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儒家的“商道”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8
转发:0
评论:0
儒家的“商道”,作者:齐善鸿(南开大学教授、中华道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大部分人认为,中国

  作者:齐善鸿(南开大学教授、中华道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所论述的多是人间伦理道德,然而,儒家思想在“商道”上的阐述,其实更值得商人们借鉴。

   儒家思想曾造就出了中国最早的一位商人子贡。说来也真是有意思,孔夫子反复宣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教学生的重点也是在于德行、政事、周礼和六艺方面。对于经商理财,孔子是不太感兴趣的,甚至有些鄙视动辄言利的人。可是,他的高足中偏偏有学稼为圃的樊迟,有理财能手冉求,还出了个善于经商的子贡。

   子贡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他读书非常用功,认为做学问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人品正直,光明磊落,主张贫而毋谄,富而不骄。他善于辞令,长于外交。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善于经商,做生意“臆则屡中”,预见之精准也算是出神入化了。因此,子贡发了大财,成了中国历史上“学而优则商”的大商人之一。

   与子贡不同,他的师兄颜回却是学文拔尖,品德第一,以贫为荣。可颜回不善谋生,结果困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32岁就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了。另一个师兄闵子骞,也很有才学,却以外出做事为耻,只在家中进修,穷得连糟糠都吃不上。他们学问有余,谋生乏术。结果那满腹经纶,于世无补,也于己无益,想来也真是令人惋惜!子贡则不然,他把求学与致用、行义与营利结合起来。从学,则如切如磋,好学不倦,学识渊博;从政,则高车驷马,与诸侯分庭抗礼,使鲁国转危为安;从商,则预见行情,经商货殖,成为著名富翁,而赚来的钱,又注意发挥社会效益。可以这么说,孔子之所以能办成当时最大的私立学校,能周游列国,子贡的经济接济与支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人们如何理解儒家思想,但在儒家思想中对于经商是有重大贡献的。“义利相生”应该是说儒家对经商思想的最了不起的贡献。

   在诸子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的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而墨子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重利轻义,而是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思想。

   在义与利不能兼顾时,孔子主张舍私利而取公义,舍小我而全大我。孔子的这些主张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活动深有影响。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用对待“义”与“利”的态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重“义”。

   同时,我们也知道,商道就是人道,就是人心之道。儒家“仁”的思想,“恕”的智慧,“中庸”的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学习和践行的。试想,损人害人的商业行为会持久健康发展吗?唯我独尊而不懂得满足别人需求的经营行为和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发展吗?做事走极端,不能把握做事的分寸和做人的尺度,生意能够做得长久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地凸显出来了。能否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也有助于启迪我们在面对义利的选择时做出符合人的道德的抉择。

   尽人皆知,现代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挡。对自我和社会有一点儿责任感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践行“先义后利”的基本商业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儒家的“商道”
作者:齐善鸿(南开大学教授、中华道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大部分人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所论述的多是人间伦理道德,然而,儒家思想在“商道”上的阐述,其实更值得商人们借鉴。儒家思想曾造就出了中国最早的一位商人子贡。说来也真是有意思,孔夫子反复宣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教学生的重点也是在于德行、政事、周礼和六艺方面。对于经商理财,孔子是不太感兴趣的,甚至有些鄙视动辄言利的人。可是,他的高足中偏偏有学稼为圃的樊迟,有理财能手冉求,还出了个善于经商的子贡。子贡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他读书非常用功,认为做学问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人品正直,光明磊落,主张贫而毋谄,富而不骄。他善于辞令,长于外交。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善于经商,做生意“臆则屡中”,预见之精准也算是出神入化了。因此,子贡发了大财,成了中国历史上“学而优则商”的大商人之一。与子贡不同,他的师兄颜回却是学文拔尖,品德第一,以贫为荣。可...
· 谈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人性善”、“人为贵”。孔子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放心”。他指出,现实的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他慨叹:连自己家的鸡犬丢失了都知道找...
· 何为儒家之道(二)
三、儒家之道的第一期依韩非子之见,孔子死后不久,其后学就分为八派,每一派都宣称合法继承了孔子的遗产。大概每一派均与孔子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弟子有关,或者受到了他们的启发。虽然对孔子思想互相冲突的诠释在于“道”的分裂,但看起来却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动态。在公元前5世纪,儒家并不居于思想界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为思想话语设定议程,儒家似乎发展了最为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事实上,孔子的亲密弟子,象神秘的颜回、忠信的曾子、颖悟的子贡、博学的子夏,以及其它门人等等,已经在孔子的第二代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即便儒家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何时最终成为最有力量的学说这一点并不清楚,她确实稳稳当当地成为思想界一种杰出的声音。不过,是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使得儒家学说得以流行。孟子(公元前390-305)抱怨战国初期(公元前403-221)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是墨家的“兼爱”和杨朱(公元前440-360?)的“为我”。从孔子...
· 何为儒家之道(二)
三、儒家之道的第一期依韩非子之见,孔子死后不久,其后学就分为八派,每一派都宣称合法继承了孔子的遗产。大概每一派均与孔子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弟子有关,或者受到了他们的启发。虽然对孔子思想互相冲突的诠释在于“道”的分裂,但看起来却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动态。在公元前5世纪,儒家并不居于思想界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为思想话语设定议程,儒家似乎发展了最为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事实上,孔子的亲密弟子,象神秘的颜回、忠信的曾子、颖悟的子贡、博学的子夏,以及其它门人等等,已经在孔子的第二代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即便儒家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何时最终成为最有力量的学说这一点并不清楚,她确实稳稳当当地成为思想界一种杰出的声音。不过,是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使得儒家学说得以流行。孟子(公元前390-305)抱怨战国初期(公元前403-221)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是墨家的“兼爱”和杨朱(公元前440-360?)的“为我”。从孔子...
· 何为儒家之道(一)
译者按:本文原为杜维明先生为ArvindSharma所编OurReligions一书撰写的第3章,笔者译出后收入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作为该书。关于耶稣基督“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的劝诫,具有某种在伦理上激励人心的东西:它诉诸于我们许多人略具谦卑特征的理想主义。我们相信,较之单纯报复性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种单方面的利他主义象征着一种更高的德性。不过,另外一种可能的回应方式或许会让人感到惊奇。这种回应方式在崇高性方面并不逊色,它以高尚的实用主义而非单纯的理想主义为其特征。当孔子被问到:“以德报怨,何如?”他回答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容易引起兴趣的是孟子所提倡的伦理准则:“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2]现在,我们就开始研究一种伦理―宗教传统,她是如此细致地将道德焦点从抽象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