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汉有个皇帝叫“顺溜”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7
转发:0
评论:0
东汉有个皇帝叫“顺溜”,剧照:汉顺帝刘保作者:赵炎明朝君臣曾恶搞元惠宗,因其不战而弃大都,特赐谥

剧照:汉顺帝刘保

  作者:赵炎

   明朝君臣曾恶搞元惠宗,因其不战而弃大都,特赐谥号为“顺”,此为笑谈,不够严肃。东汉倒真有个顺溜皇帝,大名刘保,在位21年,死后礼官们非常严肃地抠字眼,选了两字,庙号曰敬,谥号曰顺,史称汉顺帝。

   对孩子来说,顺溜是赞扬;对影视角色而言,顺溜也正面;盖棺刘保嘛,可就相当不客气了,等于没主见、从恶如流,用当时名臣皇甫规的话说,就是“威福之来,咸归权幸”。那么,汉顺帝为何这么顺溜?古来讲究“君权天授”,龙椅上摆蜡像,都能生出几分威势,况血肉之躯乎?

   故事还得从“夺宫之变”说起。

   公元105年,和帝驾崩,邓太后秉政,立殇帝,殇帝八月而崩,改立安帝。由于“水旱十年”,东汉王朝元气大伤,各种战败、饥荒、叛乱的消息,在《孝安帝纪》里随处可见,隐隐然已是末世之相。若非邓太后日夜操劳,处置得法,这个政权恐怕要提前完蛋,所以史家赞邓太后“兴灭国,继绝世”。

   公元115年,朝廷困局得以扭转,后宫却不太平了。

   斯年,宫女李氏生刘保,阎皇后担心受到威胁,“遂鸩杀李氏”。要说这位阎姬胆儿够肥的,当时的情况,邓太后对后妃、外戚及宦官,均有“严管”政策,谁犯禁令,就检查整饬谁,基本上没人敢扎刺。刘保幼年丧母,虽然命苦,倒也争气。《东观汉记》载:“上幼有简厚之质,体有敦悫之性,宽仁温惠。始入小学,诵孝经章句,和熹皇后(邓太后)甚嘉之,以为宜奉大统。”此处小学,跟现代六年制小学不同,相当于识字班吧。小刘保聪明好学,温和敦厚,讨人喜欢,皇太后给予高评,“年六岁,为皇太子”,学习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遗憾的是,邓太后次年驾崩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安帝亲政,阎皇后的兄弟个个封侯拜将,乳母王圣、亲信太监李闰等人,都走上政治舞台,他们血洗了邓氏满门(邓氏悉灭);公元124年,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也加入阎后小团伙,合谋构陷太子刘保,致其“坐废为济阴王”。

   对刘保来说,磨难也许不是坏处。范晔总结道:“古之人君,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莫不矫鉴前违,审识情伪,无忘在外之忧,故能中兴其业。”我个人以为,还需要补充两个条件,一是其是否成年,二是其是否有股肱辅佐。刘保后来即位,之所以成为“顺溜”皇帝,跟这两条件俱无有莫大的关系。

   阎皇后夺宫有成,计划效法邓后,“欲久专国政”。

   随着安帝的如期而崩,她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立了一个叫刘懿的孩子为皇帝。然而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刘懿也是八月而崩,阎太后又得重新筛选傀儡。不知是不是一碗水没端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以宦官孙程为首的十九个太监集体发难了,合力斩杀江京等人,囚禁阎后于南宫,迎立刘保为大汉天子。

   永建元年(12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权力分赃开始了。孙程等十九位宦官全部封侯,与宦官们没穿一条裤子的太傅冯石、太尉刘熹和司徒李郃,统统下课,同时晋升太常桓焉为太傅,大鸿胪朱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长乐少府朱伥为司徒,其他人事调整幅度也相当大。斯年刘保才10岁,既无母后帮衬,又无托孤重臣,不“顺溜”还能怎样?到了阳嘉元年(132年),一代佳人梁妠被册立为皇后,新的庞大的外戚势力随即产生,那位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正是梁妠的哥哥。汉顺帝内有宦官把持忽悠,外有外戚专权掣肘,不“顺溜”又能怎样?

   汉顺帝的顺溜,有无个人的原因呢?当然也有。

   顺帝朝的干部队伍,可谓群星闪耀: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左雄、黄琼著于行政,吴佑、苏章、种暠、栾巴等都是良吏,知名将帅有庞参和虞诩,纪检方面有张纲和杜乔,著名牛人张衡,也成就于这一时期,史载“东京之士於兹盛焉”。可是千里马再多,也得有伯乐呀!顺帝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不辨忠奸,从恶而不从善,不善于发现与使用人才。比如不听马融和皇甫规的劝谏,导致西羌平叛的惨败,“羌遂寇三辅,烧园陵”,“凉部震恐”。此类例子多不胜数。

   晚年,汉顺帝似乎有些明白了,做顺溜皇帝,啊!诏曰:“朕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阴阳气隔,寇盗肆暴。忧瘁永叹,疢如疾首。”可惜晚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汉有个皇帝叫“顺溜”
剧照:汉顺帝刘保作者:赵炎明朝君臣曾恶搞元惠宗,因其不战而弃大都,特赐谥号为“顺”,此为笑谈,不够严肃。东汉倒真有个顺溜皇帝,大名刘保,在位21年,死后礼官们非常严肃地抠字眼,选了两字,庙号曰敬,谥号曰顺,史称汉顺帝。对孩子来说,顺溜是赞扬;对影视角色而言,顺溜也正面;盖棺刘保嘛,可就相当不客气了,等于没主见、从恶如流,用当时名臣皇甫规的话说,就是“威福之来,咸归权幸”。那么,汉顺帝为何这么顺溜?古来讲究“君权天授”,龙椅上摆蜡像,都能生出几分威势,况血肉之躯乎?故事还得从“夺宫之变”说起。公元105年,和帝驾崩,邓太后秉政,立殇帝,殇帝八月而崩,改立安帝。由于“水旱十年”,东汉王朝元气大伤,各种战败、饥荒、叛乱的消息,在《孝安帝纪》里随处可见,隐隐然已是末世之相。若非邓太后日夜操劳,处置得法,这个政权恐怕要提前完蛋,所以史家赞邓太后“兴灭国,继绝世”。公元115年,朝廷困局得以扭转,后宫...
· 刘宏: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网络配图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全是一个意外的幸运。刚刚死去的汉桓帝没有儿子。他的窦皇后及其父亲窦武,决定在皇族中选一个继承人。他们看上了刘宏,因为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但这些亲戚关系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刘宏年纪小,当时还是个只有12岁的孩子。原来,从汉章帝开始,东汉的统治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外戚专权,在西汉就已经很普遍了,最后就是外戚王莽取代了西汉,建立了新朝。因此到了东汉,皇帝们就对外戚掌权很是忌惮,但是,东汉自章帝以下的诸帝都是少年登基,年幼不能理政,只能靠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后自然会想到依靠娘...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为何没有滥杀一个功臣?
古代开国皇帝滥杀功臣的情况很多,比如刘邦杀韩信、彭越,朱元璋杀李善长、蓝玉等。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却不同。他部下的“云台二十八将”,除少数人战死外,大多都得以善终。这是为何呢?首先,光武皇帝刘秀是一位仁慈的皇帝。早年他还是平民时,就以忠厚、老实闻名。当他要参加反抗王莽的暴动时,很多同乡、长辈都不敢相信。可见刘秀天生就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轻易对功臣下杀手。网络配图其次呢,光武皇帝驾驭功臣的能力很强。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很注意平衡部将的势力。他尽量让武将的功劳、地位保持均衡,避免出现势力过大的功臣。他重用出身寒门的武将,以制约出身豪门的功臣。他重用降将,以制约元老功臣。他还在朝廷中大量启用儒生、文士,以制约武将的势力。刘秀始终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默默的限制功臣,功臣、武将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所以刘秀最后很轻易的就收回了他们的兵权。网络配图光武皇帝的功臣,也大多是小心...
· 揭秘: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全是一个意外的幸运。刚刚死去的汉桓帝没有儿子。他的窦皇后及其父亲窦武,决定在皇族中选一个继承人。他们看上了刘宏,因为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但这些亲戚关系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刘宏年纪小,当时还是个只有12岁的孩子。原来,从汉章帝开始,东汉的统治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外戚专权,在西汉就已经很普遍了,最后就是外戚王莽取代了西汉,建立了新朝。因此到了东汉,皇帝们就对外戚掌权很是忌惮,但是,东汉自章帝以下的诸帝都是少年登基,年幼不能理政,只能靠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后自然会想到依靠娘家的人,...
·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有的叫“宗”,有的叫“帝”呢?真是原因竟然是这样
谥号,庙号,年号,三套不一样的体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里的文、景、武便是谥号,固然汉朝的每一任天子的谥号后面都邑带一个孝字,也便是全称应该是孝文天子、孝景天子、孝武天子如许的。前人简称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跟着期间的成长,中国的政治制度愈来愈走向会合制,天子垂垂拥有了举世无双的权利,连史官都不敢“乱写”,可见谥号的批评功效渐渐灭亡。从唐朝开端变得愈来愈长了,汉朝的时刻究竟后面只需秦一个王朝(而且秦代制止谥号),是以孝文、孝景就够了。那后代的天子就不想反复了,因而谥号愈来愈长,到满清的时刻一个谥号可以或许长达23、25个字,基本别想一口气念上去。所今后来就不消谥号了。不消谥号,就开端用庙号。庙号和谥号分歧,是另一套体系。庙一样平常都是事前建好的,若干个大殿都稀有,不准扩建的。是以只需充足牛的天子才配有庙号,好比汉文帝便是太宗,汉武帝便是世宗,而二者之间的孝景帝就没有庙号。然则从唐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