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靖难之战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0
转发:0
评论:0
靖难之战,明建文元年(1399)至四年,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朱允□、夺得帝位的战争。
  明建文元年(1399)至四年,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朱允□、夺得帝位的战争。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太孙朱允□继帝位,年号建文。他与朝臣齐泰、黄子澄共谋削藩,先后削除周、湘、代、齐、岷五王,危及朱棣王位。建文元年七月,朱棣在北平(今北京)援引“祖训”,以讨伐“□恶”为名举兵,自称“靖难”之师,连取居庸关、怀来、遵化等地,巩固了北平基地。
  
  建文帝在京师(今南京)闻讯,急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军30万北征。主力进抵真定(今河北正定),前锋据雄县(今属河北)。朱棣乘耿军新至不备,主动出击,八月十五夜袭雄县城,全歼耿军前锋9000 人。继而伏击耿军援兵,俘都指挥潘忠⒀钏伞6后率师至真定,又歼耿?万余人。
  
  八月底,建文帝命曹国公李景隆代耿炳文为大将军,领兵50万进驻河间(今属河北),再次北征。朱棣为引诱李军仓促来攻,只留少部兵力守北平,自率主力绕道袭取大宁(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境),合并宁王朱权所属三卫兵马,扩充了实力。李景隆闻朱棣北去,果引军围攻北平。朱棣回师北平东20里郑村坝,与守城兵马配合作战,大败李军。二年四月,朱棣军10万与李景隆军60万战于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李军藏火器地中,伤朱棣军甚众。后大风起,朱棣率师乘风纵火,前后夹击,李军大溃,损兵10余万,李景隆逃奔山东济南。朱棣乘胜南下,围攻济南,遭山东参政铁铉与都督盛庸等全力抵御,久攻不克,撤围还师北平。
  
  九月,建文帝又命盛庸取代李景隆,领兵进驻德州(今属山东)、沧州(今属河北)等地,组织第三次北征。十月,朱棣佯称攻辽东,兵至通州(今北京通县),突然转兵南攻沧州,生擒守将徐凯,乘胜南下,连续击败盛军。朱棣军屡胜轻敌,十二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遭盛军火器劲弩突袭,死伤数万人,主将张玉战死,被迫还师北平。  三年春,朱棣再次率师南下,在夹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境)两次作战中,均乘大风冲杀,共歼灭盛军 16万。建文帝诏赦燕王罪,企图诱其懈怠;同时发兵断其粮道,以迫其北归,乘机歼灭。朱棣识破此计,于六月遣部将李远率6000骑兵南下,袭济宁(今属山东)、沛县(今属江苏),焚盛军粮船数百艘,京师大震。朱棣得知京师空虚,率师疾速南进。四年春,绕过徐州(今属江苏),在淝河(在今安徽省境)设伏,击败跟踪而至的盛军4万骑。四月,建文帝遣军北援盛庸,两军战于齐眉山(在今安徽灵璧县境)。朱棣督众苦战,斩杀盛军护粮兵2万余,乘胜攻克灵璧,俘副总兵平安、陈晖等将士10余万。至此,建文帝在淮河以北的主力已被基本歼灭。
  
  朱棣认为夺取京师的时机已到,五月乘胜挥师南渡淮河,攻克盱眙(今属江苏),避开凤阳(今属安徽)、淮安(今属江苏)两座坚城,直抵扬州,准备渡江。建文帝闻讯大惊,急忙许以割地议和。朱棣不允,于六月初率军渡江,直逼京师。十三日,谷王朱□及守将李景隆开门献城。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不知所终(一说被烧死,一说出走)。朱棣即帝位,次年改元永乐。
  
  此役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制胜计谋,任用军事统帅不当,指挥不力,诸路军被各个击破。而朱棣以北平为基地,适时主动出击,善于连续作战,逐步消灭对方主力,最后乘胜进军,批亢捣虚,直取京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靖难之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杉涛唬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即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桑ㄑ嗤踔扉Φ耐母弟),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捎诰┦Γ湘王朱柏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燕王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燕王,但是没有成功,燕王朱棣即起兵南下。这时建文帝已无大将可用,因为元功宿将早已被朱元璋除掉,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纨F子弟李景隆继续讨伐,均被朱棣打得大败。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结果朱棣得胜,占领南京,即皇帝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 真定之战简介:大明朝靖难之役中的大战之一
建文元年七月(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由于明太祖晚年大量杀戮功臣,导致明惠帝手下缺乏将才可用,仅能派65岁的长兴侯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八月十二日,大将军耿炳文佩征虏大将军印,率军30万(实际兵力仅13万)人扎营于真定。徐兵率兵十万驻河间,潘忠率数万军驻莫州,杨松率九千精兵为先锋进扎雄县,准备与潘忠会军攻打燕军。朱棣派得力干将张玉骁迎战,明、燕两军的第一次大战——真定大战揭开序幕。有勇有谋的张玉骁化装后对耿炳文的军队进行侦查,回来后向朱棣报告:“炳文所率明军毫无纪律,自恃人多,杂乱布营。潘忠、杨松扼我军南路,应该先吃掉这两个人的部队。”朱棣闻言大悦,亲自率兵至涿州。他在娄桑稍作休整后,引军急渡白沟河。上岸后,他对诸将说:“今夜是中秋佳节,明军不知我军已至,必会饮酒作乐,乘他们不备,我们必破敌军!”朱棣率军击败其先锋于雄(今河北雄县)、莫(今河北任丘)。雄县的杨松与其九千明兵全部战死,其上...
· 明朝靖难之战中的名将张玉是怎么牺牲的
张玉,河南开封人,字世美,是明朝的靖难之战中的名将。在元朝还未灭亡之前,张玉在元朝的枢密院主持政事。到元朝灭亡后,张玉开始是从走漠北,后来又投顺于明朝。图片来源于网络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他的功绩显著,才华也逐渐显露出来,直到被封为燕山左护卫,他才真正投到朱棣的麾下。张玉为燕王朱棣出生入死,燕王发起的几次大战都有张玉的参与,而且张玉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燕王多次采用他的计策,可以看出燕王是极其信任和重用张玉的。燕王发动的靖难之役,张玉是最主要的将领。靖难之役是朱棣起兵反叛自己的侄儿朱允炆,此次战役持续三年,最终以燕军胜利而告终。在这次的战争中,张玉灵活运用计策,同时窥探敌军的军情,对敌方的军情了如指掌后再进行趁胜追击,这样的计谋果然奏效结果使得敌军防不胜防,最终在北平将南军歼灭。建文二年,朱棣带领张玉出击大同、广昌等地获得节节胜利,在敌军想要收集军队再干一场,但张玉以精骑出击没有让敌方得...
·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战役,燕王朱棣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政权登上皇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朱允炆温文尔雅,宽和孝顺,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梦想着实行理想主义中的仁政。但他实际上毫无国政经验,又缺乏坚韧性格。此时,朱元璋分封的25位藩王雄踞一方,俨然是当地土皇帝,对刚继位的建文帝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儒家学者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大刀阔斧推行新政,激进的削藩政策,使藩王们受到威胁。建文帝先后削去了周,齐,湘,代,岷五代亲王,他们或被软禁或是自焚而死,藩王和朝廷的关系开始决裂。建文元年(1399年),当削藩的刀子即将动到燕王朱棣的头上时,朱棣先发制人起兵反抗。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的另一个主角,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长期统帅雄兵,多次参与北方军事活动,在北方军队中威望渐盛,一跃成为当时
· 癸酉靖难
经过朝鲜端宗为朝鲜文宗的独子,1448年立为王世孙,1449年再被立为王世子,1452年登上王位,成为朝鲜端宗。但是端宗即位一年后(1453年),叔父首阳大君李瑈就发动癸酉靖难,在当年十月十日借拜访左议政金宗瑞之机击杀之,并立即控制端宗;次日上朝时,整肃了大量不听命的官员,并软禁端宗,稳固局势。1455年端宗被迫让位给李瑈,随后被李瑈尊称为太上王;而李瑈则顺利登基,成为朝鲜世祖。余波癸酉靖难后,世祖害怕弟弟安平大君李瑢、锦城大君李瑜、汉南君李?等反对,先将其流放到江华岛,又赐死。并严行软禁端宗,许多大臣图谋要让端宗复位,但是遭到世祖的发现,进而杀害成三问、朴彭年、河纬地、李垲、俞应孚和柳诚源六人,这就是著名的“死六臣”。1457年,端宗贬为鲁山君,同年被世祖赐死。朝鲜世祖鉴于癸酉靖难深怕后人效法,于是加强皇权,避免后代子孙遭遇同样的经过。影响和首阳大君共同发动癸酉靖难的韩明浍受封为上党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