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代元宵节焰火发达 花灯制作华丽奇巧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2
转发:0
评论:0
宋代元宵节焰火发达花灯制作华丽奇巧,晋中社火表演赵洪波摄如果说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团圆、家族亲友的团聚;那么,元宵


晋中社火表演 赵洪波摄

  如果说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团圆、家族亲友的团聚;那么,元宵节则是社会性的大活动,群众性的大狂欢。

  火树银花点燃狂欢之夜

  据传汉文帝就起意正月十五要“与民同乐”,让家家张灯结彩,以后成为传统。

  唐代城市实行坊巷制度,入夜由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务的官——作者注)夜禁,禁止宵行。唐代正月十五前后三夜,“金吾不夜禁”,让民众观灯游乐。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在宫外立20丈高的灯轮,上结灯彩五万盏,“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灯轮下有千余少女载歌载舞。十五观灯习俗历代相沿,不仅宫廷,府州县衙前也用灯彩堆叠成山,像传说中海里巨鳌的形状,称为鳌山,让百姓观赏,以示与民同乐。

  宋代城市发展,不行宵禁,而且焰火发达,皇宫观灯的高潮是放焰火,府州县也仿效。《水浒全传》第33回“宋江夜看小鳌山”中描写了宋明时代山东青州一个“三五千人家”的清风镇元宵节的盛况:

  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到这清风镇上看灯时,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采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

  宋代花灯制作的技艺有很大进步,彩灯华丽奇巧,琳琅满目,如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所描绘:“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灯彩夺目,繁灯焰火似下星雨,鱼龙灯等耀夺月色的华灯,伴随凤箫乐声起舞,宝马雕车载着美女贵妇香飘满路,繁华的群体性游乐,构成元宵节热闹绚丽的景象。“闹元宵”,一个“闹”字点出元宵节的红火,中华民族比较不尚张扬,有点狂欢节味道的传统节日当首推元宵节。

  激情社火舞出民俗之美

  元宵节俗遍及城乡。我曾亲身领略过晋中地区元宵节社火会演的卓越风采。

  正月十五的晋中,三大广场同时举办社火会演,一个个方队行进式表演进入广场,在凛冽的寒风里,壮实的汉子赤膊上阵,号子声震天动地,上演了一个个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原生态社火。群舞群鼓都有一位刚健的女郎当指挥,站在特为她搭的四面凌空的高台上。她既是指挥,又是领舞,是群体的灵魂。看了她们身手不凡的表演才知道什么叫“浑身解数”,浑身上下仿佛每个细胞都有表情,每只指头都会说话,每根发梢都有灵性,一招一式都是造型,而从头到尾又通脱流畅,叫人目不暇接。

  午后我们到南庄看架火。这里的赵家几代传承,是架火专业户。空阔的田野上已架起三座牌楼,每个规模都可与颐和园正门前的牌楼媲美。牌楼上缀满灯彩,还刻绘着八仙过海等人物,《三国》《水浒》等故事,观赏者无不赞叹不已。夜幕降临后,四乡八村的人们扶老携幼地来了,人山人海。八点钟,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随着一声令下,三座牌楼上的焰火瞬间点燃,牌楼通体透亮,群星飞舞,有的直射苍穹,有的天女散花,欢呼声、惊叹声,此伏彼起,现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正月十六的榆社县,在县城通衢搭起观礼台,县里“四大班子”的领导都来与民同乐。表演方队以乡镇或部门为单位,行进式通过。他们行进到观礼台下,亲热地呼喊着台上干部的名字,亲切地互相拜年道贺。十里通衢两旁密匝匝几排人墙,人头攒动。真是万人空巷,倾城出动了!当地的一位领导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组织,老百姓也会自己走村串乡演出,但要埋怨我们。春节里我们都全力以赴投入,把这当作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尽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听了这话我很高兴:传统节庆的根深扎在民间,逢春定会繁盛;州县“父母官”没有忘却与民同乐的传统,中华狂欢节会闹得更欢!

  其实,像晋中这样重视传统节庆文化的地方越来越多,各地都在发掘传统年节习俗,找回了许多年节习俗文化记忆。

  新兴节俗传递博爱之心

  年节习俗在逐渐找回记忆的同时也在逐渐发展。比如,广东中山市的“慈善万人行”,就是元宵新民俗的典型代表。

  每到元宵节的下午,中山市在十万彩炮的轰鸣中,成千上万的人从西区岐江桥头起步,沿着孙文路,一直向孙中山纪念堂走去。曾经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标志的孙文路,在万人空巷爱心传播的热闹中再次闪烁着新时代的风采。一路上龙腾狮跃,飘色竞艳,沉寂了多年的民间艺术,再次出现在的队伍当中,彩灯、人流、花海、旗潮、歌浪、笑声、乐声、鼓声,汇成一首动听的中山人民爱心敬老之歌。民间文化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地色、秋色、水色、高跷、火龙舞、鹤舞、凤舞、醉龙舞、麒麟舞、醒狮舞、扭秧歌、甲鱼舞……一些快要失传的民间艺术,几乎成为每年慈善万人行最吸引人的亮丽风景。慈善万人行成为中山市民期盼的每年一次的文化盛宴。慈善的种子,博爱的火花,就在这种文化艺术的演绎中,撒向人间。

  中山的慈善万人行活动,是群体性的公益活动,是通过广泛发动,使人们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用多种形式,向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和一切需要关心的人伸出援手,所筹善款代表了全社会的一片爱心。在慈善万人行活动中,筹集善款,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各行业各阶层为此而开展的义卖、义演、义诊、义修、义载。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办实事的善举,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慈善博爱精神像明星朗月,在中山大地闪闪发光。

  慈善万人行,已经渗透到中山人365天的生活工作之中,但它折射出的却是中山人团结、友爱、求是、爱国、奉献的精神。它已不是慈善捐款这么简单,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捐款助人的范围。人们在万人行当中受到了爱的启迪,发现了自己心灵中,那种真善美的闪光的东西。细心的人们发现,自从有了慈善万人行,中山路旁那成排的矮灯很少被损坏,硕果满枝的树木依然优雅地站在街道两旁。元宵节之夜,璀璨的灯光,在绿荫下把这座小城装点得更加温馨和宁静。

  融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已经像春晚一样,成为中山人一年中最不可缺少的节日大餐。在二十多年的不断演绎中,它已经成为中山城市的元宵新民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代元宵节焰火发达花灯制作华丽奇巧
晋中社火表演赵洪波摄如果说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团圆、家族亲友的团聚;那么,元宵节则是社会性的大活动,群众性的大狂欢。火树银花点燃狂欢之夜据传汉文帝就起意正月十五要“与民同乐”,让家家张灯结彩,以后成为传统。唐代城市实行坊巷制度,入夜由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务的官——作者注)夜禁,禁止宵行。唐代正月十五前后三夜,“金吾不夜禁”,让民众观灯游乐。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在宫外立20丈高的灯轮,上结灯彩五万盏,“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灯轮下有千余少女载歌载舞。十五观灯习俗历代相沿,不仅宫廷,府州县衙前也用灯彩堆叠成山,像传说中海里巨鳌的形状,称为鳌山,让百姓观赏,以示与民同乐。宋代城市发展,不行宵禁,而且焰火发达,皇宫观灯的高潮是放焰火,府州县也仿效。《水浒全传》第33回“宋江夜看小鳌山”中描写了宋明时代山东青州一个“三五千人家”的清风镇元宵节的盛况: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
· 元宵节花灯名称都有哪些元宵节花灯种类大全
导读:在元宵节的时候,你也许会陪着家人一道,去公园里、庙会、古街等场所去观看各类花灯烟火。但是你未必知道每一种花灯的式样和名称,以及他们的类别。那么,元宵节花灯名称都有哪些?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元宵节花灯种类大全,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工艺。1、走马灯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切勿斜放。2、骰子灯3、圆灯4、关刀灯关刀灯是按照传说中的关公生前使用青龙偃月刀而制作成的。它和扛灯、兔子灯一起出游,有保护平安的喻意。这里的游...
· 元宵节千年花灯
积雪草一千多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曾有过这样的句子:“宝马雕车香满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遥想古时,上元节一定是热闹喧哗喜庆欢腾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放焰火,燃花灯,赏月亮,吃元宵,其乐融融。也有人说,旧时的元宵节,其实就是今时的情人节。逛花灯、猜灯谜、煮元宵、放鞭炮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最重要的内容构成。小时候过元宵节,最盼望的事情,莫过于提着父亲亲手扎制的花灯,花灯里燃着一根蜡烛,踩着细碎的月光,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那时的夜晚远没有现在的妩媚,火树银花,霓虹闪烁,流光溢彩。那时的夜晚,是清冷和寂寞的,所以一盏花灯,盛开在夜里显得格外耀眼,微弱的灯光和清淡的月光融会在一起,加上欢歌笑语,就足以让我们快乐,那快乐来得真实自然,没有半分伪饰,多年后依然盛开在记忆里。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源于汉代,盛于唐代。看《大明宫词》时,独独记住了太平公主在上元节的夜里悄悄溜出宫...
· 元宵节看、放花灯的起源
元宵节到来之时,民间多有放花灯的习俗,到处灯火辉煌,宛如白昼。放灯习俗起源于汉代。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皇帝多提倡佛教,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帝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对神佛的尊敬,还于每年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举行太一神{北极星神}的祭典,寺院也要“燃灯表佛”,明帝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挂灯。此后这种佛教礼仪便流传到民间,年年上元之夜,张灯结彩,通宵达旦,这就是元宵节{又叫灯节}的由来。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唐玄宗时,就命人在皇宫之内大张灯彩。元宵节放灯,到了宋代十分热闹,并增加了十六、十七两夜,规模越来越大。明代的灯火依然可与唐、宋两朝媲美。清代末期,都市灯火的规模慢慢缩小,但农民舞灯的风俗却一直盛行。元宵节放灯的时间,汉代仅在元宵节晚上,唐玄宗规定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北宋延长到十七、十八共五个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晚落灯。唐代放灯时出现了杂...
· 元宵节的花灯与灯谜
赏花灯与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重要民间娱乐活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十分盛行。元宵节赏花灯,始于两汉,兴于唐宋。为了显示国泰民安,各地官府便大操大办灯节盛会。而广大百姓对这个传统节日也非常重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各具地方特色和最能表达自己愿望的各式花灯,以寄托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此,其规模一年胜过一年,并得以代代延绵,世世不绝。宋代可以说是元宵节举办灯会的鼎盛时期。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可见一斑:“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昼。”“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南宋诗人辛弃疾更有咏元宵之夜观灯盛景之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灯节盛会是何等的热闹非凡。宋代以来,由于灯节的广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