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洛阳、虎牢之战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8
转发:0
评论:0
洛阳、虎牢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于洛阳、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于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地区,各个击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军的战略决战。

  战前,割据洛阳的王世充乘唐军与刘武周割据势力在河东(今山西境)交战之机,扩展势力范围,夺取河南地区许多州县;自称夏王的河北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州县,与唐、郑成鼎立之势。唐灭刘武周后,唐高祖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七月命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并遣使与窦建德言和,争取其中立。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以防南犯。王世充获知唐军来攻,急从各州镇调选骁勇至洛阳,分守坚城;加强襄阳(今属湖北)、虎牢、怀州(治河内,今河南沁阳)等地守御,自率步骑3万准备迎战唐军;又暗中联系,以求出兵,牵制唐军。

  唐军东至新安(今属河南)后,李世民遣陕州道行军总管罗士信率前军进围慈涧(今洛阳西),自率步骑5万继至。王世充被迫弃慈涧退守洛阳。鉴于洛阳城坚,重兵守备,短时难以攻下,李世民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于是令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今宜阳西)进据龙门(今洛阳南),潞州行军总管刘德威自太行进围河内,右武卫将军王君廓至洛口(今巩县东北)断敌粮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今孟津东北)袭破回洛城(今偃师北),自率主力屯于北邙山(今洛阳北),连营进逼洛阳,待机攻城。至四年二月,经7个月外围作战,唐军先后攻占龙门、回洛城、洛口等要地,截断其虎牢至洛阳粮道,计退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东道援兵,切断了洛阳的外向联系;同时在邙山、谷水(今洛河支流涧水)等战斗中,屡败王世充军,俘斩众多。显州(治今沁阳)、尉州(治今尉氏)、管州(治今郑州)等数十州相继降唐,唐军乘势包围洛阳。此间,处罗可汗督军分道南犯并州(治今太原西南)、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城东)等地区,威胁唐军中原作战。李渊一面令加强北方各战略要地防御,遣使谋退军,一面令利用渭水、黄河转运物资,保障前线供给。

  唐军围攻洛阳,旬余不克,将卒疲惫,总管刘弘基等请求班师,李渊也密令撤兵。李世民力排众议,并派人说服李渊。唐军转入围困洛阳,城中粮尽。王世充继续遣使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根据去年十一月中书舍人刘彬建议,恐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实行联郑抗唐,待机灭郑,进尔夺取天下之策,于三月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连克管州、荥阳(治今荥阳)等地,进屯成皋(今荥阳汜水镇)之东。此时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再次率军南犯并州、石州(治今山西离石)等地。在此严重形势下,李世民采纳宋州刺史郭孝恪等人建议,决定中分麾下,以齐王李元吉、将军屈突通等继续围困洛阳,自率步骑骁勇3500人为前锋,抢占虎牢要地,阻遏窦军,相机破击,一举两克之(参见虎牢之战)。此时,李渊继续调整北方防务,阻击颉利军,又征巴蜀军增援洛阳,以夺取中原作战胜利。窦军与唐军相持月余,交战失利,将士思归,加之后方粮运被抄袭,军心涣散。窦建德欲乘唐军草料将尽,牧马河北之机袭击虎牢。李世民遂将计就计,于五月初一牧马干余匹于河渚,以诱窦军。次日,窦军果然全部自板渚(今荥阳北黄河南岸)西出,布阵而进。李世民按兵不动,调回马群,待窦军士卒饥疲欲退时,命宇文士及率300骑试探其阵,发现其阵形不整,即率轻骑出击,大军继后,直冲敌阵;继乘窦建德召集群臣议事之机,带领精锐将卒直突窦军阵后,窦军大溃。李世民率军追击30里,斩3000余人,俘窦建德及其以下5万人。李世民回师洛阳,王世充被迫于初九率部2000余人出降。

  点评:此战,李世民审时度势,胸有全局,坚持既定战略方针,敢于决战,又力排众议,积极扩大战役规模,以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卓越指挥才能。更具体地说,除了充分凭藉唐军自身所具备强大的实力外,他得宜的作战指导优点突出表现为:一、先期占据战略要地虎牢,造就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态势;二、注重观察和分析敌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三、临机应变自如,将计就计,捕捉战机,利用敌人骄傲轻敌、兵疲将惰等弱点,及时发起突袭战斗,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四、在采取突袭行动时,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兵力攻打窦军统帅部,造成其指挥中枢的瘫痪。并注意战术配合,运用穿插、迂回、分割等手段,将窦军各部逐一予以击破。五、突袭得手后,适时展开战场追击,穷追猛打,扩大战果。相形之下,窦建德在作战指导上,的确远远逊色于对手李世民。他劳师远征,又未能尽全力先攻占虎牢,这在“处军”上已先输了一着;他未能正确判明唐军的作战意图,这就使自己无法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而处处陷于被动;他未能虚心采纳部下绕过虎牢、乘虚迂回北上威胁关中的合理建议,一味坚攻硬拼,不知灵活应变,这就使自己错过了避免失败的唯一良机。他未能沉着应付唐军的突袭,一遇变故即惊慌失措,事起仓促即意志崩溃,使其兵败如山倒、束手就擒。当然,窦军上下未经历过真正的硬仗,将骄兵惰、士卒思乡等等,这也是导致窦建德彻底失败的重要因素。洛阳、虎牢之战,唐军以少胜多,消灭窦建德主力部队10万人,接着又迫降了洛阳王世充的残余守军,夺取了中原的主要地区,取得“一举两克”的重大胜利,是中国战争历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也是唐统一战争中最关键一战,为唐朝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洛阳虎牢之战
“牧马河北,正奇并用”虎牢之战,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发生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是役,李唐军队一举击败驰援洛阳王世充的窦建德10万大军,紧接着又迫降了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从而翦灭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两股主要武装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残暴,它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刑罚酷烈,兵役苛繁,结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到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形成了三大起义军中心,李密瓦岗军转战于河南地区,窦建德起义军活跃于河北一带,杜伏威起义军崛起于江淮地区。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歼灭了大批隋军,使隋王朝统治濒临于彻底崩溃的边缘。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吏也抱着各种政治目的,纷纷起兵反隋,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就是其中之一。公元617年春夏之交,隋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东南)起兵。李渊父子是富有...
· 虎牢之战
背景公元614年,隋炀帝第三次发兵征伐高句丽,结果自然是铩羽而归。大量隋军士卒在路上逃亡不断,最终成为了压垮隋朝统治基础的最后一个稻草。四年后,隋王朝就宣告覆灭。天下顿时大乱,四方群雄并起。在依然是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北方,形成了大唐--大郑--大夏的三足鼎立之势。这三股势力从领导层起源到基层组织力量,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谁都不会想到,仅仅一场气势磅礴的大战,就让其中的两家迅速出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战役。公元621年,已经牢牢控制关中与山西两地的李唐政权,派出了善战的二皇子李世民。他亲率50000大军东征,攻打占据天下中枢洛阳的大郑领袖王世充。王世充则调集了麾下的全部30000兵马,抵挡李唐的总攻。虽然交战双方都是出自原本的隋朝体质内,但麾下的军队风格却大不相同。唐高祖李渊的家族出身自著名的关陇集团。在以太原留守的身份起兵后,唐军很快就占据了曾支撑北周与隋的武力源泉--关中。李渊麾下将士...
· 虎牢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评价虎牢关之战?
夏军败后,左仆射齐善行与建德之妻曹氏领百骑逃回洺州(今河北邯郸),窦建德余众打算拥立窦建德养子为王,齐善行排众议,最后带领百官以及传国八玺向唐朝投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窦建德被送至长安处斩。李渊历数王世充的罪状,王世充回答说:“我的罪固然该杀,但秦王曾答应我不死”,李渊赦免,并且贬为庶人流放巴蜀。没几日,王世充仇家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趁著防守不备杀掉了王世充及其兄长,高祖仅罢免了独孤修德的官位,后来其他王氏亲族也以谋反罪被处死。窦建德被杀害后,昔日部下将士愤慨,推刘黑闼为王,半年内收复窦建德的旧地。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被李建成平定。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
·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洛阳虎牢之战
虎牢之战,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发生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是役,李唐军队一举击败驰援洛阳王世充的窦建德10万大军,紧接着又迫降了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从而翦灭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两股主要武装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残暴,它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刑罚酷烈,兵役苛繁,结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到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形成了三大起义军中心,李密瓦岗军转战于河南地区,窦建德起义军活跃于河北一带,杜伏威起义军崛起于江淮地区。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歼灭了大批隋军,使隋王朝统治濒临于彻底崩溃的边缘。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吏也抱着各种政治目的,纷纷起兵反隋,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就是其中之一。公元617年春夏之交,隋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东南)起兵。李渊父子是富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封...
· 虎牢关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虎牢关之战?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曜仪(洛阳宫城北),王世充亲自率军作战。李世民征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王世充退守洛阳,唐军蚕食洛阳附近的城镇,切断郑军的粮线,驻军于洛阳北邙,进逼洛阳。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劝他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见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