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玉玺考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5
转发:0
评论:0
玉玺考,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秋时的楚国有个采石的人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采石,看见一只风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认定这块石头是个宝贝,便将它献给楚厉王。

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就以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被认成是普通的石头,又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

再往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做了国君,卞和还想去献宝,可他失去双脚无法行走,于是抱玉大哭,哭宝玉不为人识。文王派人去问他,他说:“我并不为失去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明明是忠诚的臣民却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便命人将石头剖开,果然是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由良工雕琢成璧。因此璧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更神奇的是这块宝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据记载,这和氏璧置于暗处,自然发光;置于座间,冬月则暖,可以代炉;夏月则凉,蚊蝇不入;还能却尘埃、辟邪魅。

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和氏璧的第一次是在四百年后。楚威王将此璧赏赐给了有功的相国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出璧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经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楚相昭阳因宴会偶失此璧,怀疑为张仪所偷,把张仪打了个半死,张仪因此入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瓦解了六国的“连横”,玩六国于股掌之间,为日后强横大秦的铁骑踏平六国扫平了障碍。其实昭阳实在是冤枉了张仪。

五十多年后,这和氏璧不知怎么的竟流到了赵国,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此时,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说要用十五城来交换璧。赵王孱弱,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上演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归秦始皇所有了。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

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风平浪静。

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皇帝称“真龙天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而称“祖龙”)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记・秦本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权的象征传给扶苏。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玉玺传给二世胡亥。

 

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把璧献给刘邦。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类于“九鼎”。

刘邦建立汉朝,并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玉玺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皇帝刘婴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身为汉朝的皇太后倒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汉书・元后传》),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夺回传国玉玺,此玺又成了汉家天下的象征。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群雄逐鹿,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此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见城南甄官井中隐隐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宫女服装的尸体,显见那尸体已经有很长时间,却未腐烂,尸首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里面有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三国演义》有“匿玉玺孙坚背盟”一回即此谓。孙送给袁术,袁败后归汉献帝。

然后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

只过了四十五年,这颗玉玺又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司马炎倒没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晋受魏传国之玺”的字样。要是都像曹丕这么刻下去,后来抢得皇位的皇帝们恐怕就没地方去刻字了。

 

五胡乱华,玉玺由南朝承袭。

不过,后来的皇帝们不管这颗玉玺上有没有地方供他们刻字,以纪念抢了人家的江山,都得再去另刻一颗玺了,因为这颗用和氏璧刻的传国玉玺传传传丢了!

 

这颗玉玺由魏、西晋相传,经前赵、后赵,又落入前秦苻坚之手。后苻坚为其部将姚苌俘获,姚要他交出玉玺,苻坚说已送给东晋了,玉玺在这时可能已经丢了。

姚自己要当皇帝,觉得不能没有传国玺,于是在他建立后秦国时,就伪造了一颗“传国玺”。他这一招启发了所有想当皇帝的朋友,与此同时,后燕慕容垂也伪造了一颗。东晋司马家族素以正统自居,见此情形,也连忙伪造一颗,却把文字刻错了,成了“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他们还顺便编造了一则故事,称这颗假玉玺是冉闵的部将蒋干送来的。

后秦的那颗“传国玺”在刘裕灭后秦后被带回了建康(今南京),东晋王朝知道它是假的,就销毁了它。东晋的那颗后来流入北齐。因为后燕的那颗在亡国后已辗转落入北周,北周灭北齐后,又将东晋假造的那颗“皇帝寿昌”玺毁了。于是,三颗假玺只剩当初后燕慕容垂制的那颗,假到此时也就算是真的了。

 

这颗玉玺经北周、隋,隋灭,隋炀帝杨广皇后萧氏携玺及部分皇室人员流亡。唐贞观四年,萧后携玺归唐。

唐末,玉玺为后梁朱温所得,传于后唐。一直传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围困后,这颗玉玺也下落不明了。

后晋时北辽大举入侵,多次抢掠,传国玉玺至此不见载于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国玉玺之谜:后唐末帝携玉玺从此失传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陷入了所谓的“五胡乱华”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最为剧烈的颠沛流离。网络配图在这个阶段,的人很多,但玉玺只有一个,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玉玺。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他们私造玉玺的“创意”得到了后世许多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那些私刻的传国玉玺也就统统被隋朝没收了。网络配图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没有出现什么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网络配图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
· 传国玉玺之谜:后唐末帝携玉玺从此失传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陷入了所谓的“五胡乱华”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最为剧烈的颠沛流离。在这个阶段,的人很多,但玉玺只有一个,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玉玺。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他们私造玉玺的“创意”得到了后世许多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那些私刻的传国玉玺也就统统被隋朝没收了。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没有出现什么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
· 传国玉玺在哪里?揭秦始皇传国玉玺之谜
传国玉玺代表着皇权,在中国历史上和朝代更替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人都认为谁得到了传国玉玺就能是当之无愧的上天认定的帝王,能够,坐立江山。传国玉玺最早出现在秦国,后来伴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多次和重现。几千年来,关于传国玉玺的故事传说也有很多。网络配图传国玉玺最早出现在秦代,它的原身是和氏璧,对于和氏璧很多人应该听说过很多次了,什么完璧归赵、什么卞和泣玉等等故事,都为它笼罩上了一层神秘叵测的面纱。和氏璧诞生后围绕着它诸侯经过几多争夺,最终落到秦人手中。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成为始皇帝后,命丞相李斯在上面雕刻上“受命于天”四字,希望作为传国玉玺一代代传承下去。网络配图秦二世王国后,刘邦得到了它;到了西汉末年,传国玉玺由汉孝元太后代管。据史料记载,正是在此时王莽篡位想要得到传国玉玺,被愤怒的汉孝元太后摔到地上,摔破了一角,自此玉玺上留下了破损,一直用黄金镶补着。到了东汉末期,...
· 传国玉玺在哪?解开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之谜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现在在哪?我们都知道,玉玺是中国古代封理帝王的宝印。而传国玉玺在所有的宝玺当中无疑是最为宝贵的,有关它的传说几千年来也无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枚玉玺之所以称为传国玉玺,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有关。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之谜。春秋时的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认定是稀世珍宝,就献给楚厉王。楚厉王难以判断,就叫玉工来辨识一下。恰好这宝玉属于深藏不露的那种类型。楚国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宝贝之处,就说是一块普通石头。这下可害惨了卞和。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次献上宝玉。楚武王和玉工们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和再次被判处欺君罪,连右脚也被砍去了。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后很奇怪,派人去问。卞和说:“我并不是悲叹自己的命运,还是为手中的宝玉被世人看做是普通石头感到悲哀。总有一天会有人证明我没有撒谎。”楚...
· 传国玉玺漫谈
民族所邸永君“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