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衰亡
西周的衰亡,自成、康、昭、穆至共王统治时期,是周的盛世。到懿王时,内外矛盾交织并乘,周王
自成、康、昭、穆至共王统治时期,是周的盛世。到懿王时,内外矛盾交织并乘,周王朝便开始走上衰败的道路。
首先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强。到夷王时,“诸侯或不朝,相伐”,王室不能制;或有来朝,夷王也不敢坐受朝拜,他甚至要“下堂而见诸侯”。其次是民族矛盾的加剧。紧紧跟踪周人的西北诸游牧部落,到懿王时,以日益加强的攻势,向渭水中下游推进,成为周王朝的威胁。
夷王死,厉王立。铜器铭文记载厉王时南征的事相当多,看来当时周和楚的关系也很紧张。厉王既要加强西北边境的防御,又在东南开辟战场,显然处于两面作战的形势之下。战争使厉王政府的剥削达到了暴虐的程度。剥削的主要对象当然是农奴,他们要献出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但厉王的剥削,甚至也损害了小领主的利益。史载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荣夷公好利,垄断山川泽之利。山林川泽在当时是各级领主所共同的享有品,厉王把山林川泽之利收归王室所有,是违背典章制度的。《国语・周语》说:“厉始革典”,大概就是指此而言。
厉王专利,引起了贵族的怨恨,也引起小领主的不满,他们都发出了怨言。《逸周书》说:“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为了压制,厉王使卫巫监谤,“以告,则杀之”。于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邵公规谏厉王,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但厉王不听。矛盾愈来愈尖锐。到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据《S》铭载,参加这次暴动的,除国人外,还有“正人”、“师氏人”等。显然这次暴动是有小领主、低级贵族、武人参加的。暴动没有遇到来自王室方面的武装,但暴动的果实,却被小领主所篡夺。史载当时国人围王宫,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诸侯共管,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厉王死子彘,诸侯归政于厉王之子宣王静。宣王在位四十七年,“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诗经》上有很多诗篇歌颂宣王的武功,从这些武功诗看来,宣王在对严允、西戎和徐、楚的战争中,都取得了一些胜利,并新建了韩、申等几个封国。但宣王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失败,他命秦仲伐西戎,秦仲败死;伐太原之戎、条戎、奔戎,都打了败仗。最大的失败,是公元前789年的千亩之战,“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与此同时,对南方的战争也失利,史称“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企图补充军队,结果引起大臣们普遍的反对。
宣王并没有打退外来的威胁,反而在频繁的战争中,激化了社会内部的矛盾。《诗经》中有很多诗篇说到当时兵役繁重,统治者把农奴当作野兽,驱于旷野,使他们脱离了生产,长期远戍,以致町变成鹿场,田园鞠为茂草。留在农村的农奴又遭受残酷的剥削,瓶俱罄,“杼柚其空”,不得不抛弃家园,逃亡他乡。《诗・魏风・硕鼠》就是一篇反映农奴逃亡的诗歌。
就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奴们也要望着“千斯仓”“万斯箱”的黍稷稻粱而过着饥饿的日子,一旦遭遇天灾,就要成群地饿死。据古书载,宣王元年大旱,二年不雨,至六年乃雨。《诗・大雅・云汉》说,这次旱灾带来了严重的饥馑,致使“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很多小领主和低级贵族也遭到大领主的劫夺,变为琐尾流离之子。《诗・大雅・瞻n》:“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正是反映这一事实。这些破落的小领主对于无休止的“王事”和不公平的待遇,也表示不满。《诗・小雅,北山》反映了小领主愤恨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他们提出这样的质问,为什么同样的人,“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显然在宣王统治的半个世纪中,不论是敌对阶级间的矛盾或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更加深刻化了。
宣王子幽王即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大地震,“岐山崩,三川(泾、洛、渭)竭”。这次地震是很严重的。《诗・小雅・十月之交》所说的“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描述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灾情。由于旱灾和地震同时来临,使农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从而给人民带来了饥馑。《诗・大雅・召F》说:“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人民因灾荒而到处流亡。严重的自然灾害,更加速了周的灭亡。
和天灾同时,西北诸游牧部落的侵袭,更加严重,致使当时的诗人,发出“日蹙国百里”的感叹。就在这时,王室内部发生了王位继承的斗争。史载幽王嬖爱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的叛变。公元前770年,申侯与缯侯引进犬戎,入攻西周,杀死幽王于骊山下(今陕西临潼附近),西周遂亡。
首先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强。到夷王时,“诸侯或不朝,相伐”,王室不能制;或有来朝,夷王也不敢坐受朝拜,他甚至要“下堂而见诸侯”。其次是民族矛盾的加剧。紧紧跟踪周人的西北诸游牧部落,到懿王时,以日益加强的攻势,向渭水中下游推进,成为周王朝的威胁。
夷王死,厉王立。铜器铭文记载厉王时南征的事相当多,看来当时周和楚的关系也很紧张。厉王既要加强西北边境的防御,又在东南开辟战场,显然处于两面作战的形势之下。战争使厉王政府的剥削达到了暴虐的程度。剥削的主要对象当然是农奴,他们要献出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但厉王的剥削,甚至也损害了小领主的利益。史载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荣夷公好利,垄断山川泽之利。山林川泽在当时是各级领主所共同的享有品,厉王把山林川泽之利收归王室所有,是违背典章制度的。《国语・周语》说:“厉始革典”,大概就是指此而言。
厉王专利,引起了贵族的怨恨,也引起小领主的不满,他们都发出了怨言。《逸周书》说:“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为了压制,厉王使卫巫监谤,“以告,则杀之”。于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邵公规谏厉王,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但厉王不听。矛盾愈来愈尖锐。到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据《S》铭载,参加这次暴动的,除国人外,还有“正人”、“师氏人”等。显然这次暴动是有小领主、低级贵族、武人参加的。暴动没有遇到来自王室方面的武装,但暴动的果实,却被小领主所篡夺。史载当时国人围王宫,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诸侯共管,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厉王死子彘,诸侯归政于厉王之子宣王静。宣王在位四十七年,“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诗经》上有很多诗篇歌颂宣王的武功,从这些武功诗看来,宣王在对严允、西戎和徐、楚的战争中,都取得了一些胜利,并新建了韩、申等几个封国。但宣王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失败,他命秦仲伐西戎,秦仲败死;伐太原之戎、条戎、奔戎,都打了败仗。最大的失败,是公元前789年的千亩之战,“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与此同时,对南方的战争也失利,史称“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企图补充军队,结果引起大臣们普遍的反对。
宣王并没有打退外来的威胁,反而在频繁的战争中,激化了社会内部的矛盾。《诗经》中有很多诗篇说到当时兵役繁重,统治者把农奴当作野兽,驱于旷野,使他们脱离了生产,长期远戍,以致町变成鹿场,田园鞠为茂草。留在农村的农奴又遭受残酷的剥削,瓶俱罄,“杼柚其空”,不得不抛弃家园,逃亡他乡。《诗・魏风・硕鼠》就是一篇反映农奴逃亡的诗歌。
就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奴们也要望着“千斯仓”“万斯箱”的黍稷稻粱而过着饥饿的日子,一旦遭遇天灾,就要成群地饿死。据古书载,宣王元年大旱,二年不雨,至六年乃雨。《诗・大雅・云汉》说,这次旱灾带来了严重的饥馑,致使“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很多小领主和低级贵族也遭到大领主的劫夺,变为琐尾流离之子。《诗・大雅・瞻n》:“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正是反映这一事实。这些破落的小领主对于无休止的“王事”和不公平的待遇,也表示不满。《诗・小雅,北山》反映了小领主愤恨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他们提出这样的质问,为什么同样的人,“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显然在宣王统治的半个世纪中,不论是敌对阶级间的矛盾或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更加深刻化了。
宣王子幽王即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大地震,“岐山崩,三川(泾、洛、渭)竭”。这次地震是很严重的。《诗・小雅・十月之交》所说的“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描述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灾情。由于旱灾和地震同时来临,使农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从而给人民带来了饥馑。《诗・大雅・召F》说:“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人民因灾荒而到处流亡。严重的自然灾害,更加速了周的灭亡。
和天灾同时,西北诸游牧部落的侵袭,更加严重,致使当时的诗人,发出“日蹙国百里”的感叹。就在这时,王室内部发生了王位继承的斗争。史载幽王嬖爱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的叛变。公元前770年,申侯与缯侯引进犬戎,入攻西周,杀死幽王于骊山下(今陕西临潼附近),西周遂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前汉的衰亡
· 拜占庭帝国是怎么衰亡的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主要是太过恶劣,恶劣导致国家被迫集权,集权以后,时间一长资源调动效率进一步下降,地缘形势进一步恶劣,于是进一步集权,因此造成恶性循环,领土越打越小,最终灭亡了。东帝国占领的地区,原本是罗马帝国里面最富庶的地区,包含小亚细亚、、埃及、昔兰尼加、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埃及、都是肥腴之地,但是周边的敌人也很多。西部有原西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日耳曼诸蛮族国家,比如西哥特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建立的汪达尔王国等,蛮族领袖奥多亚克、西奥多里克都是危险的敌人,东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曾经派名将贝利撒留、纳尔西斯消灭蛮族诸王国,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东罗马的就因为财政问题退了回来。东部则有萨珊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就已经是罗马的劲敌,曾经俘虏罗马皇帝瓦勒良,分裂以后的东帝国跟萨珊王朝实力更是半斤八两,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几百年,最终被阿拉伯人捡了便宜,两败俱伤。南部则...
· 蜀的衰亡与灭亡
群臣内讧诸葛亮死后,北伐也宣告失败,这之后的蜀国实际上没有什么值得特笔的大事。接替诸葛亮先后任尚书令、大将军负责执政的蒋琬、费祎、董允都是才能卓越的人物,这三人与诸葛亮在蜀国号为“四相”。但是好景不长,后来蒋琬因病不幸去世,费祎又被魏的刺客暗杀。此后诸葛亮建立的体制逐渐惰性化、空洞化,蜀国开始走向衰亡。蜀国的群臣本来就是由一些不同来历的人组成的,比如简雍、麋竺、孙乾等是当初从北方跟随刘备来到蜀地的;诸葛亮、蒋琬、伊籍、马良等是从荆州加入刘备阵营的;费祎、董和及其子董允等是以前刘璋的部下,他们的内部关系则更加复杂,因此自然会产生一些不和。实际上,诸葛亮在五丈原刚死,军中就发生了魏延与杨仪的内讧。主张继续北伐的魏延与主张撤退的杨仪意见对立,杨仪派人杀了魏延,后来杨仪也失足而死。这两人本来就势同水火,事事对立,诸葛亮生前就很担心。魏延被杀后,首级被送到杨仪处,杨仪踩着魏延的首级骂道:“庸奴!复能...
· 西周的官制
历史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
· 西周的兴亡
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的中国统一王朝。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大小诸侯均向王朝负担一定义务,周朝维持着统一局面。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称西周。周人的兴起周人是古老的农业部落,兴起于今陕甘一带。传说其始祖名弃,号后稷。弃死后,子孙世代为夏朝农官。因夏政衰,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间。其孙公刘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发展农耕,势力渐兴。后又传九世,因受薰鬻、戎狄的进攻,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间)。周原土地肥美,宜于农作。商代晚期,古公在那里兴建城郭房屋,划分邑落,设立了官吏机构,国号为周。古公后被周人追称太王。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周国势发展,季历同商朝属下的任姓挚氏通婚,加强了与商朝的关系。商王武乙末年,季历入朝,武乙赐以土地及玉、马等物品。随后季历征伐西落鬼戎,俘获“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