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楠木桥牌坊窥探中国古牌坊的文化悖论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5
转发:0
评论:0
从楠木桥牌坊窥探中国古牌坊的文化悖论,五峰采花乡楠木桥村,有一座清代贞节牌坊。它建于清道光甲辰阳月乙卯年(1884

  五峰采花乡楠木桥村,有一座清代贞节牌坊。它建于清道光甲辰阳月乙卯年(1884年),系道光皇帝“圣旨”赐封向氏覃母的贞节牌坊,距今已有162年,仍保存完好。楠木桥贞节牌坊上,题有“道光甲辰阳月乙卯觳旦旌表节孝覃母向老夫人题赠”、“特署宜昌府长乐县正堂乔实授长乐县儒学正堂张仝赠”等字样,以实物和文字记灵的方式,佐证了该牌坊的文物价值和社会性定位,为宜昌市重点保护文物。
  楠木桥贞节牌坊分四柱三层,为全青石条、石块打磨,雕刻而成。上为叠出重檐,有压顶枋、牙角,顶正中为打制的石宝瓶。全枋有浮雕百草花卉、古楼百戏、凤鹿图案和镌刻阴阳体文字。牌坊后为墓室,前有拜台,拜台占地面积65平方米。牌坊通高7.17米,边高5.77米至6.86米;上宽7.75米,柱基宽7.15米;柱宽0.32米,厚0.35米;固基石鼓有四,高1.27米,宽0.98米,厚0.31米;固基石枋呈鼓梯鼓形,有四面,各高1.35米,宽0.29至0.77米,厚0.31米。牌坊上正中为石雕龙头下视,龙头下为阳刻“圣旨”二字,右为阴刻“文经”,左为阴刻“武纬”,各字见方0.67米;中横批阳刻“乃见天日”,各字高0.53米,宽0.43米;下中横批“盛朝恩渥泽沛山陬”,左为阴刻“景明”,右为“气祥”二字,各字见方0.67米。下右枋横批阳刻“名标千古”,左横批阴刻“德衍群英”,各字见方0.24米。柱联字为阴刻,左一柱联“历志成家清操夙禀英灵气”,二柱联“襟山峙立千秋名誉光麟趾”;右一柱联“带水长流万里烟霞养凤毛”,二柱联“冰心抚子高节岁争日月光”。总之,作为三峡地区的民间古建事象,楠木桥贞节牌坊可谓集纳了中国古代贞节牌的诸多元素于一身,是典型的古代贞节牌坊代表。
  牌坊,又叫牌楼,《中国大百科全书》给牌坊下的定义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分控制空间的建筑。”通观中国牌坊,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显著特征,那就是通常在牌坊的两边望柱上端,髹黑漆以防腐。因此,牌坊又被称乌头门或棂星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标志和纪念性建筑,有建筑史家中国牌坊将与西方的凯旋门相对应。
  牌坊的出现,几乎与中国的封建社会同步,最早见于史料文献的当为春秋时期,最初的雏形仅为两根立柱上架设一根横梁,春秋时称为“衡门”。至隋唐时期,出现了用于里、坊门的“乌头门”,早期乌头门的立柱都与实体墙相连接并安装门扇,并非独立的建筑,即“将雕工相当精致、形制赫然华贵的华表柱移植到了坊门上来,成为两根立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合成的乌头门”。乌头门有旌表门第的意思,非一般家庭所允许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唐六典》规定,六品以上官员的府第才准用乌头门。到了宋代,乌头门又被称为“阀阅”(据《营造法式》)。北宋中期,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城市中封闭的里坊制格局,坊门变成了跨街而立的独立牌坊。宋以后,自成一体的牌坊就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艺术建设类型。到了明清时期,牌坊的建立达到鼎盛,双柱、三柱、四柱、五柱方形、亭状等形制的牌坊,在中国封建社会大地上遍地开花,用料也由原先的木质变成了、石制,甚至于汉白玉;牌坊上的装饰雕刻也日臻精美,额坊上起楼筑顶,柱体坊间雕龙画凤,甚至连斗拱、屋檐之上也无不镌刻纹饰,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牌坊最早的功能,是作为里、坊的“门”而存在的。除了用以里坊、衙署前的“门”外,牌坊还常作为桥梁、街衙、墓道、祠堂等建筑的标志性符号。牌坊逐渐演变成褒扬功名、旌表节烈的机构性功能,无疑是从其标志性的宣传功能中衍生而来的。那么,将它定位到封建社会道德彰显的物化符号,则是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形态的产物。在明清这种封建制度发展到鼎盛溃烂和社会形态里,牌坊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宣传机构,被最大化地运用到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管理之中。尤其是类似楠木桥村的这种贞节牌坊,一方面替封建统治者维系着他们所谓的封建性贞节观的飘摇;另一方面,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妇人的人性与爱情被残酷扼杀,统治者将她们一生的幸福捆绑到这一丛丛贞节牌坊上,被风干成历史里面干枯的“乌头门”。
  将牌坊与妇女的贞节关联起来进行旌表的做法,最早出现在东汉。《后汉书.安帝纪》载,元初六年,“召赐贞女有节义谷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到了唐代,对贞节妇女“表其门闾”,采用树阙以显。而真正采作树立贞节牌坊予以旌表的制度,则是从明代才开始的。到了清代,《大清会典》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即获准旌表后,由地方官府拨出官银三十两,“听本家建坊”。按此方法建立的是专坊,即一人一坊。建坊地点,可为贞节妇女居住处附近,如家门、村口等,也可于贞节妇女的墓前。由于统治者对旌表贞节的大力提倡,故清朝各地官府上报请旌趋之若骛,节烈妇女激增,贞节牌坊遍树各地。清政府大量拨官银建坊,使财政支出激增。于是,自清嘉庆起,拨专银建坊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诏令各地建立总坊,将所有需要旌表的妇女的姓名,刻在总坊上。此时,建贞节牌坊已成定制,对于那些有钱有势的官宦、富商家族,只要不要官府出钱,仍然可以自建专坊。
  无数次听过一个成了类型文学作品的故事 :十七岁的兰姑嫁到员外家,夫君是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二十几岁的男子汉,瘦弱得像个小老头。对此,兰姑也只好认命。过门次年,幸得一子,取名小宝,这给兰姑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希望,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小宝长得活泼可爱。没曾想,儿子三岁时,男人咯血而死;儿子七岁时又染上伤寒,不治身亡。睛天霹雳,一下子把兰姑击晕了。这一年她才21岁。在以后漫漫长夜里,她时常忆起祖母苦节的身影,常常以泪洗面到天明。她也想过向命运抗争,也曾从心里诅咒过老天爷对自己的不平,但她知道这一切均无济于事。白天,兰姑同佣人一道打扫庭院、操持家务,每当夜幕降临,更深人静之际,兰姑深埋于心底的阵阵忧伤却使她无法自恃。此时,她便拿出曾陪伴自己童年岁月的“九连环”,解呀解呀。九九八十一次,解完一遍又一遍,直到神情疲惫。就这样30年过去了,兰姑已由满头青丝的少妇变成了一头白发的老媪,“九连环”的铜扣也被她揉摩得锃亮光滑。一晚,正解时,突然哗啦一声,“九连环”折断了,撒落一地。兰姑愣过神来,急忙弯腰找寻,寻着、寻着,兰姑露出了苦笑:三十年里,一万多个漫漫长夜,这惟一伴自己度过长夜的“九连环”终于在她无数次的翻解中折断了。兰姑无奈之际,抓起桌上的一叠铜钱,随手撒落一地。然后她猫腰一一找拾,凑足,再撒;再找拾,再撒落------直到腰酸背痛,无力俯拾。直到有一天,兰姑死去了,族人为她立了一座高高大大的贞节牌坊……
  由此可见,贞节牌坊是用中国古代妇女的血痂垒建起来的。作家舒菲在《贞节牌坊》一文中写道:“这些贞节牌坊孤独地立在漠漠原野上,夕阳将它们黝黑和身躯染成微红,看起来像陈旧的血迹。我抚摸这些被岁月侵蚀了的牌坊,耳边仿佛有嘤嘤的哭泣之声------。”每当我穿行于村口、山道、田野的牌坊之下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放慢、放轻脚步,一遍又一遍地注视、观摩着它们,观看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身躯上,被吹黑了的血迹。
  当然,除去封建伦理象征的本质,从古建艺术方面去观察,牌坊无疑凝聚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艺术。因为牌坊在当时具有表彰、纪念、导向和标志的作用,它自然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直至被利用。一种实体艺术形式一旦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就有可能被极大限度地运用和彰显。从牌坊上凝重端庄的文字和纷繁复杂的雕刻艺术来看,没有主流社会的重视与参与,牌坊古建艺术是达不到这样的历史高度的。但是,这里面又暗藏着一个悖论,那就是,牌坊古建艺术越高,也就越充分地体现的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对中国妇女的桎梏到了巅峰的地步。所以,牌坊文物,到了现在,无疑又是封建性泯灭人性的标志牌。
  走过楠木桥贞节牌坊,我耳旁突然掠过戏剧家汤显祖的一声吟唱:“一生痴绝处,清泪洗红妆……”。这“痴绝”之处既让人有一种敬畏,又心生不尽的惊恐。冥冥之间,我感觉到,在我身后的牌坊背后,仿佛有无数洗净脂粉、脱去艳服、面无表情、心如止水的女人们,正或披青丝,或挽白发,眼里充满着哀怨,丛丛簇簇地站立在那儿……。想到这儿,一股寒意顿时直涌我的脊背,我情不自禁地加快了离开它的脚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明东莞余屋牌坊
明东莞余屋牌坊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村口。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表彰余士奇父子而赐建。清光绪年间、1993年、2000年重修。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明楼为木结构歇山顶,额施如意斗栱承重。坊额一面刻“进士”、一面刻“赐恩”四个大字。余士奇,东莞余屋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官宁国知府,断疑案快速准确,卒于任。其父余宗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得敕赐文林郎。同年九月赐建此牌坊。1989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清和平进士牌坊
清和平进士牌坊位于和平县下车镇兴隆管理区中心围屋。乾隆七年(1742年)徐廷芳建。坊坐北向南。花岗岩石构筑,四柱三门三楼,通面宽6米、高7.5米。中门二层石匾横刻正楷“进士”大字,右边竖刻小楷“乾隆七年壬戍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柒拾贰名进士徐廷芳立”。三层石匾竖写阳刻正楷“恩荣”二字。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徐廷芳,和平县中心围人,乾隆七年中壬戌科进士,历任肇庆、南雄教授,陕西扶风县知县。其孙徐廷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第196名进士。曾孙徐旭曾,嘉庆四年(1799年)中第67名进士。一门三进士。1986年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清封开乡贤牌坊
清封开乡贤牌坊位于封开县南丰镇侯氏宗祠前面。是清初侯村族人为纪念乡贤侯应遴而建。为八柱三门三楼木石牌坊,高约5.6米、通面宽7米、深2.08米,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脊饰鸱吻。如意斗拱挑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质。明间两柱阴刻对联:“鸢喜天飞,杨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坊额为“鸢飞鱼跃”。背面对联:“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真修也泽垂”,坊额为“光前裕后”。正门两侧边柱脚各镶嵌一块水波纹大理石抱鼓。牌坊左右围墙各镶嵌4幅石质动物花卉浮雕。该牌坊造型美观,工艺精细。侯应遴,开建二都(今侯村)人,生于明代。由选贡任广西容县知县,为官廉正,逢荒年,集资济贫。又藤县、北流两邻邑缺官,当地父老赴道请求应遴兼摄政事,侯允之。晚年辞官归田后,热心修庙、筑路、架桥等,深得乡人敬仰,被誉为乡贤。1985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明佛山褒宠牌坊
明佛山褒宠牌坊位于佛山市祖庙公园内。因石质的龙凤板上刻有“褒宠”二字,故名。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礼部主事梁焯奉旨升授承德郎时所建。原立于佛山仙涌街郡马梁祠,牌坊上刻有皇帝的圣旨和纪年。庑殿顶,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通面宽7.15米,以灰沉积岩为梁柱,各楼均雕砖仿木,施如意斗拱。其建筑构件制作工艺精巧,既用龙凤祥云、鱼跃龙门、麒麟玉书、宝鸭穿莲、牡丹萱草、宝鼎宝剑等喻意图案的单块砖雕,又有用多块砖雕组成的二龙戏珠和仙佛罗汉的浮雕,是集当时建筑砖雕装饰技艺大成之作。
· 岭南文化―祠堂牌坊―清湛江宫保牌坊
清湛江宫保牌坊位于湛江市郊区洲镇上街村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为福建水师提督窦振彪建。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通高4米、通面宽5.48米,明间宽2.8米、次间宽0.7米。方柱宽0.32米,平琢浑磨,无纹饰。坊檐下栱板浮雕二龙争珠图案。明间顶部镶“圣旨”石牌。四柱正面镶对联2副,内柱对联字迹已漫漶,外柱对联清楚可读:“麟阁勋崇万里鲸鲵皆摄魄”;“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落款为“道光三十年小春旦园继会题”。背面亦镶对联2副,内容与正面联相同。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