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那夏理开启广东现代女子教育先河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7
转发:0
评论:0
那夏理开启广东现代女子教育先河,那夏理真光书院的女生在上体育课。真光书院的教学楼,是按那夏理提供的图纸设计建造的

那夏理

真光书院的女生在上体育课。

真光书院的教学楼,是按那夏理提供的图纸设计建造的。

   能讲一口流利粤语 终生未婚 40多年如一日培养造就岭南第一代职业女性

   她24岁远渡重洋来到广州,开办广州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女子学校,苦心孤诣40多年,培养了286名女教师,114名女医生,还有30多名女护士,广州第一代职业女子,几乎都与她有着或近或远的渊源。

   她鼓励裹着小脚的学生大胆放足,一次次为她们买鞋买袜买药水;她对被包办婚姻的学生怀着深切的同情,并以一贯的温和坚定的态度鼓励她们自主;更重要的是,当社会主流仍在坚持“女子只可在家接受教育,万万不可走出家门”的保守态度时,在她呵护下的女孩子们已经开始系统学习历史、地理、数学和科学,并借此获得弥足珍贵的自立和自主。

   她一生信奉“行胜于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所以当她对学生说出“吾亦有爱人,但念女子适人,只得一家受益,故宁愿抛弃个人幸福,抱不婚主义,以求普救众人也”这样的话,你非但不会觉得夸张,反而会产生深深的敬意。

   她叫那夏理,近150年前,正是她开启了广东现代女子教育的先河。

   只身来穗

   数月掌握白话 立志兴办女学

   翻开诸多介绍岭南女学之始的文献,你都可以找到那夏理的名字,或许是影像资料稀少的缘故,它们用的图片几乎是同一张。在这张“标准照”上,年过半百的那夏理戴着圆边眼镜,紧抿双唇,目光温和坚定,发髻一丝不乱,确是马克斯·韦伯笔下典型的清教徒形象。如果这样一个女子安安静静坐在你面前,你也一定会相信,只要她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就算有天大的困难,她也一定能做成。

   不过,那夏理严肃的面容背后,其实一直潜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根据相关记载,她于1844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基督教家庭,自小聪颖好动,很多男孩子不敢干的事她都敢去做,连骑马都是一把好手。她的学习也从来不输给男孩子,从中学到大学,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数学尤为出色。后来,她在广州初创真光书院时,迫于师资奇缺,一人教授多门课程,却也能应付自如,求学时代打下的基础确是功不可没。

   1868年1月4日,还不满24岁的那夏理经过一百多天的航行,抵达广州。毋庸讳言,她是满怀着传教的热情来到东方的,据说早在13岁的时候,她就立下了“待吾稍长,当将上帝之名,传扬彼邦”的志向。正因为这样的热情,她甫抵广州,就开始苦学白话,几乎每天都要学习6个小时以上,因而短短数月就掌握了一口流利的白话;正是因为这样的热情,她几乎每天都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希冀接近当地人,结果却总在“女洋鬼子来了”的惊呼声中大吃闭门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热情,她才萌发了创办一所寄宿制女校,借由教育来传教的念头。

   然而,如果那夏理只是一个普通的传教士,我们就没有太多的理由记得她,但当她筚路蓝缕,办起了岭南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女子学校,但她把历史、地理、数学、科学等课程引入课堂,从而使女学的教育远远超越了宗教内容;当她解开一个又一个学生的裹脚布,鼓励她们勇敢地走上自主和自立的道路;当她耗费了数十年心血,培养出广东第一代女教师、女医生和女护士时,她就完全当得起“先生”这个满含敬意的称呼了。

   苦心经营

   水滴石穿 “熬”出现代教育体系

   从1870年萌发创设女子学校的念头起,那夏理用了整整两年来筹备。1872年初,在筹得1000多美元的资金之后,她梦想中的教学楼终于在当时的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建成了。1872年6月,学校举行开学庆典,正式定名“真光书院”。这一年,那夏理准备招收20名女童和10名已婚妇女,分班教学。这个目标看上去不算多有野心,但放到当时的情境下,却真有点遥不可及。

   愿意送女儿来上学的父母少之又少。其实,就算是在真光书院开办了30多年之后,清政府开办新学之时,还规定“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因为女孩子一旦出门上学,不仅“街市”,大大不雅,而且难免“误学外国习俗,致开自行择配之渐,长蔑视父母夫婿之风”。30年后社会主流态度仍如此保守,我们可以推断,那夏理这么一个异国女子初办女学,面临的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起点。所以,虽然她学费全免,还为学生提供远较一般家庭优越的食宿条件,但第一年还是只招到了6个学生,其中还包括了3个已婚妇女。说实话,如果我是那夏理,面临这么一个冷清的开场和莫测的前景,我一定会非常伤感和灰心,幸而她是一个果敢坚毅的女子,只要认定了自己在做对的事,就会无惧任何阻碍,一心向前。

   不过,与那夏理之后遭遇的挫折比起来,这一个冷清的开场还真算不上考验。1875年1月,就在真光书院稍有起色,学生渐渐增多之时,一场大火焚毁了书院的教学楼,幸而师生全都出去做礼拜了,没有人员伤亡,但那夏理3年的心血被毁之殆尽。我想,她可能都没来得及叹息一下,就开始为筹款重建校舍奔忙了,因为短短几个月后,她就再次筹措到了1000多美元,一栋崭新的教学楼又在原址建了起来,5年后,这座可以容纳40个学生的校舍不敷使用,她又再次奔波筹款,在仁济路一带盖起了高3层,可以容纳80多个学生的新校舍,真光书院终于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光,缓缓步入正途。

   真光书院的现代课程体系也是慢慢“熬”出来的。最初,书院只教授圣经和中国传统女学典籍,由于学生太少,也没法分班;几年之后,那夏理增设了数学、体育和音乐课程。其实,书院增设课程,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家长,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家长认为自家女儿需要学那么多东西,他们把孩子送到真光来,多半是因为免费的食宿,可如果学了太多东西,以后越发不好管,那就不如将女孩子领回家的好。所以,那夏理增设课程,采用的也是“水滴石穿”的办法,就这样“熬”了10多年,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随着学生渐次增多,她将学生按年龄分班,并在高年级开设了数学、化学、天文、地理、历史和哲学等课程,原本3年的学制也最终延长为9年。据统计,1887年,真光书院开办15年之后,入读学生超过了100多人,而到1894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这些原本大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就这样成了最早接受近代科学文化滋养的幸运儿。

   启蒙之光

   第一代职业女性 足迹遍布岭南

   细细审视那夏理慢慢将真光书院由一人主理的小型私塾“熬制”成一个颇具体系的现代女学的艰难过程,你不得不感叹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书院最初所在的金利埠是小商小贩聚集之地,环境十分嘈杂,对于在书院上学的女生,人们多以“番鬼婆”、“荷兰薯”呼之,一旦有女生经过,也难免要讥笑一番。为此,那夏理立下校规,告诫女生“语禁高声,喜禁大笑,行禁阔步,犯则记过”,而且除父兄外,学生也不得见其他男客,如此种种严规,也许并非出于她的本意,但却是她审时度势之后,为减少民众敌意,获得更多认同的明智之举。学校在仁济路的新校舍落成之后,她更是动用各方人脉,将县令和城内诸多士绅名流请来参加开学典礼,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先生存,后发展”,这个柔韧而聪敏的女子就这样一步步为学校赢得生存空间,最终熬成正果。

   然而,适应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就拿缠足风俗来说吧,那夏理本人是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的,但与当时多数主张拒收缠足女生的传教士不同,她清醒地认识到,“反缠足”同样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她从未拒绝过缠足女生入学,而是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渐渐意识到缠足非但不美,反而是对身心的束缚和戕害,当学生开始想要摆脱这一桎梏时,她又亲自为她们买来放足药水,“躬为洗涤,送鞋送袜”。在真光书院办学10年之后,这里的女生已经无一缠足了。要知道,直到1902年,清政府在各方压力之下,才颁令禁止妇女缠足,那夏理的“反缠足”行动,足足超前了20多年。

   那夏理日复一日坚持“反缠足”,解放了学生的身心,而她率先引入的现代教育体系,则给了她们弥足珍贵的自立和自主之根基。人们曾经做过统计,从1872年到1917年,真光书院培养出来了近300名女教师、100多名女医生和30多名女护士,其中的佼佼者还得以出国留学,开始学着在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里掌控自己的前程和命运。

   1917年,年迈的那夏理归国休养,次年,她因积劳成疾,安然病逝于故园。彼时,她苦心孤诣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职业女性,或教书育人,或悬壶济世,足迹遍布岭南大地。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真光校祖——那夏理》一书,特此致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此人开启了大宋“软骨症”的先河
提起大宋朝,好像成了无数人心里的隐痛,空有一手兵多将广、钱足粮丰的好牌,却沦落到被蛮夷小族轮番欺负的窘境。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从几时起,大宋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了呢?吾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步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想当年,太祖皇帝赵匡胤马上得天下,“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曾对北方的契丹说过这样一句话:“”啥意思呢?就是说:老子最多拿出二百万绢布,就足以把北边那帮放牛的家伙给灭了种!字里行间都是王者霸气,对契丹人是满满的瞧不上眼。到了太宗皇帝赵光义,虽然比不上太祖的雄韬伟略,但至少发动了两次浩浩荡荡的北伐,跟辽人干起来那也是丝毫不怵。再之后呢?就轮到宋真宗赵恒了。细看真宗在位的25年里,干的最提气的事,莫过于澶渊大战了。然而,宋军好不容易赢了一场之后,却憋屈地签订了澶渊之盟,开启了拿钱消灾之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本来威风凛凛的大宋,就开...
· 霍光:堪称开启“谋反”先河的人物!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此人去世以后五百年内谋反不断,堪称开启“谋反”先河的人物!时势造就英雄同时也能够造就奸臣,在古代的权利社会关键时刻为了保命必然会出现一系列谋反的事情,如果你不谋反那并不能说明是你的美德,而是你傻!从古自今都是这样,聪明人都会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往往越是危险的路却越是最安全的。因此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权臣——霍光!当年的汉武帝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使得霍光把持了朝政,不过霍光虽然把持了朝政,但是霍光却并没有谋朝篡位,而是去尽心尽力的辅佐起来了汉武帝的儿子。但是奈何汉武帝的儿子命短,因此在汉武帝的儿子去世以后,霍光又辅佐起来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登上了皇位。但是刘贺却也不是一个当帝王的料,刘贺上位以后胡作非为,因此霍光很快就废除了他,在刘贺被废除以后霍光又从民间迎回来了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因此刘病已上位了。之所以会说是从民间迎回来的,其实刘病已当初是因为“巫蛊...
· 揭秘:“白登之围”开启了中国和亲的先河吗?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之交,活动于今日蒙古草原的匈奴,同中原华夏族的关系日益密切。秦朝时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经常掠夺内地的人口、牲畜、土地等,秦始皇曾经派蒙恬击败匈奴。楚汉战争之际,刘邦无暇北顾,北方的匈奴又强盛起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以其30余万精锐骑兵,东败东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重新占据河套。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把韩王信迁到北方,封他为韩王,韩王信后来在荥阳投降项羽被俘,逃回来后依旧做他的韩王,刘邦仍旧把汉朝的边疆太原交给他镇守,应该说是对韩王信很大的信任了。可是,这次韩王信很不幸,正面临着匈奴猛烈的进攻。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冒顿统帅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东胡、月氏、楼烦、白羊,还有秦帝国的华北军团!华北军是始皇帝和蒙恬苦心打造出来一支铁军,主要任务就是抗击匈奴。胡二世上台后,华北军的最高统帅蒙恬、王离,一个死于赵高之手,一个在巨鹿之战中死于项羽之手。从此,华北军团和秦帝国...
· 著名现代教育家,原子分子物理专家凤尔银
凤尔银:(公元1963~今),安徽六安人。著名现代教育家,原子分子物理专家。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8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学士,199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2005年毕业于安徽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博士。1995~2000年担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2000~2005担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2005年起担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原子分子冷碰撞、冷分子化学反应、计算分子光谱学。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874001)磁场条件下原子-开壳层分子的冷碰撞动力学理论研究,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8057)缓冲气载带冷却分子实验中相关理论问题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16236)原子分子冷碰撞的理论...
· 现代物理评论
参见物理评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