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刘罗锅”:其实不罗锅
南汉灭亡后,刘氏子孙光复汉室的最后努力宣告失败。然而,他们在政界、军界、文艺界仍名人辈出。唐朝宰相刘仁轨、见载于《三字经》的刘晏、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清朝重臣刘墉等,是刘姓文臣代表人物。
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南宋中兴名将刘锜、晚清名将刘永福、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近代的“四川王”刘湘等,则是武将中的代表人物。
文臣辈出
唐朝宰相中,有13位刘姓人
唐朝,刘姓进入大发展时期,出了不少名臣,13名刘姓人当过唐朝的宰相。汴州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刘仁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武则天执政时,他陈述“吕后乱政”的故事,当面规劝武则天还政。武则天不仅没有责怪他,还称赞他“忠守,终始不变”。刘仁轨逝世时,武则天为他停朝三日。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能被写进《三字经》的人物,无一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文中的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经济萧条,财政困难。刘晏改革漕运、改革盐政、改革粮价、推行常平法,使得唐朝经济很快恢复,社会也随之趋于稳定。
大明元勋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说起刘基,人们对他的字更熟悉:伯温。《明史》记载,刘基是青田刘氏后裔,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把他比作张良,后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刘基幼时聪慧过人,十分好学,12岁便考中秀才,被乡邻称为“神童”。
后来,刘基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兵法数学,22岁考中进士后,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刘基50岁时,遇到了朱元璋,成为他的谋臣,刘基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均被采纳并成功实施。甚至确定“大明”的国号,也是出自刘基建议。
如今,中国民间仍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说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罗锅宰相
“刘罗锅”其实不罗锅
1996年,李保田、张国立、王刚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轰动一时,刘墉这个名字也被大众所熟知。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与电视剧里描写的一样吗?《清史稿》记载,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其间”。这表现了刘墉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按照官场的规则做事,应付上级,对同僚圆滑趋避。嘉庆帝即位后,刘墉继续受到重用,并参与扳倒和珅。
刘墉真的是“罗锅”吗?史学家姜纬堂先生在《刘墉绰号“罗锅”考》一文中断定,刘墉并不是罗锅。清代选官取士,向来以“身、言、书、判”为标准。这四条标准中,“身”居首位,要求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如果刘墉是罗锅,那他面试这一关就过不了。
当不成进士,还有另外一个入仕门路:应“大挑”一科。这一科只论相貌,如果身体不正、肩膀不平,肯定落选。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也总不至于身体残疾。
不过,“罗锅”这一称号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史书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不过,刘墉当时年近80岁,难免有点驼背弯腰。如果以此认定他年轻时就是“罗锅”,就没道理了。
顺昌大捷
5000人对战10余万人,大获全胜
南宋初年,刘锜是当时与岳飞、韩世忠齐名的著名将领。说起他,不得不说“顺昌大捷”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宋史》记载,公元1140年,宋、金经过谈判,金人归还宋朝三京,刘锜被任命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率军赴任。赴任途中,金国元帅兀术,推翻宋金合议,并出动数十万大军,取道两淮大举攻宋。
刘锜率兵抵达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得知金军铁骑已经到达距顺昌300里的陈州(今河南淮阳),刘锜当即下令死守顺昌。
刚开始,兀术并没有把顺昌这座小城放在眼里,只是派遣小规模部队来攻。几次进攻失败后,他才从主力部队中拨出3万余人强攻顺昌。
刘锜手下士兵不足2万人,实际参与战斗的只有5000人。5000步兵对战3万余骑兵,刘锜主动出击,将金军3万余人歼灭大半。
没等刘锜喘过来气,金军又从陈州等地增调数万兵力,合围顺昌。白天防守一天,晚上刘锜没有休息,派骁将阎充带领500人夜袭金营,使金军陷入恐慌,自相残杀,天没亮便主动撤退。
这场战役还没有到高潮。兀术得知战败消息,率兵10余万直驱顺昌。很多人想南撤,而刘锜认为,南撤可能会使金军长驱直入,决定将船只全部凿沉,背水一战。
金军向顺昌城发起总攻。刘锜又力排众议,决定先攻打金军最精锐的中军。这场战斗中,金军先后出动了“铁浮屠”和“拐子马”,但最终都被完败。6天后,兀术无奈北撤。
就这样,刘锜带领5000步兵,先后击败金军3万余人、数万人和十几万人的进攻。这场战役被称为“顺昌大捷”,成为南宋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