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乐藏老铜板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8
转发:0
评论:0
乐藏老铜板, 笔者对铜板收藏可谓情有独钟,主要原因在于铜板制作精美,品种纷繁,图案漂亮,

  

 笔者对铜板收藏可谓情有独钟,主要原因在于铜板制作精美,品种纷繁,图案漂亮,文字隽秀,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且目前绝大部分铜板的售价都较低,其潜在的升值功能不可低估。

   铜板又称铜元或铜币,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铜板铸造时间不长,前后仅流通了50多年,铜板的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但其铸量却相当惊人,据估计有几十亿枚以上,其中有少量是样币、试铸币及错版币。要想集藏和投资铜板,就必须了解和熟悉铜板的起源、图案、版别、存世量、价格高低和真伪等。铜板的品种十分丰富,其中不乏稀世珍品,但目前钱币交易市场上所见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普品,且价格也不高,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机会。笔者在收藏铜板时,对深受钱币收藏家所关注的稀有铜板“十大珍品”和“十小珍品”尚不敢问津,一是笔者钱币鉴赏功力不够,难辨真伪,怕购进赝品,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鄙人经济能力实在有限,即使是真品,昂贵的价格也非吾等之辈购买得起。但笔者在众多廉价的普通铜板中细细寻觅,有时也会获得意外的惊喜,笔者在购进铜板后,一般对币面上的原样(俗称“包浆”)不随意擦去,笔者以为保留完好的铜板包浆将更有价值,对个别污迹锈蚀十分严重的铜板可放在醋或明矾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橡皮轻轻擦拭除污,并放在清水中漂洗揩干后,装入硬币册或塑料袋内。这样不仅便于保存和收藏,还便于笔者和其他集币爱好者之间相互交流观赏。

   笔者在收藏铜板时觉得绝大多数普通品种里都没有伪品,只是在一些身价数百元以上的中高档铜板里才发现了少量赝品,其中有真币改刻和新币仿制等形式。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已藏有各类铜板品种300余枚,虽没有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品,但也不乏一些自己十分喜爱的佳品,如“民国28年云南双旗伍仙铜币”、“民国3年军政府造五十文湖北铜币”、“江苏省造二十文红铜光绪元宝”等。日前,笔者又喜获一枚较为罕见的“民国25年广东五羊壹仙铜币”,工余饭后,细细把玩藏品,已成为生活中一大乐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武九老后乐会初探
东武九老后乐会,是明隆庆年间活跃于诸城一诗社性质的由九位赋闲老人组成的民间社团。其存在时间大约应为嘉靖末至万历初,充其量不过三十年,然其“忧世乐天,与时偕行”,“诸之民若俗其化于公等者伙矣”,以至诸邑“其民朴而不诡,其俗浑而不浮。”故对后世之影响值得探讨。一、《东武九老后乐图》由来。多年前,经孔夫子旧书网站我从山东省图书馆邮购了东武九老后乐图电子版,依稀记得是徐咏老师所售,时价约为人民币200元,则此图现存于山东图书馆无疑。此图封面小篆“东武九老后乐图”,在“乐”与“图”两字之间右侧3厘米处钤有一白文藏书印,惜仅可见印文之一少部分,且字迹涣漫不清。后乐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时任知县的四川内江人王三锡亲撰“刻后会序”;第二部分,是九老图及其传记;第三部分,是两个跋语。据跋语分析,原件系侯阶于清宣统元年三月上浣据臧氏藏本重绘后之复本。以侯之见,臧本原系窦钦于其父窦昂过世三年后的万历四年...
· 藏族乐器藏族代表乐器有哪些
藏族代表乐器有哪些如果你有幸去并且正好遇到了他们的节日,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他们的歌舞。藏族歌舞甚至一度比他们的特色食物还要有名。伴奏的乐器你想不想了解呢?铜钦:铜钦是藏族佛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出现。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铜钦一般约长3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它音色低沉而威严,仿佛具有某种所向无敌的气势,在铜管乐中体形最大,音量最大。牛角琴:这个独特的乐器已有500多年历史,后因种种原因消失达400余年之久,它是藏民族最古老的弦乐器。据史料记载,生活在川甘青一带的游牧藏民族以牛角作琴筒,牛筋作弦,马尾作弓,牛犊皮作琴面制作成弦乐器,用以演奏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音乐。甲铃:甲铃与铜钦一起成为藏佛传教乐器中两个主要的旋律性的乐器。普遍认为甲铃是内地乐器唢呐传到后的名称,其形状与内地...
· 藏文化—藏戏—门巴藏戏音乐
门巴藏戏音乐是流传于门隅地区的民间传统戏曲。门巴戏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门隅地区,地处我国自治区的南部边陲。通过反复地调查表明,该剧种在表演内容及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受藏族戏曲艺术母体剧种白面具藏戏的影响。门巴族在宗教、文字以及民俗等方面与藏族有着千丝万继缕的关系,因此门巴戏的传统剧目也和白面具藏戏一样只演八大传统剧目。但是,门巴戏的音乐唱腔曲曲牌都是在本民族“萨玛”的基础上繁衍而成,因而它的音乐唱腔贡牌以及鼓点钹点子等的风格和特色,又和藏族戏曲音乐不一样。门巴戏的音乐共有四种曲牌和三十多首音乐唱腔,同时具有独特的各种鼓钹点子。
· 藏文化—藏戏—传统藏戏的乐器
扎年琴俗称六弦琴,藏族古老弹拨乐器之一,现代藏戏专业团体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之一。民间老式扎年琴是两根弦为一组音,共有六根弦三组音。特琴由汉族地区流传发展而来,原用于“囊玛”、“堆谐”等民间歌舞的伴奏,已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在广大藏族群众中有深厚基础,为他们所喜爱。特琴这一名称,据有人考证,是汉语“低音琴”的译音。它形似汉族的二胡,但音量比二胡大,音色比二胡亮,一般琴筒为竹制,蒙山羊皮,硬弓。藏京胡由汉族京胡演变而来,但它演奏的弓法、指法完全不同于京胡,原为“囊玛”、“堆谐”等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藏族群众十分喜爱。它的形制与京胡近似,琴筒稍大,尖细柔和的音色中略带浑厚。藏鼓藏戏各剧种共同使用的一种长把子双面圆形木制鼓。剧种不同,鼓的大小厚薄也不一样。康巴藏戏、安多藏戏使用的是寺庙悬挂于木架的大法鼓。藏戏的伴奏鼓,发音浑厚、响亮,震撼力大,在藏族各种打击乐器中,具有突出的音色...
· “最早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市,久为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非常追求自在、随兴的痛快感,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此类表演方式也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戏曲概述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州区)。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