资料。

    康熙十二年(1673)夏天,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大旱。他在《日中饭》一诗中,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

    黄沙迷眼骄风吹,六月奇热如笼炊。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簌簌。儿童不解燠与寒,蚁聚喧哗满堂屋: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弱女踟躇望颜色,老夫感此心�r�r。于今盛夏旱如此,晚禾未种早禾死。

    因为久旱不雨,到处黄沙弥漫,天气奇热。虽然刚过麦收,但蒲松龄家的粮食已经匮乏,只能煮点麦粥充饥。几个饥饿的孩子不管冷热,见了稀粥就你争我抢,这让蒲松龄好生悲伤。盛夏时节如此干旱,秋天的庄稼注定绝收,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蒲松龄通过自己家的遭遇,来写百姓的苦难。但当时他毕竟还有份做家庭教师的「薪水」填补家用,而那些无依无靠的农民,处境必然更加悲惨。

    可怕的旱灾接踵而来,从康熙十七年(1678)开始,淄川一带又连年大旱,百姓的苦难更加深重。蒲松龄对灾民十分同情,于康熙十九年(1680)夏天,又写了《忧荒》一诗:

    天心厌众孽,连岁降奇荒。嗷嗷携儿女,死徙离故乡。书生坐株守,百钱易斗糠。今岁春雨足,二麦幸登场。朝食煮麦粥,晚食炊饼汤。怜此藜藿士,腹中无异粮。仅仅两月余,剩麦不满囊。枵腹待秋成,晚禾庶可望。胡乃豆始华,三旬皆亢�z?谷苗已焦卷,豆叶萎以黄。嗟此啼号者,势必归沦亡!沦亡何足道?老母在高堂。菽水将何如?念此心悲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旱灾
参见中国旱灾史干旱求雨人工增雨食水管制(制水)竹清水祖师水危机洪灾及洪水
· 奋笔疾书
【成语】奋笔疾书【成语】奋笔疾书【拼音】fènbǐjíshū【解释】奋:提起,举起;疾:快速地。指快速地挥笔书写。【出处】宋·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例子:世贞昼夜伏案,日书一回,不得片刻喘息。
· 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成语意思】: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用法分析】:奋笔疾书作谓语;指写文章。【成语来源】:宋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ènbǐjíshū【英语翻译】:speedhispen【成语声母】:FBJS【奋笔疾书的近义词】:秉笔直书【近似成语】: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书生之见:指书呆子的见解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书空咄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 古人写微博(图)
当短信成了现代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之后,微博、推特又以其句式简短风趣、传播迅速便捷的特点引领时尚,风靡网络人群。追根溯源,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已经整出言简意赅、风趣典雅的短信或微博来了。同样是思念,今有短信道:如果每想你一次就能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的世界将是一个大花园。古人云:陌上花开缓缓归。(相传五代十国时代的君王钱B,甚爱自己的王妃,王妃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B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B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慢慢看花,不必急着回来。满怀思念,无一字提及。)今人短信:无论天气如何,都不应该在别人的屋檐下呆太久。古人云:鱼游于釜中,虽生不久;燕巢于幕上,栖身不安。今有短信: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独居豪宅别墅,一人也只能睡一张床铺。古人云: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今有MSN签名:心中欲少...
· 蒲松龄辛酸“高考”路(图)
蒲松龄造像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后数十年间又参加了十几次相当于高考的“乡试”,皆名落孙山,无缘仕途。他悲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写成长诗《历下吟》,将考试中的辛酸屈辱、录取中的种种弊端以及考官的骄横等,一古脑儿暴露出来,读了让人感动,也发人深思……《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p骂,俚胤甚俳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