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绿旗兵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4
转发:0
评论:0
绿旗兵,清军在作战中陆续收降明军,多达几十万人,不可能继续依照八旗建制。降军另行编组
  清军在作战中陆续收降明军,多达几十万人,不可能继续依照八旗建制。降军另行编组,旗帜概用绿色,因此被称为绿旗兵。绿旗兵以营为主要的基层编制,因而又称为“绿营”。
  
  绿旗兵的编制,大体上是省设提督,省内重地设镇,由总兵官统领。下设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官职。总督、巡抚等地方官员节制绿旗官兵。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各有几营标兵(督标、抚标、提标、镇标),专备调遣。副将所属官兵称“协”,驻守要地。参将至守备所属官兵,都称为“营”,防守城邑、乡镇,守兵称为“汛”,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京城设巡捕三营兵共有五千余人(后增至万人),由步军统领兼辖。全国共设六十六个镇(总兵官),约有绿旗兵六十万人,是清朝的重要支柱。“三藩”战争中先后被调遣作战的绿旗兵即有四十余万人。
  
  “三藩”战后,康熙帝对各地绿旗兵制作了下列改革:
  
  (一)绿旗兵的将官由兵部任免,提督、总兵等大员,兵部开列,请旨简放,后来副将也改为开列。参、游、守备等官,边疆及省会冲要地方由督抚提镇拣选才技优长、谙练地方的人员题补、调补,其余各缺由兵部推升;千总、把总由督抚提镇拨补。这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升调制度,兵部掌握军事行政大权。将官不能世守一方,统率一军。“三藩”战争中立有大功的赵良栋,也被调离原领的绿旗。
  
  (二)将领升调,不准携带兵丁。康熙《会典》规定:“凡擅带营兵:提督、总兵官等升任别省,将本省营内经制兵丁带赴新任者,十名以下罚俸一年,十名以上于现任内降一级。”将领不能再豢养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明末军队中的家丁亲兵制度被废除了。
  
  (三)将帅调兵,需要呈报皇帝批准。康熙《会典》规定:“若无警急,不先申上司,不待回报,辄于所属擅调军马,及所属擅发与者,各杖一百、罢职,发边远充军。”没有皇帝的“御宝圣旨”,将帅不能调动本部兵丁,兵权更集中于皇帝了。
  
  康熙帝对绿旗兵丁也存有戒心,曾说:“凡地方有绿旗兵丁处,不可无满兵。满兵纵至粮缺,艰难困迫,至死断无二心。若绿旗兵丁,至粮绝时,少或窘迫,即 至怨愤作乱。”(《清圣祖实录》卷二七四)为加强对绿旗兵的控制,绿旗将官出缺时,可派满人补任。满洲八旗兵与绿旗兵共同作战时,绿旗官兵要接受八旗将领的指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八旗兵和绿营兵
八旗兵以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等八种旗帜为标志。“旗”本为满族“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掌管军事、政治、生产三个方面的职能。凡旗人男丁皆可为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八旗各有旗主,皆为世袭,旗兵为其私有。太祖努尔哈赤初定旗兵编制,每300人为1牛录,领兵官称牛录额真;5牛录为1甲□,领兵官称甲□额真;5甲□为1固山,领兵官称固山额真;共领7500人,是为1旗。以后牛录数量增加,旗数未变。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至此共有24旗。入关以后,清廷虽仍沿用以旗统兵的制度,但八旗兵已成为完全不事生产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牛录、甲□、固山各领兵官也都依次使用佐领、参领、都统等汉语称谓。京营八旗亦称禁旅八旗,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满、蒙族人中挑选组成的亲军营,负责侍卫皇...
· 清朝军事: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兵
八旗军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后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试图逐渐削弱满洲贵族权力。皇帝试图实行中央集权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清朝前期。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经济上由于把关外落后的奴隶制带入中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逃人等恶政,强抓人作奴隶,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饷,他们常年寄生虫般的生活造成了清朝武力的退步,也使清朝越来越依靠汉军。绿营和团练绿...
·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为何不用八旗兵而是出动绿营呢
还不知道: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为何只用绿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里面有个大反派吴三桂可是相当的出名啊,因为吴三桂引起的三藩之乱更是被我们熟知,因为清朝是一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但自古自来都是由汉族统治的国家自然很多人接受不了清朝,所以自清朝成立以后,依旧有很多“反清复明”的分子,当时也是因为吴三桂起兵造反,清朝很多地方被叛军占领。我们国家以前,每个朝代不管是建立前还是建立后都是有战争的,不是为了夺权就是为了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地,稳定自身的统治。反正是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康熙在位时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有一场战争,他放弃了二十万过的八旗兵,用四十万的绿营去平定了战乱。1673年的时候,发生了造反事件。那时,清朝已经在中原有三十年了,但是,但不满清朝满族统治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都是默默的组织民众,在一些小事情上去反抗清朝满族的统治,基本上没...
· 八旗兵战斗力有多强?康熙率领八旗平定三藩
八旗兵战斗力有多强?康熙率领八旗平定三藩八旗兵曾是清朝最为强大的兵力组织,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立了八旗,在此后的军事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等清军入关后,皇太极为了加强旗人的束缚,还要拉拢汉人,因此建立了汉军八旗。不过等到康熙继位,原本的八旗已经不再锋芒,就连康熙都感叹如今的八旗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这支部队还是平息了三番之乱,算是立下功劳,那八旗兵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呢?清朝入关后,凭借着剽悍的八旗劲旅,横扫天下,很快就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安逸,这支昔日的劲旅很快就腐化堕落。1657年,顺治帝无奈地说道:“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帝该怎么对付吴三桂呢?吴三桂确实不好对付!首先,他出身将门,十几岁就上战场,打了几十年的仗,军事经验十分丰富。其次,吴三桂手中拥有一支精兵强将。在明朝时期,吴三桂官拜宁远总兵,掌握着关宁铁骑...
· 称霸一时的八旗兵为何会丧失战斗力?
导读:清代后期的腐朽有目共睹,八旗子弟似乎除了溜达玩鸟之外,全然没了锐气。是什么让这些从马背上打下天下的民族彻底腐化了呢?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如果说中原汉族君主是圈中狼,那么以铁骑起家的游牧民族应该不属于这个种群。然而中原王道虽说对外不威武,但在“入内同化”方面却拥有“奇效”,塞外夷狄一旦进了中原,“着了此道”,其退化速度比当初他们战胜的中原部队还快。那八旗铁骑是怎样丧失战斗力的呢?网络配图譬如所向披靡的建州女真八旗铁骑,入主中原后,就很快成了一群“废物”。建州女真后金前清时代,“八旗子弟”代表“荣耀”,山海关一战,驰骋疆场的李自成农民军,打得过吴三桂,却根本不是八旗兵的对手,八旗兵堪称当时最好的“精锐部队”。然而,晚清时“八旗子弟”,却由褒义词变为贬义词。从八旗兵没落不难发现,是中原王道的围栏,将他们送上了退化的“圈中狼”之路。中原王道圈中有两样东西,令草原狼爱不释手。那就是“特权”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