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蒙古士兵作战解析:穿丝绸内衣减少中箭伤害

2017-05-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0
转发:0
评论:0
蒙古士兵作战解析:穿丝绸内衣减少中箭伤害,蒙古大军(网络图)在人类步入大航海时代之前,一股来自蒙古草原的旋风曾席卷旧大

蒙古大军(网络图)

   在人类步入大航海时代之前,一股来自蒙古草原的旋风曾席卷旧大陆。蒙古帝国令人震惊地占领了人类当时所知世界的三分之二,只是因为内部汗位竞争,加之欧洲寒冷赤贫,才使其免于覆没。

   蒙古帝国的胜利,是技术优势、将领才华、士兵勇敢、物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体,此外,对待被征服政权的开明态度,亦使抵抗最小化。在欧洲,蒙古人只遭遇了一次惨败,蒙古人将大量奴隶贩卖到埃及,他们组成了马穆鲁克雇佣军,并用蒙古人的战法打败了对手。

   由于情感原因,国人一方面惊叹蒙古帝国的成就,另一方面又很少关注其细节。缺乏不带立场判断、仅仅是对纯知识兴趣而进行的阅读或写作,而《东方风暴》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蒙古帝国的西征史,并将比较复杂的地名、人名加以简单处理,使它变得轻松易读、趣味盎然。为了深入解读这本有趣的书,“腾讯书院”特邀请了本书译者李鸣飞来为读者们讲述。

  蒙古士兵为何穿丝绸内衣

   我以前翻译过一些论文,但没译过科普书。把这本书给我时,我先试译了一章,译完后觉得应该把它译出来,写得非常好,语句流畅,内容也特别有意思。

   本书作者是BBC的编剧,写了许多我们不太了解的细节,比如每个蒙古士兵都有一件丝绸内衣,为什么?因为他中箭的话,要拿刀把伤口割开,会造成更大伤害,而穿丝绸内衣,箭射到身体中,它会把丝线缠在箭头上一起射进去,只要轻轻抽动丝线,就可以把箭取出来,伤害减少。

  蒙古军队打仗像狩猎

   蒙古军队为什么这么强大?这与他们日常重视狩猎相关,成吉思汗就特别重视狩猎,看成是培养战士的必修课。

   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蒙古人狩猎对他们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元朝一直都很看重狩猎,一直到清朝,都很注重去木兰围场打猎,对他们战斗而言,狩猎是一个类似演习的活动。猎手们会排成很长的队伍,把他们所能见到的野兽全部赶到前面,整个长蛇阵要跑1000公里,可能更长。

   到一个他们觉得合适的地点,两边围起来,把所有的猎物围在里面,这个过程中不能伤害猎物,更不能让它跑掉。围起来之后每个人进去挑一个猎物,把它杀死,像一个擂台赛一样,有的人会肉搏把猎物杀死。

  狩猎培养出一代代草原英雄

   狩猎是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调动一大堆人,集体分工协作办一件事,从一开始的布置、策划、分工包括纪律的执行,到产品的分配,既照顾到共同的利益,又能够体现多劳多得,没有狩猎,就没有游牧帝国。

   牧民从小都是练骑马、骑在马上射箭的能力,而且射的比较准,射的比较远,他们从小就形成了这种能力。再就是战术,包围战、伏击战,战争当中同样有效,而不太习惯这种做法的对手自然会大吃苦头。

  蒙古军队为何不太依赖后勤

   战争需要后勤,但蒙古大军对后勤却不太依赖,因为每个蒙古人会带好几匹马,有的书记载甚至会带十几匹马。在打猎或打仗的过程中,如果他们找不到吃的,会刺马血出来喝,如果这个马被刺得不能再刺马血了,他们会把马耳朵割下来吃掉。如果这个马死掉,会把马的胃拿出来,可以当成锅煮东西,可以吹上气渡河,还可以当隔水的袋子。真的很神奇,马在他们手上有这么多用处。

  当西方骑士遇到蒙古兵

   当时欧洲进行过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出现了一些非常著名的骑士团。

   但欧洲骑士要穿很多层盔甲,头盔外面还有一个盔,再拿上大刀,欧洲人整个装备加起来比蒙古人重两三倍,在速度上根本达不到骑兵本应有的效果,他们的作战方式就是靠骑兵在前面进行冲撞。他们靠这些很坚固的装备把对方的阵型冲散,后面由农民组成的步兵进行拼杀。这个是他们平常打仗用的方式,可遇到蒙古人在马上射箭到处跑,队伍分散开来包围你,再用箭把你干掉,欧洲人就完全不行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蒙古远征时的秘密武器:穿丝绸内衣减少中箭伤害
在人类步入大航海时代之前,一股来自蒙古草原的旋风曾席卷旧大陆。蒙古帝国令人震惊地占领了人类当时所知世界的三分之二,只是因为内部汗位竞争,加之欧洲寒冷赤贫,才使其免于覆没。蒙古帝国的胜利,是技术优势、将领才华、士兵勇敢、物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体,此外,对待被征服政权的开明态度,亦使抵抗最小化。在欧洲,蒙古人只遭遇了一次惨败,蒙古人将大量奴隶贩卖到埃及,他们组成了马穆鲁克雇佣军,并用蒙古人的战法打败了对手。由于情感原因,国人一方面惊叹蒙古帝国的成就,另一方面又很少关注其细节。缺乏不带立场判断、仅仅是对纯知识兴趣而进行的阅读或写作,而《东方风暴》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蒙古帝国的西征史,并将比较复杂的地名、人名加以简单处理,使它变得轻松易读、趣味盎然。为了深入解读这本有趣的书,“腾讯书院”特邀请了本书译者李鸣飞来为读者们讲述。蒙古士兵为何穿丝绸内衣每个蒙古士兵都有一件丝绸内衣,为什么?因为他中箭的话,要拿...
· 内衣
名称在英文中,undergarment、underwear、underclothes、underclothering都是内衣的正式说法。女式内衣,也可称作lingerie,intimateclothing,intimates。穿着在躯干的内衣称作undershirt(英国习用vest),覆盖阴部、臀部的内衣是underpants(英国习用pants),drawers,shorts。历史内衣在汉代被称为“抱腹”、“心衣”,在三国和晋朝时称为“福裆”,在隋唐称“内中和亵衣”,在宋代南方叫“袜肚”,元代北方叫做“袜胸”,在明代称为“谰裙”,在清代则被称为“肚兜”。不穿内衣某些人可能出于不同原因而不穿内衣。如出于舒适、使其穿着的外衣(特别是贴身风格的外衣)看起来平整没有内裤痕迹(pantyline)或者出于性感。特定类型的衣物如自行车服(cyclingshorts)、苏格兰裙,睡衣、泳衣里面一般不
· 蒙古灭夏、金诸战役——作战经过
?一、西夏之亡宋理宗宝庆元年,即成吉思汗廿年(公元122五)春,成吉思汗自西域班师返回其在土拉河滨的和林(今库伦西南)旧帐,计自十三年(公元1228)出征,凡历七年始还。当其班师时,他即将所征取的西域土地及其基地,分配于四个儿子,以蒙古发祥地封四子拖雷,蒙古西北方叶密立河梳域封三子窝阔台,小亚锡尔河流域封次子察合台,西方宽田吉斯(里海)封长子术赤。(此为初封,并非后之四大汗国。)就在当年秋,以西夏背约不听命,再发兵征之,于是蒙古与夏金之战,再度展开。成吉思汗先会四伐西夏,攻至夏都兴废城下,夏主安全(夏襄宗)纳女请降以和。越两年(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公元1221),安全去世,族子遵顼继立,是为夏种宗。忽与金人启衅,大起干戈,结战十年,两败俱伤。就因与金有战争而不肯出兵随成吉思汗西征,于公元一二一八年曾遭到成吉思汗的第四次攻击,一因夏主逃离夏都,二因成吉思汗忙于西征不便多事停留,故战无结果...
· 历史解析——蒙古的崛起
命运似乎觉得金对南宋持续不断的威胁还不够,在13世纪初期,蒙古人在北方地区兴起,对南宋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们的统领下,不到10年间,蒙古人就把宋朝的两个敌国党项西夏(1227)和女真金(1234)消灭了。金亡后两年,蒙古人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宋帝国,并开始入侵四川地区。蒙古人是生活于克鲁伦河和鄂嫩河附近草原(该地位于今蒙古国东北、贝加尔湖以南几百公里处)的游牧民族。他们几百年来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以放牧羊、牛和马为生。但在12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第三小冰河期导致了年平均气温的下降。恶劣的气候条件迫使蒙古部落离开他们自己的领地去寻找更好的草地。因而他们不可避免地与邻近部落发生冲突。当他们于1139年击败金朝军队时,中国史学家们第一次注意到了他们。1147年,蒙古人与金朝签订和约,金同意进贡牛羊、谷物和丝绢给蒙古——而在此五年前金人也和宋朝签订了同样的和约,规定的贡品比这次还多,...
· 古代内衣的演变:中国古代内衣变迁史
《礼记·檀弓下》里写了这么个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陈。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何为陈于斯’命彻之。”从这段记载可看出,妇女在去世之后,要备入殓,不过这种女人的内衣通常是不能见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显露。中国古代的内衣,最早称作“”。“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在传统礼教和封闭人体的着装观念制约下,我们只能窥其一角。古代内衣是以一种朦朦胧胧、时隐时显、含羞内敛来抒发对美、情以及身体表现的企望,表现着优雅与浪漫。下面以时间为序,将其一一展现给大家。早在先秦时期,由于中国农耕业的开发,大面积纺织纤维的种植使得服装形制发展很快。其中悠久的养蚕织绸历史,更为多层次,为复杂结构衣装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至少在五千年前,中国女装就有了“上衣下裳”的结构和内外层次的变化。西周:“亵”意为“轻薄、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消极心态。女子贴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