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安现唐宰相韩休曾孙韩复墓志 柳公权撰文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西安现唐宰相韩休曾孙韩复墓志柳公权撰文,图为专家介绍墓志记者冽玮摄中新网西安1月6日电(记者冽玮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现唐宰相韩休曾孙韩复墓志 柳公权撰文

图为专家介绍墓志 记者 冽玮 摄

  中新网西安1月6日电 (记者冽玮 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赵力光6日透露,唐代宰相韩休曾孙韩复的一盒墓志现身当地,为赫赫有名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撰文。专家研究发现,韩复祖辈遭安禄山叛军杀害,他因身患糖尿病去世。

  墓志志盖为青石质,覆斗形,中部篆书“唐故左庶子韩公墓志”,四刹线刻四神图像。志石四侧线刻十二生肖,为兽首人身,手执笏板。志文正书32行,满行32字。

  赵力光认为,墓志志盖背面残存“佛告”、“维摩诘”等字,应是利用佛经刻石改刻的。

  史料记载,韩休生有七子,在安史之乱中,三个儿子惨遭叛军杀害,幸免于难的儿子韩滉后来官居丞相,精于书画,其创作的《五牛图》,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上面有宋高宗赵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赵孟頫等众多名家的题记。该画在清末流失海外后被重金购回。《五牛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专家誉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泊生府君,祖婆抱而视之名曰婆奴。”根据韩复墓志记载,韩复是韩述的长子,出生后其祖婆宠溺,给他取了个乳名“婆奴。儿时失去母亲,父亲韩述每天上班都要领着他。父亲死后,韩复担当起了抚育三弟二妹的重担。后来进入官场,曾任试秘书省正字、彰义军巡官、唐随节度掌书记、襄阳节度参谋、试大理评事、魏博节度判官等职。所任官职多为节度使府中的幕职文官,如掌书记、巡官、判官、参谋等,虽品级较低,但多是科举出身的“清贵”之士,被聘入幕,铭词中有“良筹嘉画、盛幕雄藩”语。

  “韩复后来罢官,可能和贪污有关。”赵力光研究志文发现,有人曾举报韩复贪赃,而家人则极力为其辩解,“府君之姑叔姨舅兄弟云:‘有人道婆奴饮酒醉即信,婆奴犯赃吾不信也。’辞郡经岁未得官也。”在流言四起时,家人力挺韩复,辩称“有人说韩复喝酒喝醉了,我们相信,倘若说韩复贪污腐败,我们绝对不相信。”韩复的堂舅、唐代著名书法家、工部尚书柳公权上朝见到宰相,为韩复辩解说情,后来,韩复改任太子东宫的左庶子。

  据墓志记载,韩复“有疾而渴,渴饮水日多,成下痢,痢久无力而不能步履。”据此,专家推断韩复曾身患糖尿病,69岁时病重去世。韩复去世后,柳公权为其撰写了墓志。

  专家介绍,当时柳氏家族与韩氏家族有姻亲关系,柳公权为韩复的堂舅。柳公权撰此志时已73岁,虽沿用碑志的文体,但叙事平实,语言流畅,生动自然,十分珍贵。(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陕西-西安韩思复
韩思复(652~725年),字绍出,中唐大臣。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少年笃学,中秀才列前茅。袭祖父韩伦长山县男爵。初仕任汴州司户参军,在任宽和,不滥施杖刑。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夏官侍郎姚崇赏识他的为人,擢为司礼博士,后五迁为礼部郎中。中宗神龙二年(706)三月受人诛连,降调为始州长史,后复起为襄州刺史。景龙末年(710)调入朝任给事中。是年六月,中宗李显被韦皇后等人毒杀,韦皇后临朝称制。是月,李隆基策动政变,杀韦皇后及其党羽,拥睿宗李旦登上皇位。时左散骑常侍严善思受谯王李重福事件的牵连,被定为死罪。思复驳回有司的奏疏说:“议狱缓死,列圣明规;刑疑从轻,有国常典。严善思往在先朝,属韦氏擅内,恃宠宫掖,谋害宗社。善思此时遂能先觉,因诣相府有所发明,进论圣躬必登宸极。虽交游重福,盖谋陷韦氏。……惟刑是恤,事合昭详。请付刑部集群官议定奏裁,以符慎狱。”【注:《旧唐书·韩思复传》】参加议...
· 陕西省-西安韩休
韩休(672年-739年),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韩休制举出身,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733年(开元二十一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生性刚直,数次犯言直谏,因与萧嵩产生矛盾,被罢为工部尚书。后加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739年(开元二十七年),韩休病逝,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忠。早年经历韩休年轻时精通词学,后考中制举,累迁至桃林县丞。累职升迁710年(景云元年),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韩休被举为贤良,并到东宫回答有关国政的策问,与校书郎赵冬曦被定为乙等,擢升为左补阙。712年(先天元年),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此后十余年,韩休也由左补阙累获升迁,历任吏部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知制诰。724年(开元十二年),山东地区发生旱灾,唐玄宗遂命韩...
· 名人-唐朝宰相韩休
韩休(672年-739年),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韩休制举出身,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733年(开元二十一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生性刚直,数次犯言直谏,因与萧嵩产生矛盾,被罢为工部尚书。后加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739年(开元二十七年),韩休病逝,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忠。人物生平编辑早年经历韩休年轻时精通词学,后考中制举,累迁至桃林县丞。[1]累职升迁710年(景云元年),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韩休被举为贤良,并到东宫回答有关国政的策问,与校书郎赵冬曦被定为乙等,擢升为左补阙。[2]712年(先天元年),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此后十余年,韩休也由左补阙累获升迁,历任吏部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知制诰。[3]724年(开元十二年),...
· 韩休
家世其先为颍川韩氏,七代祖魏从事中郎韩偃徙居昌黎(河北省昌黎),遂成昌黎韩氏。高祖韩护,字灵祐,后周商州刺史、洪雅公。曾祖韩尚贤,字思齐,隋邓州长史,袭黄台公。祖韩神符,字节信,官至阆州长史、巫州刺史。伯父韩大敏,官至凤阁舍人,因梁州都督李行褒谋逆案,被武则天赐死于家。父韩大智,字不惑,为洛州司士参军,赠吏部郎中。生平为韩大智次子,十二岁能作文章,十八岁博通群书。弱冠应文笔绝伦科,举擢第一,授冀州下博县尉,黄门侍郎李峤见其文章卓越,改授他为蒲州虞乡县尉。任满改陕州桃林县丞。又应制举(由吏部侍郎郑愔主持科举)。先天元年(712年),韩休与校书郎赵冬曦同中制举文可以经邦科,再举贤良方正科(由皇太子李隆基亲自主持),并为乙第,擢为左补阙,不久判主爵员外郎。又转起居郎,迁给事中、中书舍人。进至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十二年出为虢州刺史,因坚持请求将虢州养马税草均分给其他州,最终得到朝廷允许。一年后...
· 韩休
唐朝黄门侍郎、宰相韩休简介,韩休墓葬中的文物追回了吗?韩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韩休出身于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生性刚直,数次犯言直谏,因与萧嵩产生矛盾,被罢为工部尚书。后加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韩休病逝,时年六十八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忠。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又追赠韩休为太子太师。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韩休年轻时精通词学,后考中制举,累迁至桃林县丞。累职升迁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韩休被举为贤良,并到东宫回答有关国政的策问,与校书郎赵冬曦被定为乙等,擢升为左补阙。先天元年(71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