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对安南的战争
元朝对安南的战争,蒙哥汗三年(1253年)腊月,忽必烈攻占大理后,留大将兀良哈台镇守。兀良哈台
蒙哥汗三年(1253年)腊月,忽必烈攻占大理后,留大将兀良哈台镇守。兀良哈台平定云南各部之后,于蒙哥汗七年(1257年)秋,派使节招降安南陈朝(今越南北部)。安南国王扣留使节,拒绝投降。同年十一月,兀良哈台率大军沿红河进攻安南。十二月,大败安南军,一举攻陷安南国都升龙(又名大罗城,今河内),安南国王逃往海岛。次年二月,安南国王传位于其子。至夏,安南新国王派使晋见兀良哈台,表示臣服。
中统元年(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中孟甲等出使安南,允许安南保持衣冠典礼风俗等本国旧制。作为回报,安南国王派族人通侍大夫陈奉公等觐见忽必烈,请求三年一贡。忽必烈同意其要求,并予以册封。此后有一段时间,两国使节往来频繁。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应安南国王请求任命讷剌丁为安南达鲁花赤(大督官)。不久,忽必烈又下诏要安南君长亲自来朝,贵族子弟入质,编制户口,出兵役,交纳赋税,设置各级达鲁花赤。安南国王不接受这些要求,也不向元使跪拜,且还提出取消达鲁花赤的要求。此时,元朝忙于灭宋,无力南顾。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后,开始讨论对安南用兵问题,因南方各地人民不断起义而作罢。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朝成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颜帖木儿为参知政事、宣慰使都元帅,进行战事准备。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以进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古国)为名,派其子镇南王脱欢、大将李恒率大军南征,要求假道安南,让安南给元军提供粮草。安南国王断然拒绝了元朝的要求。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二月,元军分六路侵入安南,安南兴道王率兵凭险节节抵抗,安南国王亲率10万大军布防于升龙以北的富良江一线。经过激战,安南国王军队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十三日撤离升龙,退守天长府。脱欢占领安南国都后竟焚毁了王宫,并挥师南下,同时命令驻扎在占城的元将唆都北上,合击安南主力。元军会合后,分水陆两路追击安南王国部队。安南王屡战屡败,逃往安邦海口,藏于山林,后又退据清化府。其弟陈益稷投降。元军虽然获胜,但在安南丛林和水网地带,蒙古军骑兵亦无法施展其本领,又值暑雨疾疫,加上安南援兵日增,不断袭击元军,脱欢被迫放弃已占领的安南京城,于同年夏撤至思明州(今广西宁明县)屯守。而在元军撤退途中,在如月江、册江(乾满江)等地一再遭到安南军民的截击,损失惨重,唆都、李恒等元帅战死。安南一度收复了全部失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月,忽必烈罢征日本,调集军队、粮草,准备大举进攻安南。到第二年正月,忽必烈调集8万大军(江淮、江西、湖广蒙、汉军7万人、云南兵、黎族兵约1万人;船500艘),成立征交趾行省,以奥鲁赤为平章政事,乌马儿、樊楫为参知政事,受镇南王脱欢节制。十一月,元军分三路攻入安南境内。程鹏飞、孛罗合答儿由西道攻永平,大小十七战,连破老鼠、陷沙、茨竹三关,直抵万劫;脱欢、奥鲁赤从东道攻女儿关;乌马儿、樊楫从海道攻安邦口。各路元军会合后,矛头直指升龙。十二月,脱欢率诸军渡过富良江,击败守军,再次进占了安南都城。安南国王逃进了敢喃堡。安南军民以坚壁清野,藏粟逃匿的策略困扰元兵,而元军粮船又在绿水洋受到安南军的阻截,粮食全部沉入海中。元军的长驱深入,造成士卒疲敝,粮饷短缺,加之天气转热,疲病发生,使元军陷于进退失据之困境,次年二月初,脱欢只得下令全师北撤。在元军撤退途中,安南王集结重兵30万据女儿关和丘急岭一带布防百余里,准备再次截击归师。脱欢闻讯下令各路军队避开敌军,分道撤回国内。元军水师在白藤江遭安南军阻击,主将樊楫受伤被俘。总领脱欢也在且战且退中毒箭伤脚,从单己县撤回思明州。三月,安南国王遣使入元,归还俘虏,进贡金人以代谢罪。忽必烈十分恼怒,但仍不得不恢复和好关系。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安南国王去世,子继位,又对元朝采取了不卑不亢之态。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忽必烈第三次调集大军出征安南。翌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成宗铁穆耳即位,下诏罢征安南,宽宥其抗命之罪。此后,两国边境虽然发生过一些小规模冲突,但始终维持着安南对元朝的朝贡关系。
中统元年(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中孟甲等出使安南,允许安南保持衣冠典礼风俗等本国旧制。作为回报,安南国王派族人通侍大夫陈奉公等觐见忽必烈,请求三年一贡。忽必烈同意其要求,并予以册封。此后有一段时间,两国使节往来频繁。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应安南国王请求任命讷剌丁为安南达鲁花赤(大督官)。不久,忽必烈又下诏要安南君长亲自来朝,贵族子弟入质,编制户口,出兵役,交纳赋税,设置各级达鲁花赤。安南国王不接受这些要求,也不向元使跪拜,且还提出取消达鲁花赤的要求。此时,元朝忙于灭宋,无力南顾。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后,开始讨论对安南用兵问题,因南方各地人民不断起义而作罢。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朝成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颜帖木儿为参知政事、宣慰使都元帅,进行战事准备。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以进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古国)为名,派其子镇南王脱欢、大将李恒率大军南征,要求假道安南,让安南给元军提供粮草。安南国王断然拒绝了元朝的要求。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二月,元军分六路侵入安南,安南兴道王率兵凭险节节抵抗,安南国王亲率10万大军布防于升龙以北的富良江一线。经过激战,安南国王军队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十三日撤离升龙,退守天长府。脱欢占领安南国都后竟焚毁了王宫,并挥师南下,同时命令驻扎在占城的元将唆都北上,合击安南主力。元军会合后,分水陆两路追击安南王国部队。安南王屡战屡败,逃往安邦海口,藏于山林,后又退据清化府。其弟陈益稷投降。元军虽然获胜,但在安南丛林和水网地带,蒙古军骑兵亦无法施展其本领,又值暑雨疾疫,加上安南援兵日增,不断袭击元军,脱欢被迫放弃已占领的安南京城,于同年夏撤至思明州(今广西宁明县)屯守。而在元军撤退途中,在如月江、册江(乾满江)等地一再遭到安南军民的截击,损失惨重,唆都、李恒等元帅战死。安南一度收复了全部失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月,忽必烈罢征日本,调集军队、粮草,准备大举进攻安南。到第二年正月,忽必烈调集8万大军(江淮、江西、湖广蒙、汉军7万人、云南兵、黎族兵约1万人;船500艘),成立征交趾行省,以奥鲁赤为平章政事,乌马儿、樊楫为参知政事,受镇南王脱欢节制。十一月,元军分三路攻入安南境内。程鹏飞、孛罗合答儿由西道攻永平,大小十七战,连破老鼠、陷沙、茨竹三关,直抵万劫;脱欢、奥鲁赤从东道攻女儿关;乌马儿、樊楫从海道攻安邦口。各路元军会合后,矛头直指升龙。十二月,脱欢率诸军渡过富良江,击败守军,再次进占了安南都城。安南国王逃进了敢喃堡。安南军民以坚壁清野,藏粟逃匿的策略困扰元兵,而元军粮船又在绿水洋受到安南军的阻截,粮食全部沉入海中。元军的长驱深入,造成士卒疲敝,粮饷短缺,加之天气转热,疲病发生,使元军陷于进退失据之困境,次年二月初,脱欢只得下令全师北撤。在元军撤退途中,安南王集结重兵30万据女儿关和丘急岭一带布防百余里,准备再次截击归师。脱欢闻讯下令各路军队避开敌军,分道撤回国内。元军水师在白藤江遭安南军阻击,主将樊楫受伤被俘。总领脱欢也在且战且退中毒箭伤脚,从单己县撤回思明州。三月,安南国王遣使入元,归还俘虏,进贡金人以代谢罪。忽必烈十分恼怒,但仍不得不恢复和好关系。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安南国王去世,子继位,又对元朝采取了不卑不亢之态。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忽必烈第三次调集大军出征安南。翌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成宗铁穆耳即位,下诏罢征安南,宽宥其抗命之罪。此后,两国边境虽然发生过一些小规模冲突,但始终维持着安南对元朝的朝贡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朝对占城国的战争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福建行省参政唆都派使节到达占城(越南中南部古国)。使节回报占城国王失里咱牙信合八剌麻哈迭瓦有归顺之意,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占城郡王。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二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骄华德(史书写为教化的)、唆都等出使占城国,要求占城国王入朝。占城国王(保宝旦)派使者至元朝进贡,奉表归降。贡物包括大象。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元朝设立占城行省,以唆都为右丞、刘深为左丞。调集海船百艘、士卒水手万人,准备第二年正月出征海外,要求占城郡王供给军粮。未久,占城王子布德(史书写为补的)专权,扣押了元朝派往暹国(泰国)、马八儿国(印度半岛南端佩内尔河以南)的使者。忽必烈决心讨伐之。至元十九年(1282年)六月,忽必烈下令调集淮、浙和福建、湖广驻军5,000人,海船100艘、战船250艘,由唆都统率水陆两军循海道进攻占城。当年十一月,唆都率军从广州出发,航海到占城港((今...
· 明征安南战争
背景14世纪末期,大越陈朝皇帝陈裕宗在位的时候陈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南方的占城正处于制蓬峨统治下的鼎盛时期,屡次入侵陈朝。陈睿宗亲征占城,最后没于阵中。黎季犛虽是此战中的统帅,但由于与太上皇陈艺宗的裙带关系而免于被罢官。此后占城势力更加强盛,甚至一直打到都城昇龙城下,大越无法制止。1380年,黎季犛率领陈朝军队第一次击败了制蓬峨。黎季犛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陈朝的军政大权,将都城迁到了自己的势力圈顺化,随意废黜和拥立皇帝(共废立三帝:陈废帝、陈顺宗、陈少帝)。1390年制篷峨阵亡后占城逐渐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后,黎季犛大肆屠杀陈朝宗室,为篡位铺平道路。1400年,黎季犛改姓“胡”,废黜了陈少帝,篡夺了皇位,建立胡朝;并以虞舜的后代自居,改国号大越为大虞。起因就在越南衰落、政权更替的时期,其北方的明朝逐渐兴起,取代了元朝成为了中国的新王朝。明太祖试图建立华夷秩序和朝贡体系,在安南与占城
· 元朝对日本国的战争
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早就有使日本臣服之心。至元三年(1266年)八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里德(一说黑的)、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高丽向导将蒙古使臣引至巨济岛便返回,未能到达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里德等出使,严令高丽方面务必将使臣护送到日本。高丽国王派其朝臣潘阜等代替蒙古使节传书,日本国执政的镰仓幕府拒不答复元朝国书,潘阜等人不得要领而归。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第三次派里德等人出使日本。元使到达对马岛,仍被日本国拒之门外。后来在至元八年(1271年)和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又两次派秘书监赵良弼出使,也均被滞留于日本太宰府,未能进入其京都。如此多年,5次通使不成,忽必烈决心使用武力。其实早在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就曾下令在高丽屯田,储备攻日粮饷。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丽的凤菥�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5,000人,大小战船900艘出征日本。后...
· 安南之役的结果怎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孙士毅在镇南关,收容逃回的官兵,不到清军总额的一半,大量的粮械火药丢失殆尽。从云南开化厅马白关出兵,侵入安南宣化镇的乌大经部,遭到农民起义军反击后,也仓慌逃回国内。安南之役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它没有实现清朝预期的战略目标“为黎氏复国,消灭阮氏集团。”安南之役败北,大批清朝将士殒命安南。乾隆皇帝令败将孙士毅解任回京,调福康安补授两广总督,相机办理安南事宜。“安南之役”两国交兵,使清前期的清安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它并未长久的影响清安关系的正常发展。随着两国政策的逐步调整,很快就驱除了战争的阴霾,迎来了两国关系发展的灿烂前景。乾隆皇帝决计不再调兵进剿安南。福康安也与乾隆皇帝的想法相吻合。
· 元爪战争中元朝是怎么对爪哇发起进攻的?路线是怎样
“爪哇”远征军的出发,在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元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政典征伐〉:“海外诸蕃,见於征伐者,惟爪哇之役为大。会三行省兵二万,设左右军都元帅府二,征行上万戸府四,发舟千艘,费钞四万定,賫一年粮,降虎符十、金符四十、银符百,金衣段百端备赏”。“至元二十九年二月八日,诏福建行省授亦黑迷失、史弼、高兴为平章政事,征爪哇。军二万,海舟千艘,给一年粮。二十五日,亦黑迷失等陛辞。上曰:卿等至爪哇,明告其国军民:朝廷初与爪哇通使往来交好,後刺诏使孟右丞(祺)之面,以此进讨。九月,军会庆元,弼、亦黑迷失领省事赴泉州,兴率军辎,自庆元登舟涉海。十一月,福建、江西、湖广三省军会泉州。十二月十四日,自後渚启行”。就是将军队和军需运集启碇港的泉州,也免不了困窘和骚扰地方。苏天爵《滋溪稿》卷一七〈朱霁神道碑〉:“会大兵航海征爪哇,省檄郡给军饷十万馀石,而风涛之险、折阅之害,吏民咸以为惧。公(朱霁)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