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沙群岛刚设邮局 便有英国人求邮戳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5
转发:0
评论:0
西沙群岛刚设邮局便有英国人求邮戳,海曙收藏家老赵,元旦抢到了一个1959年的求戳封50多年前,西沙群岛刚有邮局

海曙收藏家老赵,元旦抢到了一个1959年的求戳封

  50多年前,西沙群岛刚有邮局

  就有英国人通过外交部求邮戳

  本报记者 邹洪珊

  有这么一句话:出国易,上西沙难。说到宁波人去西沙,我们目前能查到的资料,是2013年5月,19个宁波人乘坐首航,来到了这片中国最美的后花园。

  然而昨天,宁波海曙的赵先生风尘仆仆从深圳回来,给家人带来了一份新年礼物——1959年7月1日的西沙群岛求戳封。

  这或许是目前市面上见到的最早的西沙群岛邮戳。这封求戳信,还牵出了一位英国人和国家邮政总局的故事。

  西沙邮电局刚刚成立

  来自英国的求戳封就到了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赶到赵先生家时,他们全家人正聚在一起,欣赏这封求戳封。

  这是一个信封,信封上收件人叫James Negus,住在伦敦摄政王巷。信封上有个双腰框的邮戳,日期写着:1959年7月1日,广东西沙群岛。

  在信封边上,还附上了一张泛黄的纸,一看抬头,就不简单了。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邮政总局1959年7月30日的一封回信, 内容都是英文,大致的意思是:James Negus在1959年4月10日给外交部写了一封求戳信,外交部把这封信转给了国家邮电部邮政总局,邮政总局又转交给了西沙邮局,等西沙邮局盖好戳后,会和这封回信一起邮寄给他。

  大洋彼岸的英国人是谁,为什么要写信求西沙的戳?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下,James Negus是英国出版社的文学编辑,他专注于集邮,也是伦敦中国集邮协会集邮杂志的第一任主编。

  拿到这份礼物后,赵先生查阅了2008年出版的《海南省志》,发现1959年3月,在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和西南中沙群岛办处成立的同时,成立了西沙邮电局,隶属于海南行政区邮电局,接受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的管理。

  按照信中来看,当时英国人求戳的日期,就是机构成立刚刚一个月的时候。

  据《海南省志》介绍,当时西沙群岛的邮件主要靠往返西沙群岛的船只,每月一航次,邮件传送十分缓慢,一直到1990年以前,岛上尚未通电话,紧急情况只能发电报,通讯联络非常困难。

  “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四个月就盖到了西沙群岛的邮戳,这位英国人太幸运了。”不过,在赵先生看来,最值得自豪的,还是英国人50多年前就在向我国求西沙群岛的戳,这不正是主权的象征嘛!

  邮友一句话让他欣喜若狂

  连夜坐9小时高铁求信封

  说起这份礼物,赵先生说,他也是偶然获得的。

  他从1997年开始搞收藏,一开始集邮,后来收藏求戳封。西沙群岛的求戳封,一直是他梦想的目标。

  去年开始,他就听到藏友们议论,有人拍到了西沙群岛最早的邮戳封。但只闻其名不见真身,这个信封一直没有真的出现过。

  一直到前几天,一个邮友突然在QQ呼他:有个西沙群岛的邮戳封,要不要?

  邮友发来了照片,老赵一看就激动了:“确实是传说中的求戳封,还有邮政总局的旁证,太好了!”

  看到传闻中的宝贝,赵先生晚上都睡不着,连夜坐了9个小时高铁,赶到了邮友所在的城市——深圳,“之前对方说网上交易,但我不放心,这么好的宝贝,得赶紧拿下。”

  邮友告诉他,这个东西,是2013年香港秋季拍卖行拍到的,在当时的拍卖杂志——《JOHN BULL》里,对这封求戳封也有介绍:

  1959年7月1日广东西沙群岛日戳封一枚,附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邮政总局信函。

  拍卖行的评语是:这是十分珍贵的50年代早期西沙群岛日戳。

  至于交易的金额,赵先生没有透露。他只告诉记者,在收藏群里,已经有人在“抱怨”: 36小时内没抢到,太遗憾了!

  听说1959年的求戳封现世

  三沙邮政局的工作人员都惊了

  在赵先生手里,之前也有与西沙群岛有关的藏品,是他五年前花200元买来的。这是1974年西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写给广东省博物馆的一封信,很可惜,信上的邮戳糊掉了,只能隐约读到“广东省西沙群岛”几个字。

  赵先生说,目前关于西沙的藏品,大部分集中在80年代,多为驻岛部队的公函封、汇款单、包裹单等,身价在几百元。但是如果时间稍稍提前,比如70年代的邮戳封,身价至少千元,而且一露市就会被抢光。

  再往前的邮戳封, 就更少了。

  根据多年的收藏经历,他还发现,西沙的邮戳变迁,正是我国强化邮政机构,强化主权意识的一个历程。

  他给记者做了个梳理:

  广东管辖西南中沙群岛期间,共使用三种样式的邮政日戳,均为双圈腰框式,直径25毫米,分别为“广东西沙群岛”戳、“广东西南中沙群岛”戳、“广东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戳;共使用过7枚日戳,所见最早使用日为1959年7月1日,最迟使用日为1988年4月19日。

  后来由于海南省成立,邮戳变为”海南西南中沙群岛“。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邮戳改成了“海南三沙”的戳。

  赵先生还说,今年他准备也效仿英国人,去三沙求戳。

  求戳究竟难不难?记者打电话,联系了三沙邮政局。

  听到有1959年的求戳封,工作人员也吓了一跳:我们都没见过呢!太珍贵了!

  工作人员说,现在来信求戳很多,“一封两封求戳的我们会盖,但多的会退回去。”工作人员说,回信的时间也不能保证。因为三沙这里的交通还不方便,如今信件还是随船传递,如果天气冷,两三个月才来一班船,所以想求戳的,一定要有耐心。

  另外信上的地址一定要写清楚,要是因为这个耽误了求戳,就太可惜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紫山驿站”邮局成立
“紫山驿站”邮局成立文:马可摄影:马立峰“用久了电话,不妨试试信件,静下来,写封信,寄给远方,或者未来。”这首小诗,出自河北工程大学学生之手,醒目地显现在“紫山驿站”邮局的门市中。由河北工程大学与邯郸市集邮协会联合创办、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紫山驿站”邮局,2016年4月23日在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揭牌。据悉,这家邮局是河北省高校开设的第一家主题“慢递邮局”,由邯郸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韩春景创意,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邮筒、邮戳,自我管理,信函可存入校图书馆,十年后再寄邮的一家特色邮局。《紫山》杂志主编马新民受邀出席揭牌仪式,与“紫山驿站”首任局长、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馆馆长朗利影教授一起向获奖学生颁奖;朗利影馆长还愉快地接受了马新民主编赠送的《紫山》杂志,并陪同马新民与市集邮协会领导朱能佳、韩春景、李庆森等参观了在校图书馆举办的韩春景专题集邮展。1、赠送《紫山》左起,韩春景、魏翠玲、马新民、朗利影...
· 北英国人
TheNorthBritonwasaradicalnewspaperpublishedin18thcenturyLondon.TheNorthBritonalsoservedasthepseudonymofthenewspaper"sauthor,usedinadvertisements,letterstootherpublications,andhandbills.
· 华裔英国人
人口和语言总体信息根据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有247,403名华人居住在英国,占全国人口0.4%、占少数族裔人口的5.3%。在英国,“亚裔人”(Asian)和“华人”(Chinese)在人口统计上是区分开的;“亚洲人”通常指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国人和斯里兰卡人。2006年,英国统计局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关注少数族裔的报告,其中华人的相关数据有:分布与其他少数族裔不同,在英国的华人没有大规模集中聚居于某一城市。但相对来说,以下城市的华人人口仍然较多:伯明翰布赖顿剑桥利物浦:二战之前,最初的唐人街位于皮特街(PittStreet)附近。现在的利物浦唐人街位于市中心的伯利街(BerryStreet)和杜克街(DukeStreet)。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典礼拱门(TheCeremonialArchway)位于唐人街的核心位置。伦敦:除了商业区唐人街,大部分华人居住在郊区,尤其是北伦敦...
· 李凖与东、西沙群岛
近些年来,东南亚有些国家不顾历史事实,不断宣称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早在1988年5月12日,中国外交部针对越南当局接连声称西沙、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攻击中国不愿和平解决争端等就发表过备忘录,申明中国原则立场,通过大量事实证明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自古至今一直拥有对这些群岛的主权,并进行实际管辖。我的外祖父李凖,曾任清末广东水师提督,于二十世纪初率水师军舰踏勘这些岛屿。现遗有《任庵公年谱》《李凖巡海笔记》等历史资料,对此事记载甚详。我的外祖父李凖(1871-1936),字直绳,号默斋,别号任庵,四川邻水人,世为川东望族。其高祖、曾祖、祖父均为清廷诰赠光禄大夫。其父微庸,清光绪丁丑科进士,钦差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头品顶戴,三品卿衔。外祖父自幼随父官宦广东,青年入仕,累官至广东水师提督。追思外祖一生行状,尤以他在镇守海疆、驱逐入侵西江英军、收复东沙群岛及踏勘经营...
· 英国人的茶文化
「三人的下午茶(AfternoonTeaforThree)」,FrédéricSoulacroix。图片来源:christies在17世纪,咖啡在欧洲各国兴起,伦敦市几乎处处都有咖啡馆。咖啡馆虽以咖啡为名,也有卖茶和朱古力。到了18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渐渐以茶代咖啡,以前日日饮咖啡,后来则是天天饮茶,为何会如此?到了今日,历史学家依然找不出答案。虽然原因尚未找得出来,有些讲法则已经遭否定。例如有人怀疑当时茶比咖啡便宜,所以英国人就改饮茶。据学者分析估计,当时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成本,和一杯茶所用的茶叶成本分别不大,而且茶兴起之后,售价有增无减。不过,茶叶比咖啡豆轻,即使一磅茶叶的价钱比一磅咖啡豆高,一杯茶所用的茶叶重量,却比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重量少。两者的成本难以精确计算,但学者认为英国人饮茶渐多的原因,不是因为两者的价格差异。另有讲法称,英格兰人由常饮咖啡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