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林党的幸灾乐祸――李贽的历史悲剧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3
转发:0
评论:0
东林党的幸灾乐祸――李贽的历史悲剧,万历三十年(1602)早春,北京城内波诡云谲,暗伏杀机,一场清除以李贽为代表
  万历三十年(1602)早春,北京城内波诡云谲,暗伏杀机,一场清除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异端、株连李贽的追随者,并驱逐西方传教士的政治密谋,在紫禁城内外悄然酝酿着。 

  以往的说法是,李贽是被“封建统治者”而死的。不错,是万历皇帝亲自下令将他逮捕治罪的。他的主谋是东林党人的、著名的大奸臣、内阁首辅沈一贯。但仔细一考究,就觉得这种说法不完全对了。受沈一贯的指使向万历皇帝告发李贽的,是被人们称之为“早期市民阶层的经济政治利益代言人”的东林党人张问达;在李贽被而死后,东林党人的领袖人物顾宪成对李贽之死持一种幸灾乐祸的冷嘲热讽的态度,这不是大可令人惊异吗?而这些东林党人,作为晚明历史舞台上的一支主张改革的政治力量,在李贽的同时或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纷纷被专制统治者而死。先害人,接着又被害。  

  究竟东林党人与李贽有什么深仇大恨,定要将李贽置于死地而后快呢? 

  问题还是出在要不要维护儒家纲常名教和道德伦理至上主义上。李贽反对儒家的“君子之治”而提倡“至人之治”,反对儒家的道德伦理至上主义而提倡社会功利主义,而东林党人正与此相反。东林党人在李贽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说明他们仍然摆脱不了借助政治权力来压制思想异端的孔家的传统态度。 

  万历三十年三月十五日(1602年5月6日),李贽在吩咐侍者为他剃头后取刀自割咽喉。三月十六日夜子时,李贽在狱中与世长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贽是怎么死的?李贽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李贽(lizhi),原名林载贽,嘉靖三十一年也就是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他是明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李贽家里世代都是巨商,从事海上贸易,到了他祖父那代家境才开始渐渐衰落。?到李贽的父亲李白斋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加上李白斋为人乐善好施且不善理财,家庭也时常出现困窘的时候。李贽六岁时,母亲徐氏去世。母亲的去世,让李贽过早的成熟。作为家里的长子,李贽身上要担负很多东西。过早独立,自身要强,让他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孤僻倔强的性格,这是他叛逆性格的性格基础。李贽从徐氏去世后就跟随自己的父亲读书,他从小就对书本的知识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敢于去质疑书中的观点。他十分讨厌朱熹给《四书》作的注,十二岁他自己作了一篇《老农老圃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他把《论语》中樊迟问稼和子路遇荷蓧杖人两件事综合起来,提出了自己反对孔子鄙夷农事的思想。学有所得后,自然要...
· 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成语意思】: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用法分析】:幸灾乐祸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成语来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ìngzāilèhuò【英语翻译】:laughatother’stroubles【成语声母】:XZLH【幸灾乐祸的近义词】: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反义词】:兔死狐悲、同病相怜【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近似成语】:祸兴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
· 李贽
生平河南乡试第七十九名,后参加会试第一百七十名。万历五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曾祖父李福;祖父李进;父亲李义,曾任教谕。母宋氏。参考文献
· 李贽
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出身航海世家,祖上多与异域交往,通外语。自幼不喜传注帖括,不信仙、释、道学。26岁乡试中举后宦游各地,曾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宦游中研读王阳明著作,师事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所到之处与上司多忤,于是在54岁时辞官,不久出家,于湖北黄安、麻城等地著书立说。他力排世人对孔教之迷信,称儒家经典为"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绝非"万世之至论"(《焚书・童心说》)。他说汉代以下"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尔"(《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公然以异端自命。他倡言"人必有私","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藏书・德业儒臣后论》),提出&...
· 东林党争的背景:东林党到底是如何兴起的?
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党争的影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对。同时期的浙江宁波人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以官应震、吴亮嗣为主的楚党,和山东的齐党皆依附于浙党,合称“齐楚浙党”,其它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还有宣党和昆党。宣党、昆党、楚党、齐党、浙党与东林党人相互攻击,“东林党争”绵延数十年,几无宁日。《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