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陕西平利发现5座汉代及南北朝墓葬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6
转发:0
评论:0
陕西平利发现5座汉代及南北朝墓葬,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陕西省文物局摄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陕西省文物局摄中新

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 陕西省文物局 摄

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 陕西省文物局 摄

  中新网西安2月10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10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平利县境内发现5座汉代及南北朝墓葬,佐证了当时文化繁荣、民众繁衍生息的社会形态。

  据了解,平利县文物管理部门接到线索,在平利县境内一处坡地发现大量墓砖。

  经过勘察,现场可见暴露汉至南北朝墓葬5处。其中,2处为汉代墓葬,3处为南北朝墓葬。一座可见墓室砖劵形式,现场散落大量楔形绳纹砖、子母口砖,分别饰粗、细、深、浅绳纹。

  目前,墓葬分布范围为耕地,地表为黄土质,土层深厚,无弃耕迹象,地表无法判定地下情况,保护难度较大。

  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表示,这些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当时文化繁荣、民众繁衍生息的社会形态。

  平利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陕西:西安北郊发现汉代平民墓
近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一个基建工程中,发掘了15座汉墓。历经千年虽然也曾被盗扰,但还是出土了170余件文物。其中最珍贵当属11件原始瓷器,这也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与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早在今年4月,考古人员在西安市北郊一建筑工地中,发现了这15座汉墓,时间跨度为西汉中晚期到东汉中晚期。这些墓大多规模宏大,有竖穴土圹砖椁墓、竖穴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洞室墓三种。本次发掘共出土了各类文物170余件(不含铜钱)。以陶器最多,包括鼎、罐、仓等。还有镜、铜钱、车马器饰件等铜器及车马器。还有石砚、玉鼻塞、玉握、贝壳等,及大小两种五铢钱[注:中国古代记重货币。主要行使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高祖时期止。-wuzhuqian]。考古人员分析,根据墓葬位置在汉长安城东偏南约4800米推断,墓主很可能是长安城内居民,并且他们应该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故而才能住在长安城内。比较特别的是,在其中M3...
· 陕西-安康-平利县余闲云
余闲云(1838~?),原名求亨,字锡龄,又字葆贞,号闲云,平利慈气沟(今仁河乡慈气沟村)人,清国子监学生。他与堂兄余锄云(名求元,字善长,又字葆初,号锄云)、堂弟余霭云(名求达,字畅庵,号霭云)为祖传-中医。他们潜心习医,精通歧黄术,对医治伤寒尤为见长,许多垂危患者多被治愈,时称“医中三杰”,外地慕名就医者日众。闲云、锄云兄弟二人曾应诏到西安为慈禧太后治病,疗效卓然。慈禧太后赠书“龟寿二难”(“二难”即“难兄难弟”)匾额。著有《临床验方》,失传。
· 陕西-安康-平利县饶道明
饶道明(生卒年不详),字学虞,号栋成,祖籍湖北麻城人,随父迁平利长沙铺落户。饶道明是中医,以行医、开药铺为业,取其“饶道明”三字之中的“明”字,立铺号为“正大明”。清代末年,饶道明开始经营生漆,把牛王沟一带的优质生漆标以“牛王”商标,远销汉口、上海,引起中外漆商的极大兴趣,纷纷向“正大明”订货。从此“牛王牌”生漆创出了名牌。
· 陕西:宝鸡市凤翔县发现汉代将军墓
11月16日下午,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在宝麟铁路凤翔段范家寨镇双冢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古墓中清理出铁剑三把,铁铠甲一套,铜镜一面,铁杵一件,甑、釜一套,冥灶一套、陶罐两个,货泉及五株钱币多枚。该墓葬位于双冢村东南约500米处,其形制为东西走向,由前厅、左侧室、右侧室、后厅及墓道组成。考古人员在主墓室清理出1.13米、0.8米铁剑各一把,铁杵一件,陶甑、铁釜连体一套;在右侧室清理出冥灶一套、陶罐两个;在后厅清理出1.15米铁剑一把,折叠铁铠甲一套,直径为18厘米的铜镜一面,铜镜背面有铭文,铸“长生[注:围棋术语黑3=黑三角形一子白4=白三角形一子如图所示,黑1扑,白2提,黑3也提,白4扑,至此又恢复原型,如继续往下走则成循环之势。]宜子”四字;并清理出货泉、五株钱币多枚。此墓葬出土文物较为丰富,特别是铁铠甲为凤翔首次发现。根据出土铜镜及钱币上的文字和器物,专家判定,该墓葬时期为西汉末年,墓主人...
· 首次发现大型瓮棺墓葬年代可能为战国至汉代
瓮棺,指的是用两个日常使用的陶器倒扣在一起形成的棺材,通常用于葬小孩儿和少年,也有个别用于成人。在棺材底部会有一个小孔,据说是死者灵魂的通道。而此次在北京通州发掘的大型瓮棺墓葬属于成人瓮棺,也是北京第一次发现的大规模墓葬,共62座。网络配图记者从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共有13个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开展,发掘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多。其中,在城市副中心考古中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葬,这是北京首次发现成人瓮棺,其规模也是国内目前已发掘的瓮棺葬中最大的。今年是北京文物考古丰收年:7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是去年的两倍,通州副中心考古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由此证明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通州就有大量人口,将通州的繁盛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据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通州西汉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瓦件以及兽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