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乾隆御赐“紫衣袈裟”重回栖霞寺 曾落60多年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9
转发:0
评论:0
乾隆御赐“紫衣袈裟”重回栖霞寺曾落60多年,紫衣袈裟上有133条五爪金龙盘旋。在袈裟的背面可以看到“清乾隆帝五幸栖霞行

   紫衣袈裟上有133条五爪金龙盘旋。在袈裟的背面可以看到“清乾隆帝五幸栖霞行宫御赐金龙袈裟永镇山门”的字样。

乾隆御赐“紫衣袈裟”重回栖霞寺 曾落60多年

袈裟上的金龙栩栩如生。

乾隆御赐“紫衣袈裟”重回栖霞寺 曾落60多年

紫衣袈裟上有133条五爪金龙盘旋。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清乾隆皇帝对栖霞山特别钟爱,他六下江南,有五次驻跸栖霞乾隆行宫。乾隆御赐栖霞寺的镇寺之宝——“紫衣袈裟”,在流落60多年回归栖霞寺后,将在下周一首次在栖霞寺文物楼对公众展览,同时展出的还有栖霞古寺中兴祖师宗仰上人亲自组编的频伽大藏经。扬子晚报记者杨娟

  袈裟上盘旋133条金龙

  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袈裟长约2.3米,宽约1.1米,整体呈紫色,四周有八条金龙盘旋,两两相对,中间又有125条金龙,或抬头吐气、气贯山河,或腾云盘旋、神态各异,非常气派。金龙四周还伴有祥云起舞,整个袈裟共绣有133条龙,栩栩如生。

  在袈裟的背面可以看到“清乾隆帝五幸栖霞行宫御赐金龙袈裟永镇山门”的字样。袈裟上的金龙和祥云以及上面的图案都是用金线绣制而成的,且这些金龙都是五爪龙,俗称“金龙袈裟”,为皇家御用,显示了皇家威严和袈裟的珍贵。从袈裟上写的字分析,这是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回到北京后才赐给栖霞寺的,而不是在南巡期间。

  袈裟去年才回归栖霞寺

  据介绍,这件袈裟是1949年栖霞寺的志开法师秘密嘱咐达道法师带往香港的,后来的僧人也不知道以前栖霞寺还有这么一件宝贝。达道法师是栖霞寺下院香港鹿野苑住持,是南京人。他1921年8月27日生于南京江浦县杨氏府中,1937年16岁时于江浦中学毕业,1939年18岁时剃度出家。他早年就读于栖霞山律学院,后来转至镇江焦山佛学院求学。

  解放前他重返栖霞寺,1947年与同门法兄来到香港,居住在栖霞分院鹿野苑内。后来一直在香港,直到生病之后,他又回到了南京。去年,达道法师示寂前,特意嘱咐侄女将这件御赐镇寺袈裟重新送回栖霞寺。这60多年,他一直悄悄地珍藏着,从来没有对外公开展示过。在达道法师的荼毗法会上,达道法师的侄女捧出这件紫衣袈裟,说是法师遗愿,让它重回栖霞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袈裟
汉系佛教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条大衣,中者名郁多罗又名七条衣,小者名安陀会又名五条衣。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喇嘛僧人穿着的袈裟与佛教其他支派的袈裟略有不同。藏传佛教的袈裟为长条状,裹于上身,袒露右肩,下部穿僧裙。在特定的场合有时上身披黄色法衣,带上系有坛笔筒及漱口水瓶等。脚着长靴,长靴一般用牛皮或硬赤色兽皮、褐布制成,礼靴有锦缎做的,长打膝盖。藏传佛教分不同教派,所以藏传佛教的袈裟、僧裙,又因教派不同而有所差异。宁玛派宁玛派僧人身着紫红色的袈裟、僧裙,戴红色僧帽,称“万西”,形式莲花状。红教在家居士则穿白色衣裙。萨迦派萨迦派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样式以及颜色与红教没有什么区别。噶举派噶举派僧人,出家受沙
· 栖霞寺
历史沿革始建于南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原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宅舍由智度禅师主持,是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建筑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栖霞寺舍利塔栖霞寺舍利塔建于隋代,为八角五层石塔。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石窟栖霞飞天千佛崖石窟始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历经各代凿建,现有佛像515尊。栖霞飞天壁画在2000年进行的考古研究中被发现,为目前千佛岩内唯一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壁画。栖霞山下的牌坊寺门毗卢宝殿千佛崖石窟正门千佛崖造像一座方丈“万德庄严”,赵朴初题相关事件1937...
· 清宫也有假货:乾隆曾收《谢赐御书诗表》赝品
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绝对不在少数。但实际上,清宫藏品照样鱼龙混杂,珍品虽多,假货也不少。乾隆误收藏《谢赐御书诗表》赝品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再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宋词三百首,初中古诗,乡村生活,风俗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注释徐门:即徐州。谢雨:雨后谢神。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 北京发现《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御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一日电(记者吴庆才)北京市文物局十一日宣布,该局利用探地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经过六年艰苦寻找,终于在先农坛内的一方便食品厂的办公室底下发现了用满汉文字书写的《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御碑,该碑对研究北京建都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被称为“北京文物史上的重大发现”。记者十一日在挖掘现场看到,北京方便食品厂办公室的地板被撬开一个口子,御碑的碑身深埋在土里。刻着“皇都篇”的碑面已经挖掘出来了,而“帝都篇”则仍然掩埋在深土里。文物古建专家称,“皇都篇”内容与《日下旧闻考》中提到的燕墩的石碑所载文字一致,据此可推测两个石碑所刻内容均为《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据文物专家王世仁介绍,《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是乾隆为数不多的亲自用楷书书写的诗篇,主要阐述了他的建都、建城、建筑思想,对研究北京的建都史、古都风貌变迁、城市规划以及皇家建筑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中提到的“右拥太行左沧海,南襟河济北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