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利玛窦“记忆之宫”的12个房间(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8
转发:0
评论:0
利玛窦“记忆之宫”的12个房间(图),    奥尔特留斯《寰宇全图》(1573,印刷书).        杜堇《十八学


    奥尔特留斯《寰宇全图》(1573,印刷书).

    

    杜堇《十八学士图》屏(明).

 

    为纪念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月-7月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4月2日-5月23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品共计113件(组),由中意两国文博与图书收藏机构共同提供。 

    利玛窦(1552-1610),号西泰,是第一个变西文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1578年的春天,他搭乘“圣路易”号离开里斯本,4年半后由澳门踏上中国的土地,随后越五岭、驻江右、下江南、过山东、进京城、入皇宫。直到1610年5月中的一天,他感到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次日,利玛窦溘然长逝,万历皇帝赐地安葬。那扇“功德之门”开在明王朝的封闭之上,西方的科学与文艺之风由此吹入,欧洲人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利玛窦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建造了这扇门,用的是信仰、友爱,以及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哲学、精密仪器、绘画艺术、记忆术。 

    在利马窦逝世400年后的今天,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010年2月-7月先后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三地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以纪念这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开拓者。4月2日-5月23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品共计113件(组),由中意两国文博与图书收藏机构共同提供,其中62件(组)意大利文物来自于罗马、马切拉塔、热那亚等地的数十家博物馆和图书馆,51件(组)中国文物分别来自于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4家单位的珍藏。     

    神奇的“记忆迷宫”      

    明代的中国是个舟多于车的国度,利玛窦远渡重洋而来,而他在中国的旅程也同样犹如长年的航行,沧桑浮沉,有时风和日丽、景色宜人,那是他与中国学者们交往、分享学识与友谊的愉悦时光;有时则会遇上风暴,或搁浅困滞,或陷于大雾、无法展望前路。糟糕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恶劣的天气、盗贼、怀有偏见的乡民、贪婪的官员、爱猜忌和骄傲的皇帝以及不合适的时机造成的。他无法携带许多书,于是写信回欧洲要求那边给他多寄些书来,但那时候的邮政极为缓慢而且变化无常(利玛窦一般以6-7年作为从发信到收到回信的周期,有一次他的上司从澳门发出的一封信花了整整17年才抵达罗马)。有时,他还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他所拥有的书。

    利玛窦拥有超人的记忆力,这大概是一个古人获得杰出成就的必要条件。在中国生活期间,他对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光学、测量、制图、地质学以及各种机械装置等等都进行了研究,而关于这些领域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他凭着对上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回忆而得来的,再加上随身所带的为数不多的书籍提供的信息。他带到中国并逐步加以翻译和重新解释的,基本上都是他在佛罗伦萨耶稣会和罗马学院文学院所学的知识,《畸人十篇》、《交友论》、《二十五言》等著作的完成都是依靠他对大量经典文献,尤其是斯多葛学派或人文主义作品的熟记。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发现,书籍是如此匮乏,以至于我现在印行的绝大多数书籍都是我记忆库的储藏品。”也正是他善于记忆的技能,使他成功地学习了汉语。

    利玛窦惊人的记忆力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95年,他在南昌当众表演了他的记忆术:“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一张纸上按照他们选择的任何方式写下大量汉字,它们之间不需要有任何秩序和关联??我将这些汉字读一遍后,就能凭自己的记忆按照他们所写的方式和顺序将这些汉字背出来……为了使他们更加惊奇,我又凭记忆,把这些字从后朝前倒背了一遍。对此,他们全都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他们马上就求我同意将形成这种记忆力的神圣法则教授给他们。于是,我的名声便迅速在这些文人学士当中流传开来??说实在的,这种记忆定位体系看起来就像专门为汉字而发明的,因为它确实行之有效,每一个字母都是一个表达意义的形象。”(利玛窦《书信集》)

    “1596年,利玛窦向中国人传授建立‘记忆之宫’的方法。”史景迁在传记《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开篇写道。“记忆之宫”是人们头脑中的空间结构,用以安置鲜明的、能唤起记忆的形象,走进“记忆之宫”,便能从有序排列的“房间”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按照事物的顺序进行记忆。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完善,“记忆之宫”得以发展成为一种体系,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代,形象记忆技术可能已盛行于当时。利玛窦从罗马学院学到了这些记忆的技巧。他告诉中国人,对于每一件我们希望铭记的东西,都应该赋予其一个形象,并给它分派一个场所,使它能安静地存放在那里,直至我们准备借助记忆的方法来使它们重新显现。

    本次展览就犹如一座有形的“记忆之宫”,展览的12个部分是“记忆之宫”中按照利玛窦的生平为序设置的12个房间,在这些房间里,安静地放置着一件件能够唤醒昔日记忆的文物。借助那些种类繁多、依序陈列、意义深远、带给人各不相同的强烈印象和丰富想象的物件,利玛窦的历程和那个伟大的时代在我们眼前展开,伴随着浪涛声、港口和集市热闹的人声、古钟表的滴答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利玛窦记忆之宫的12个房间(图)
奥尔特留斯《寰宇全图》(1573,印刷书).杜堇《十八学士图》屏(明).为纪念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月-7月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4月2日-5月23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品共计113件(组),由中意两国文博与图书收藏机构共同提供。利玛窦(1552-1610),号西泰,是第一个变西文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1578年的春天,他搭乘“圣路易”号离开里斯本,4年半后由澳门踏上中国的土地,随后越五岭、驻江右、下江南、过山东、进京城、入皇宫。直到1610年5月中的一天,他感到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次日,利玛窦溘然长逝,万历皇帝赐地安葬。那扇“功德之门”开在明王朝的封闭之上,西方的科学与文艺之风由此吹...
· 利玛窦记忆之宫的12个房间(图)
为纪念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耶稣会[注:耶稣会(拉丁原名SocietasIesu,S.J.),为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1535年8月15日由罗耀拉的依纳爵·(St.IgnatiusofLoyola)为因应当时新教(Protes]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月-7月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利玛窦(1552-1610),号西泰,是第一个变西文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1578年的春天,他搭乘“圣路易”号离开里斯本,4年半后由澳门踏上中国的土地,随后越五岭、驻江右、下江南、过山东、进京城、入皇宫。直到1610年5月中的一天,他感到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次日,利玛窦溘然长逝,万历皇帝赐地安葬。那扇“功德之门”开在明王朝的封闭之上,西方的科学...
· 利玛窦的贡献与影响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是什么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期间,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技知识,其著作不仅推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分享,也对日韩等国认识西方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流传至今仍备受关注。利玛窦的贡献与影响利玛窦在传教期间,印制了世界地图,翻译并编写了众多书籍,除了带来西方的星盘、三棱镜、西洋琴等新物品外,还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同时也全面接触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利玛窦开启了当时西学东渐的风气,引起了将外国著作翻译成中文的热潮。利玛窦绘的《坤舆万国地图》是中国首个世界地图,流传到日本后,带来了日本社会“崇华慕夏”观念。其编写的书籍传播了许多人文、社科西方知识,还带来了星期等概念以及点线面等汉字。利玛窦利用汉语、科技在中国传教的方式赢得的好感和口碑,以及广泛的人际名声为以后其他传教士来到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传教期间,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教相交融,更易被国人所接受,极少产生争议,是中国人接...
·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怎么回事?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利玛窦在中国时,他过人的记忆力常被他人所称道,许多中国士大夫想要向他学习,于是他用中文写了《西国记法》来介绍记忆方法,该书后来被重新摹写,《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在台湾出版时翻译的名字。利玛窦的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他在澳门只学习了一年汉语就进入,而在此之前他对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在华传教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中国文化,成就不凡,不但可以用中文翻译西方书籍,还能与中国士大夫坐而论道,辩论一些中国儒家的东西。除了中国知识,利玛窦还精通许多自然科学,以及希腊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据说还会一些日语。不过除了一副好记性,利玛窦也有一套他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就是记忆宫殿法。这种方法主要指根据所事物的顺序变成一个个的意象,并把意象封存在一个宫殿里,而这个宫殿就在你的脑海里。因为这个宫殿你非常熟悉,所以当你在宫殿里沿着一定的路线参观时,你每看到一件东西,你就可以根据它的特征来联想起自...
· 《野墅平林图》真是利玛窦画的?(图)
利玛窦利玛窦画艺肤谈(图)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利玛窦文物展”,展出了利玛窦绘制的四条屏《野墅平林图》,在文博界、绘画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陶喻之说:“《野墅平林图》屏幅作者被认为是利玛窦,尚缺乏明确证据,有必要对其绘画才艺重新审视。既不能低估,也不必出于某种良好愿景,误以为他是无所不能的文艺复兴时代全才,将他本人都未曾自封或始料不及的桂冠强加于他。其实,不管结果如何,也丝毫不会动摇他作为会通中西文化传播使者的历史地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