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光弼对史思明:太原之战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6
转发:0
评论:0
李光弼对史思明:太原之战,至德二载(757年)春,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北都留守李光弼率领军民坚守
  至德二载(757年)春,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北都留守李光弼率领军民坚守太原(今太原西南),挫败史思明等部围攻的著名防御作战。
  
  安禄山遣兵攻陷潼关后,正围困史思明于博陵(今河北定州)的李光弼部,撤围西入井陉(今河北定州)的李光弼部,撤围西入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还太原。史思明再度攻占常山(今河北正定),夺回河北全境。二载正月,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牛廷�d自范阳(今北京城西南)率兵共10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取河东,进而长驱直取朔方、河西、陇右等地。
  
  当时,李光弼所部精兵都已调往朔方,太原所剩只有河北兵5000人,加上团练(地方武装)之众,也不满万人。面对叛军的强大攻势,诸将都惶惧不安,主张修城自固,李光弼认为,太原城方圆40里,叛军将至而动工修城,是未见敌而先使自己陷于困境。他率领军民在城外挖掘壕沟,并做了几十万个土砖坯。等到史思明的大军攻打太原时,他命令将士用土坯修筑营垒,哪里被损,就用土坯补上。史思明派人去山东取攻城器械,以蕃兵3000人护送,途中被李光弼遣兵拦击,将其全歼。
  
  史思明围攻太原月余不下,便选精锐士卒为游兵,让他们进攻城南,再转攻城西,自己则率兵攻城北,而后转攻城东,试图寻找唐军防守漏洞。然而李光弼治军严整,警戒巡逻无丝毫懈怠,使史思明无懈可击。李光弼又派人挖掘地道,通至城外,叛军在城外叫骂挑战,常冷不防被唐军拖入地道,拉至城上斩首,吓得叛军胆颤心惊,走路时都低头看地。叛军用云梯和筑土山攻城,唐军便在城下先挖好地道,使其靠近城墙便塌陷。李光弼为阻止叛军强行攻城,还在城上安装大�h(抛石器),发射巨石,一发可叛军20余人,史军士卒死于飞石之下者甚众,被迫后退,但围困愈加严密。李光弼为打破叛军围困,以诈降手段,与叛军约期出城投降,暗地派人挖掘地道直至叛军军营之下,先以撑木支顶。到约定之日,李光弼派部将率数千人出城伪降。叛军不知有诈,正在调动出营时,突然营中地陷,死千余人,顿时一片慌乱。唐军乘机擂鼓呐喊,猛烈冲击,歼灭叛军万余人。
  
  正当太原之战紧张进行时,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夺取帝位后,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困太原。二月,李光弼率军出击,大破蔡希德军,歼其7万余人,缴获大量军资器械,蔡希德率残兵仓惶逃走,太原之围遂解。
  
  点评:太原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光弼智谋超群,采用顽强坚守与不断寻机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地道、石�h等守城战术和技术,出奇制胜。太原大捷,对稳定战局,掩护朔方战略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光弼的故事_李光弼大败史思明的故事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朔风正劲,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守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708—764年)迎着凛冽寒风,心里急啊:自己刚派出主力支援朔方,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偏偏带领10万大军攻城来了。城内兵力不满一万,如何抵挡呢?史思明很会用兵,他命令手下在城外建起飞楼,蒙上木板作掩护,临城筑土山,想登上土山后攻入太原城。李光弼见对方筑土山,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手下将士从城内钻地,将敌军筑的土山下面挖空。这一切,史思明都蒙在鼓里……这天,史思明在城外设宴、娱乐,边喝边观看歌舞。歌舞杂技轮番上场,如痴如醉。李光弼派来的人却走出地道,悄悄靠拢史思明的戏台,突然钻出地面,猛地捉走了台上的表演者。史思明见状,大吃一惊,急急离席,将军营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自此,史思明官兵个个如惊弓之鸟,连走路都瞪圆眼睛盯住脚底下,惟恐自己跌入坑中。李光弼却在悄悄行动。唐军围着史思明军营底下挖好地道,然后搬来木...
· 史思明率军十万进攻太原,李光弼是怎么对抗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光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洛阳城中,大燕皇帝安禄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数百里之外,太原城中也在进行着一场惨烈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是由史思明发起的,为何会发起这场战争呢?那故事要从郭子仪说起,当郭子仪率领五万大军返回朔方之后,史思明便就对太原城打起了注意。因为,他知道郭子仪带走的五万大军都是正规的军人,那么五万大军一走,太原城就只剩下一些微不足道的民兵了,所以现在攻打太原是最好的时机,于是便联合蔡希德等人率军十万直扑太原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镇守太原的李光弼会不会让史思明的得逞!此时太原城内,兵不足一万,而且都是民兵。看到史思明大兵压境,太原诸将紧张了起来,众人商议,要不先把城墙加固一下吧,这样有利于坚守。太原留守李光弼摇了摇头:太原城周围长达四十里,现在叛军马上要来,我们却大兴工程,这样还没看到叛军,我们就先把自己累倒了。不修城,拿什么抵挡叛军?...
· 李光弼打败史思明了吗?史思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光弼打败史思明了吗?史思明最后是怎么死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帅的军事长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帅的军事长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网络配图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整顿人马,向洛阳方面进攻。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帅的军事长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整顿人马,向洛阳方面进攻。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的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