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范纯仁:先做尺子后量人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范纯仁:先做尺子后量人,公元1085年3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当了皇帝。许多人都跑来向

   公元1085年3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当了皇帝。许多人都跑来向范纯仁道贺说:“你的机会来了,司马相公复出了。”这么说还真不为过,因为谁都知道,范纯仁与司马光是朋友,而且关系相当铁。

   当初司马光罢官居于洛阳,家贫无钱又耐不住寂寞,便常邀同样遭受贬职的范纯仁等几个知己在一块儿小聚,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只吃脱粟一样饭,喝上几杯薄酒,号称“率真会”,吟诗作赋,自得其乐,以致清人赵翼都无比羡慕地说:“别后定知真率会,也应为我一停觞。”俩人的关系还不止于此,范纯仁把女儿嫁给了司马光的侄儿司马宏,是名副其实的姻亲。

   果然,没过多久,司马光很快把范纯仁调到京师,当了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备位经筵。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当老师。明代大儒程颐曾说:“天下之重,惟宰相与经筵。”把范纯仁安排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足见司马光对他的重视。

   司马光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以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闻名,现在权力重新回到他手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废新法,简单地说,就是凡是王安石所支持的,他就反对;凡是王安石反对的,他就支持。旗帜之鲜明,态度之彻底,史称“元祐更化”。然而就在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上,范纯仁却提出了不同意见,“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新法已推行多年,改掉其中过分者即可,其中的青苗法、雇役法等有助于北宋富国强兵,不宜骤然废除。”他还劝司马光说:“希望你虚心以接纳各种不同建议,不必谋自己出;谋自己出,则谄谀之人得以乘间而迎合。”

   司马光很惊异,问他说:“你忘记了当年如何被王安石打击排挤了吗?怎么现在还要为他说话?”

   在当年反对变法的声音中,范纯仁的调门相当高。他上书给神宗皇帝,在痛斥新法带给百姓的痛苦后,明确提出:“应当立刻召还谏官而罢退王安石,以符朝廷内外之望。”神宗皇帝因为他说话太过激烈,特意把他的奏折都留在宫中,秘而不宣,范纯仁却来了个明人不做暗事,把自己提给皇帝的建议全部抄录一遍,呈报给中书省。王安石读罢,怒不可遏,要求皇帝加以贬斥,神宗无奈,只得为他说情:“他没有什么罪过,暂且给他一处好地吧。”把他外放为河中府知府。王安石还不解气,曾派使者去收集范纯仁的私事和过失,没有得到任何证据,最后还是找了个借口,把他贬为和州知州,并徙邢州。

   现在范纯仁回过头来又为王安石开脱,司马光自然难以理解。事后,不少人都劝范纯仁说:“你被压制多年,好不容易才重新出头,千万别违拗了司马相公的美意。”

   范纯仁叹息说:“这样的话就使得人不能说话了。如果为了讨好司马相公而得到喜欢,哪如在年轻时迎合王安石以致富贵呢?”

   最终,因为不肯苟同司马光,范纯仁再次受到了当权者的冷落,他在遭“革新派”之后,又受到“保守派”的攻击。公元1089年,他被贬为颍昌府知府,不过这并不令他感到沮丧,心态平和地上任去了。

   范纯仁做事,总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他的哥哥病故,父亲的老朋友富弼对他说,“你父亲一生节俭,知道你家里不富裕,我已经写信给洛阳尹,有事你就去找他,他会帮助你。”可直到把哥哥安葬了,洛阳尹才听说了这件事,范纯仁说:“我们自己家庭的财力足以办此葬礼,怎能打扰公家才办葬礼呢?”后来他入朝为官,当时富弼正当宰相,他不仅不顺势攀附,反而上书皇帝批评富弼在家养病,不好好上班,说:“富弼受三朝眷倚,应当自觉担任天下重任,但他怜恤自己比怜恤其他事情更加深切,忧虑自己的病情深过忧虑国家,为君主效力和为自己安身立命,二方面都有过错。富弼与我的父亲范仲淹交谊深厚,如今我在谏省,不能私下拜谒以致忠告,愿陛下把此奏章指给他看,使他自己反省。”

   有人说他恩将仇报,是不是有点儿不知好歹,他回答说:“我只是为国家社稷考虑,哪儿能顾及私情呢?”

   一个人在世上辨别是非,选择方向,都依据内心里的一把尺子,得失轻重、利益名分,就是这把尺子的刻度。不同的是,有的人常常因为利害关系而见风使舵,让尺子的刻度随意伸缩;而有的人则刻板得像机器,无论祸福,都会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前一种人很多,生活中随处可见;后一种人很少,就像范纯仁那样,唯其稀少,才会让我们当成圣人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纯仁
生平范纯仁为人正派,政治见解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熙宁二年(1069年)七八月间,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逐。但司马光复相后,坚持要废除“青苗法”、“免役法”时,对此,范纯仁却不为然。范纯仁对司马光说:“新法当废,罢其太甚者可也,恢复差役法一事,尤当熟讲而缓行,不然滋为民病。且宰相职在求人,变法非所先也。愿司马公虚心以延众议,不必谋自己出。谋自己出,则谄谀得乘间迎合矣!”他希望司马光虚心“以延众论”,有可取之处的主张,尽量采纳。可惜司马光并不以此为意,愤怒地说:“子瞻、尧夫之论,光不敢苟同。募役病民害国,百害而无一利,民皆厌而讼之,何其子瞻、尧夫钟情而不悟!”,只把范纯仁的看法当作耳边风。司马光尽废新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的个人情绪的影响。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范纯仁总结自己∶“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
· 如何评价范纯仁?范纯仁是个什么样的人?
范纯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次子,其本人的政治成就也不低,在北宋一朝坐到宰相的位置,人称“布衣宰相”。范纯仁生于1027年的南京应天府,字尧夫。范纯仁自幼勤奋好学又天资聪颖,所以在宋仁宗黄佑元年的时候就高中进士,历任襄邑县知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一朝又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最后直接坐到宰相的位置。范纯仁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三纲五常,孝字为先”,范纯仁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范纯仁是范仲淹次子,官宦世家出生,以父恩荫蔽入仕。因为他父亲在朝为官,且功绩卓著的原因,在范纯仁考中进士之前,范纯仁就已经进入官场了。最开始的时候,授为太常寺太祝,但是范纯仁并没有前去赴任。宋仁宗皇佑元年,范纯仁进士及第,调为武进县知县。范纯仁又以双亲在不远行为由,不赴任。后来改派他为长葛县知县,他还是不前往。就连他的父亲范仲淹都说,以前任地较远不去还说的过去,如今...
· 北宋大臣范纯仁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范纯仁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1027年6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宋徽宗立后,官复观文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年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历史如何评价范纯仁脱脱、阿鲁图等《宋史》: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范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元祐建议攻熙、丰太急,范纯仁救蔡确一事,所谓谋国甚远,当世若从其言,元祐党锢之祸,不至若是烈也。仲淹谓诸子,范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
· 布衣宰相范纯仁简介范纯仁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范纯仁别名:范尧夫外号:布衣宰相谥号:忠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出生地:苏州吴县出生时间:公元1027年去世时间:公元1101年职业:宰相代表作品:《范忠宣公集》范纯仁是北宋时期大臣,著名宰相,人送“布衣宰相”的称号,其父是著名文学家、名臣范仲淹。父亲既然是范仲淹,那么范纯仁自幼接受的教育肯定是很好的。家教环境和家学熏陶,使得范纯仁学识和品德都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天性聪慧机敏且勤奋好学的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有所成就,八岁时就能口齿伶俐,有理有据的向别人讲述自己所学的书籍和知识。范纯仁蒙父荫,得以任太常寺太祝,皇佑元年中进士后,调任武进县知县。不过范纯仁最终并没有前去赴任,因为古时候讲究父母在不远门。范纯仁为了在父母膝下尽孝,未曾出仕为官。一直到范仲淹去世,范纯仁才选择进入官场,入为许州观察判官、襄邑知县。任职期间,遇见一个宫廷侍卫在牧场牧马之时,将老百姓的农作物都给糟...
· 范氏祖先范隋、范纯仁告身卷真迹题跋卷(圣旨)集
范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朝咸通其间为处州丽水县丞,遇战乱不能回乡,因此定居于苏州。范履冰之六世孙、范仲淹之高祖。范隋并不知名,唯其五世为范仲淹,所以现世仍然藏有其告身(即委任状)《范隋告身》。范纯仁(1027—1101)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邑县。治平中,擢江东转运判官,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通判安州,移知蕲州,权陕西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失觉察下属官吏,降知和州,历知庆州、信阳军。管勾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庆州。宋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八年,复召拜右仆射。哲宗亲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