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汉历史-西汉刺史部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1
转发:0
评论:0
秦汉历史-西汉刺史部,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区(正式名称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区(正式名称为部)。每部派刺史一人,巡视吏治,称为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刺史所负责的那个区域称为刺史部,共13个刺史部,又称13州。

  公元前89年,把首都长安附近的7个郡划为一区,置司隶校尉部。至此共有14个区。 

  但此时的刺史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刺史每年有固定时间巡视,岁末向丞相奏事,平时无固定驻地。

  司隶校尉部[ 7]:

  京兆尹(12) 左冯翊(24) 右扶风(21) 弘农郡(11) 河内郡(24)河南郡(22)河东郡(24) 

  豫州刺史部[ 5]:  

  颍川郡(20) 汝南郡(37) 沛 郡(37) 梁 国( 8) 鲁 国(8)

  兖州刺史部[ 8]:  

  陈留郡(17) 山阳郡(23) 济阴郡( 9) 泰山郡(24) 东 郡(22)城阳国( 4) 淮阳国( 9) 东平国( 7) 

  徐州刺史部[ 6]: 

  琅邪郡(51) 东海郡(38) 临淮郡(29) 泗水国(3) 广陵国(4)楚 国( 7)

  青州刺史部[ 9]: 

  平原郡(19) 千乘郡(15) 济南郡(14) 北海郡(26) 东莱郡(17) 齐 郡(12) 淄川国(3) 胶东国( 8) 高密国( 5) 

  凉州刺史部[10]:  

  陇西郡(11) 武威郡(10) 酒泉郡(9) 张掖郡(10) 敦煌郡( 6)金城郡(13) 天水郡(16) 安定郡(21) 北地郡(19) 西海郡(?)

  并州刺史部[ 8]:  

  太原郡(21) 上党郡(14) 西河郡(36) 五原郡(16) 云中郡(11)定襄郡(12) 雁门郡(14) 上 郡(23) 

  朔方刺史部[ 1]:  

  朔方郡(10)

  冀州刺史部[10]: 

  魏 郡(18) 钜鹿郡(20) 常山郡(18) 清河郡(14) 赵 国(4)广平国(16) 真定国(4) 中山国(14) 信都国(17) 河间国( 4) 

  幽州刺史部[11]:  

  渤海郡(26) 上谷郡(15) 渔阳郡(12) 右北平郡(16)辽西郡(14)辽东郡(18) 玄菟郡( 3) 乐浪郡(25) 涿 郡(29) 代 郡(18)广阳国(4)

  扬州刺史部[ 6]: 

  庐江郡(12) 九江郡(15) 会稽郡(26) 丹阳郡(17) 豫章?8)六安国( 5) 

  荆州刺史部[ 7]: 

  南阳郡(36) 江夏郡(14) 桂阳郡(11) 武陵郡(13) 零陵郡(10)南 郡(18) 长沙国(13)

  益州刺史部[ 9]: 

  汉中郡(12) 广汉郡(13) 犍为郡(12) 武都郡(9) 越隽郡(15)益州郡(24) ����郡(17) 巴 郡(11) 蜀 郡(15) 

  交�n刺史部[ 7]: 

  南海郡( 6) 郁林郡(12) 苍梧郡(10) 交�n郡(10) 合浦郡(5)九真郡( 7) 日南郡( 5)

  [ ]里数据为刺史部/校尉部所辖郡国数目,()里数据为郡国所辖县(侯国、邑、道)数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汉历史-西汉时期的十三刺史出巡制
西汉监察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汉武帝对地方实行的刺史出巡制。西汉对地方的监察最初沿用秦朝的做法。汉惠帝在位时,一度在部分地区恢复了监郡御史制度。监郡御史两年一任,要求他们每年的10月到朝廷奏事,12月再回到自己的岗位。后来又扩大范围,在中央所辖各郡都设置了监察御史。但这些御史的任务比较杂,在秦朝时的监察效果就不理想。比如当年刘邦做泗水亭长时(泗水亭在江苏沛县,秦以十里为亭,亭是最基层的组织),已有许多不轨行为。他在押送壮丁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墓的途中擅自放人,然后躲进芒砀山(在江苏砀山县东一带),聚集了100多人,并与县里的文书萧何以及管监狱的曹参等人互相串联,刘邦就是在这里起家造反,最终成就帝王之业的。泗水监的名字叫平,他对这么严重的政治动向竟然无动于衷,没有举报,这不是失职渎职吗?西汉初年的监察御史也同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汉文帝时就派丞相史出巡地方,但丞相史的监察只是临时性的...
· 秦汉历史-西汉与东汉
西汉与东汉,究竟应当在历史上视为两个不同的帝国,或者看作一个整体的朝代,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两汉在公元前及公元后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据称经过王莽后有大量的损耗,可是后来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也渐渐恢复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交趾反叛,有马援平定。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各部降者20万人,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
· 秦汉历史-西汉的中央官制
西汉官僚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沿袭秦制而有所更新。中央政府的官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外朝官。包括自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官,在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第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所谓内朝官或中朝官就是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专任行政职务的,与行政性质的正规官称的外朝官相对而言的。第三,宫廷官。包括詹事、内侍等。宫廷官依其职守是专门处理皇帝家庭事务的,但在皇权专制时期,这些官员实际上已介入了政治活动,掌握了部分权力,所以应该包括在中央政府的官僚机构中。由此可见,西汉官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行政性质的与宫廷服务性质的两套并立,而其间又有互相交叉互相关联。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作如下的说明:第一,中央最高政务机构掌握在丞相(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三人手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丞相有所...
· 青州刺史部
名称由来“青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青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云:“东方海隅,青州,齐也。”《太康地记》曰:“少阳色青,岁始事首,即以为名,其地东北据海,西距岱。”西汉青州刺史部西汉时,领齐郡、济南郡、济北国、平原郡、千乘郡、菑川国、高密国、北海郡、胶东国、东莱郡10个郡国。东汉青州刺史部东汉时,领济南郡、平原郡、乐安国、北海国、东莱郡、齐国、乐陵郡7个郡国,东汉末置长广郡。出处注释^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参考资料书籍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
· 平州刺史部
历史东汉时于东北方仅设幽州;汉献帝时,公孙度自称为平州牧。三国曹魏分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带方郡、乐浪郡五郡为平州,之后又合并为幽州。西晋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永嘉之祸后到十六国时期,被慕容氏诸燕占据。313年,高句丽攻陷乐浪郡后,东夷校尉将平州迁至辽西的昌黎郡。北魏灭北燕后,辖辽西、北平二郡。参见汉四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