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好友曾在西湖遭遇“冒牌鲁迅”
鲁迅
作者:杨建民
1928年2月25日,鲁迅先生意外地接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的来信。信中说:“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别后,多久没有见面了。前蒙允时常通讯及指导……”云云,弄得鲁迅莫名其妙。
为负责起见,鲁迅马上写了一封回信,告诉这位姓马的女士:自己已有将近10年未去过杭州了,因此不可能在孤山与人作别,她见到的,一定是另一个人。
到了3月17日,这位马女士约上以前听过鲁迅课的一位学生去拜访鲁迅先生。见面后经过详谈,才知道当时与马女士在孤山交谈的,的确是一位自称是“鲁迅”的人。那人曾允为马女士指导并希望常常通信,所以就有了马女士的写信之举。当时马女士并不知道鲁迅的通讯地址,她是寄到开明书店,托他们转交的。
交谈中,马女士还给鲁迅看了杭州的那位“鲁迅”在苏曼殊墓旁写的四句诗: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民魂?飘萍山林迹,待到它年随公去。鲁迅游杭 吊老友曼殊句 一,一0,十七年。
见到此,鲁迅不仅莫名,也有些生气了。这诗不仅不通,那语调也太可笑了。为了弄清事实,鲁迅给当时正在杭州教书的许钦文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助了解一下关于杭州“鲁迅”的情况。
当时在杭州的鲁迅朋友,有许钦文及川岛等人。他们在当时,也听到学生们盛传,说是鲁迅到了杭州,甚至有人亲眼见到了此人在苏曼殊墓前的题诗。许钦文接到鲁迅的信后,便与川岛先去了孤山脚下的苏曼殊墓,但没有见到这首题诗,也许是时隔较久,被雨冲刷了或被人擦去了。
回去之后,川岛和许钦文又向了解情况的青年学生打听。那些学生说,那位“鲁迅”,就在离西湖不远的松木场小学教书,他们便决定前去拜访。
到了松木场小学,他们果真见到了这位“鲁迅”。很巧的是,这位“鲁迅”也姓“周”,与鲁迅同姓。这人大约三十多岁,长着瘦长的脸,上嘴唇如鲁迅一样,也留着一些短须。他身上穿着一套白裤褂,褂子比一般人穿的小衫又要长一些,脚下却穿着一双草鞋。
许钦文与川岛去的时候,此“鲁迅”正在上课,手里拿着一条教鞭。见面之后,相互通了姓名。那人说自己名“鼎”(后来川岛说大约是“鼎夏”)。为了了解情况,许钦文他们未报出自己真实姓名,只说是慕名拜访。
那人一听,便自称为“鲁迅”。谈话的口气里,表现出对当时世风不甚满意;又表现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说世事如此,所以只能隐姓埋名到乡下来教小学生了。此“鲁迅”还告诉他们,说自己写过一本名为《彷徨》的小说,销了有八万多册,但是自己对这部小说并不满意,还要另外再写一本云云。
许钦文和川岛见到这种情形,故意追问他还写过些什么文章,他却说不出来。看来此人对鲁迅的思想、生活及作品并不熟悉。但他为何要自称“鲁迅”,目的何在?一时还看不出来。川岛当时还觉得此人神经好像有点不正常,因为他不停地滔滔不绝地乱说。看来大致情况就是如此了,许钦文他们便告辞了。这位“鲁迅”却还热心,约他们以后再去,还说有什么事可以问他,他是乐于指导的云云,和与那位马女士交谈的腔调大致一样。
回去之后,许钦文便将了解的情形写信告诉了鲁迅。接到信后,鲁迅写了一个《在上海的鲁迅的启事》,发表于1928年4月2日的《语丝》第四卷第十四期上。明确声明:“我之外,今年至少另外还有一个‘鲁迅’的在,但那些个‘鲁迅’的言动,和我也曾印过一本《彷徨》而没有销到八万本的鲁迅无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