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冉求:徘徊在退与不退之间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1
转发:0
评论:0
冉求:徘徊在退与不退之间,【打印本稿】【进入论坛】【Email推荐】【关闭窗口】2010年04月27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10年04月27日 16:36

 

    冉求,鲁国人,比孔子小29岁,以擅长政事列于孔门“十哲”。

    有一次,孔子让几个弟子谈志向。子路说他可以治理“千乘之国”。冉求低调一点,说只想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治理三年能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不过礼乐教化方面,自己还不行,得依靠贤德君子。夫子认可冉求有这样的才能,曾对人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冉求可以去当总管。还说,以冉求的才艺,从政是绰绰有余。

    夫子对冉求政事才能的赞赏,从他回答子路关于“成人”的一段话中,尤其昭然可见: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夫子这里举了四个人,前三位都是鲁国的前贤,他们分别有超出常人的智慧、道德(清心寡欲)和勇敢,只有冉求是当时活着的后辈;把他和三位前贤并列,可见夫子对冉求的“艺”(才能)是何等抬举。夫子说,有这四个人卓异的优点,再加上礼乐的修养陶冶,就称得上是“成人”(即完人)了。

    尽管对冉求的才能如此肯定和赞赏,但夫子却又认为,冉求只是“具臣”而已――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与季氏同族的季子然问孔子,仲由(子路)和冉求是否称得上是大臣?夫子说,所谓大臣,就是要用道义事奉君主,行不通就辞职不干;如今的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具臣(即办事干练的臣子)吧。很显然,在夫子看来,“以道事君”是杆标尺,达不到它的,哪怕再有才能也称不上大臣。这里且不论子路,单说冉求,他有哪些表现,让夫子觉得他没做到“以道事君”呢?从《论语》记录来看,有如下几件:

    一件是,季氏(指季康子,以下同此)祭泰山,孔子知道后,责问时为季氏宰(季氏的行政总管)的冉求:“你难道不能阻止么?”冉求说“不能”。夫子很生气。当时只有周天子和诸侯才有祭大山的资格,季氏作为卿大夫去祭泰山,分明就是“僭礼”;而身为季氏宰的冉求不加劝阻,这在夫子看来,也是有违礼制和道义的失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辈子徘徊在女人和江山之间的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生是传奇一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多尔衮的一生中,充满的就是江山和美人,在江山和美人之间,多尔衮似乎什么都得到了。但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似乎什么都失去了。”纪连海这样评价多尔衮,那个至今都没有人可以说清的传奇。多尔衮,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一个像迷一样的人物。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出生在赫图阿拉,成为台吉。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后,年仅8岁的多尔衮便加入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多尔衮第一次成为了后金的鼎足之一。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去世,众贝勒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自尽殉夫。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处境变得最为艰难。网络配图于是少年的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并开始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
· “三变”:在阳明与尼采之间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在谈到乃师王守仁(阳明)思想的发展历程时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徘徊于儒道之间的向秀
摘要:究竟是以道解儒的思想旨趣置向秀于进儒退道的两难之间,还是他生性的犹疑使得他在思想上采取了儒道兼综的进路,这些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向秀的思想遗产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儒道之间从此便难舍难分,综归为一,为中国文化此后的发展奠定了人生境遇处理以及学理和心理上的基础。关键词:向秀;儒家;道家引言魏晋思潮的基本口号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什么是“名教”?就是从汉武帝以来确立的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儒家礼教。这种教义要求所有人都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落实自己的社会分工职责。但是自从东汉中期以后,人们越来越发现,国家政权实际上成了宦官和外戚手中的玩偶,一个个小皇帝被他(她)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政治的腐朽导致社会风气的虚伪化、恶俗化,从而使政权合法性受到了社会心理的威胁。同时,频繁的宫廷政变使得文化人对政治失去了任何的希望,他们意欲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实际能起到的作用出现了巨大的落差,于是他们绝望了。所...
· 城市规划设计:围观“余姚大水3天不退”
台风“菲特”给浙江余姚市带来了极强降水,导致城区大面积被淹,城市交通基本瘫痪,部分区域停电停水。雨过3天,仍是一座“水城”。观余姚“水漫金山”,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因素,而下游潮位高,积水出不去,上游还不断有水来的凹形格局,是导致这场百年一遇洪灾的罪魁祸首围观其现象不是余姚独有,只是余姚较严重罢了。近几年,大家都熟知城市“看海”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普遍是在雨季将一座座现代化设计极强的城市绘制成了一副“海景画”。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其原因,是环境遭受污染导致几十年或者百年一遇洪涝灾害增多,还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滞后,而不能满足排洪所需,或者是排洪管道年久失修导致破损遇堵,而形成排洪不畅。透看今天城市发展现状,占地面积都不同程度的成倍扩张着,而排洪排涝设施基本还是地下管道式进行排放,并且是相隔一定距离才会有一个漏引。这种排放方式在设计理念上应该经济可行,而在现实处理过程中明显具有滞后感...
· 南宋为什么不退到海南而是十万军民集体跳海呢
还不知道:南宋为什么不退到海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由成吉思汗发迹的蒙古兵确实是太厉害了,他们不仅仅是征服了亚洲,还差点就征服了欧洲。崖山之战宋朝当时虽然说是国富民强,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朝廷人士不支持抗战,一方面又有能力的武将,岳飞被杀就是一个例子。宋朝就是在内部原因加上外部强敌,才加速了灭亡的步伐。但是蒙灭宋期间也展现了不少感人的爱国事迹。崖山之战就是一个经典的代表。崖山之战自从忽必烈突破了长江这道天然的防线,元蒙大军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南宋只有节节败退,到最后只有新科状元文天祥和陆秀夫二人各带一名宋室的王子逃到广东沿海。到了这里基本上是无路可退了。文天祥1273年元军几万士兵做出最后的进攻,陆秀夫带领十万的军民誓死抵抗。这场崖山之战可以说是南宋最后的抵抗,南宋的军民见大势已去,十万军民无不跳海自杀,几天后海上到处都是浮尸,这悲惨的场面让人看了无不落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