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皖口之战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7
转发:0
评论:0
皖口之战,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十月,在宋灭南唐之战中,异州西南面行营都指挥使刘遇率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十月,在宋灭南唐之战中,异州西南面行营都指挥使刘遇率军于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皖水入江口)击败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S军的作战。

  是年正月,宋军主力突破秦淮河(在今江苏南京附近),进围南唐江宁(治上元,今江苏南京),继以围城打援之策,攻克外围诸州。五月,南唐主李煜急调驻湖口(今属江西)的朱令S回救。朱令S受宋西路军牵制,又虑宋军断后,迟迟不敢东进。至十月,李煜屡遣军出战,皆败,江宁危殆,再召朱令S救援。朱令S乃自湖口率领号15万大军,搭乘长百余丈木筏和容纳千人的大舰,顺长江而下,企图焚毁宋军采石浮桥。适初冬,长江水浅涸,大舰不能急进;加之屯驻独树口(今安徽安庆附近)的西路王明军,预先在洲浦间竖立舰桅状木杆为疑兵,致朱军不敢贸然轻进,行动缓慢,舰队行距拉长。二十一日,及朱令S乘大舰独行至皖口突遭刘遇率军阻截。激战中,朱令S用火油攻宋战舰,宋军几不支;适风转向,火势反烧朱军,不战自溃。朱令S被烧死,战棹都虞侯王晖等被俘,宋军大胜,获得兵器数以万计。至此,南唐在长江中游的兵力已全部丧失,江宁陷于孤城危蹙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皖口之战
战役背景秦淮河之战后,南唐在金陵城周围丧失了十余万兵马,守城形势不容乐观。在南唐君主李煜要直接开城投降的想法被下属张洎、陈乔打消后,决定继续坚持抵抗,但是其本人依旧跑去后宫当中诵经。金陵被宋军围困了几个月,李煜竟然浑然不知。此时的南唐老将全部阵亡。南唐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完全不抵抗,听到前线战败就欢欣雀跃,下属有人请战,皇甫继勋随即鞭挞其背并将其下狱,使得全军愤恨。开宝八年五月,李煜巡城,看到宋军围城,才知道自己被周围的部下蒙蔽了,随即把皇甫继勋下狱并处死。愤怒的属下们没花多长时间就吃光了皇甫继勋的肉。此后,李煜急忙召朱全赟率领自己的十万兵马,趁着长江还在涨水期火速前往金陵救急,并派遣南都留守柴克贞前往湖口顶替朱全赟进行防守。但柴克贞称病拖延到任时间,朱全赟也以“进攻会被宋军从后方断掉粮道,打得赢还好,打不赢怎么办”为由拒不从命。直到十月,朱全赟才发兵。战前准备北宋此时宋军在皖口附近的...
· 浦口之战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太平御览》七百七十一注引《英雄记》)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箄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桌,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箄,至乃放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箄。火大起,光上照天,操〔乃〕夜(走)〔去〕。(《艺文类聚》八十注引《英雄记》。又《御览》八百六十八引箄)作“椑”,“从汉”作“沿汉”,“住”作“至”,“百数艘”无“数”字,“移”作“(施)〔拖〕”,“持炬火”下有“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至乃放火”十八字,“走去”下无“去复还烧者”五字,“火大起”无“大”字,“夜去”上有“乃”字。又八百七十引“周瑜败曹操于赤壁,密使轻船走舸百(户)〔余〕艘,艘有五十人拖桌,人持...
· 浦口之战
关于赤壁之战,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在《汉末英雄记》里就有一段与《三国志》记叙大相异径的“浦口之战”: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太平御览》七百七十一注引《英雄记》)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簰,至乃放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乃〕夜(走)〔去〕。(《艺文类聚》八十注引《英雄记》。又《御览》八百六十八引簰)作「椑」,「从汉」作「沿汉」,「住」作「至」,「百数艘」无「数」字,「移」作「(施)〔拖〕」,「持炬火」下有「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至乃放火」十八字,「走去」下无「去复还烧者」五字,「火大起」无「大」字,「夜...
· 白江口之战
背景660年之前,朝鲜半岛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史称韩三国。三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时友时敌。新罗最初与高句丽结盟以对付百济与倭国。随着高句丽的南下,新罗开始与百济结盟对付高句丽。新罗从百济手中夺到被高句丽霸占的汉江流域后,疆土抵达黄海开始与中国唐朝结盟对付百济和高句丽。643年,新罗传书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请求唐朝援助。645年,唐太宗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亲率十万大军进击,但没能攻灭高句丽。百济在唐军攻打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相反又连夺十数城。这时,唐太宗病故。唐遂从高句丽撤兵。唐高宗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出兵,而是循唐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百济见唐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因而置唐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新罗告急。在金仁问的协调下,唐朝与新罗最终达成协议共同攻打百济。这样...
· 三川口之战
自从宋太宗时期,西北党项以李继迁为首造反作乱以来,宋朝先是屡次出兵征讨无效,之后又被党项占领了战略要地灵州。到了宋真宗与宋仁宗时,两位皇帝相继奉行对外妥协苟安,对内粉饰太平的国策,对于党项在西北不断扩大势力的行为不闻不问。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地区几个亲宋的地方势力相继被党项所吞并。宋朝初年,在河西有甘州回鹘,沙州归义军,更西有高昌回鹘,在凉州有吐蕃六谷部,在南方青海有吐蕃角厮罗政权,这些部族和势力都与北宋有朝贡关系,对于党项独霸西北构成阻碍。在李元昊之父李德明时期,党项人一面向宋称臣,一面大肆吞并西北亲宋势力。宋天圣六年(1028年),元昊领兵突袭回鹘夜落纥可汗,征服甘州。随后,归义军首领瓜州王曹贤顺在天圣八年(1030年)投降党项。景祐元年(1034年),元昊又出兵击败吐蕃,攻取凉州。至此河西全境为党项所占有。为防止占据青海东部、甘肃南部的吐蕃角厮罗政权对党项侵宋战争进行牵制,景祐三年,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