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徘徊在退与不退之间,【打印本稿】【进入论坛】【Email推荐】【关闭窗口】2010年04月27
|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10年04月27日 16:36 |
|
冉求,鲁国人,比孔子小29岁,以擅长政事列于孔门“十哲”。
有一次,孔子让几个弟子谈志向。子路说他可以治理“千乘之国”。冉求低调一点,说只想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治理三年能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不过礼乐教化方面,自己还不行,得依靠贤德君子。夫子认可冉求有这样的才能,曾对人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冉求可以去当总管。还说,以冉求的才艺,从政是绰绰有余。
夫子对冉求政事才能的赞赏,从他回答子路关于“成人”的一段话中,尤其昭然可见: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夫子这里举了四个人,前三位都是鲁国的前贤,他们分别有超出常人的智慧、道德(清心寡欲)和勇敢,只有冉求是当时活着的后辈;把他和三位前贤并列,可见夫子对冉求的“艺”(才能)是何等抬举。夫子说,有这四个人卓异的优点,再加上礼乐的修养陶冶,就称得上是“成人”(即完人)了。
尽管对冉求的才能如此肯定和赞赏,但夫子却又认为,冉求只是“具臣”而已――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与季氏同族的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子路)和冉求是否称得上是大臣?夫子说,所谓大臣,就是要用道义事奉君主,行不通就辞职不干;如今的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具臣(即办事干练的臣子)吧。很显然,在夫子看来,“以道事君”是杆标尺,达不到它的,哪怕再有才能也称不上大臣。这里且不论子路,单说冉求,他有哪些表现,让夫子觉得他没做到“以道事君”呢?从《论语》记录来看,有如下几件:
一件是,季氏(指季康子,以下同此)祭泰山,孔子知道后,责问时为季氏宰(季氏的行政总管)的冉求:“你难道不能阻止么?”冉求说“不能”。夫子很生气。当时只有周天子和诸侯才有祭大山的资格,季氏作为卿大夫去祭泰山,分明就是“僭礼”;而身为季氏宰的冉求不加劝阻,这在夫子看来,也是有违礼制和道义的失职行为。 |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