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战
白登之战,白登之战也称平城之围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据《史记・匈
白登之战也称平城之围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夏代,匈奴就已存在,当时称为荤粥。周代称猃狁,秦代称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汉之际,匈奴统治者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步强盛起来。汉初,由于长期疲于兵事,无暇北顾,冒顿利用自己兵强马壮的优势,乘机夺取了长城以北汉朝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北部中国的统治。
为了防御匈奴的南进,汉高祖刘邦曾派韩王信坐镇晋阳,守卫太原以北之地。后来,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为理由,上书刘邦,把韩国都城从晋阳迁到马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天,冒顿带领大队兵马进入长城,一直打到马邑城下,把韩王信围困在马邑城。韩王信是战国时韩国的旧贵族,曾响应刘邦起义,带兵攻打韩地有功,被刘邦封为韩王。但刘邦对他很不放心,所以,把他调到远离都城的地方。韩王信也知道刘邦对他有疑心,所以,当匈奴兵临城下后,他一直不愿与匈奴交战,几次派使臣与匈奴谈判,要求和解,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汉朝援兵赶到马邑城后,见韩王信不出兵交战,不断派人与匈奴频繁来往,怀疑韩玉信可能要叛变,就把这一消息报告了刘邦。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刘邦亲自给韩王信写了封信,申明大义,对他进行劝告、指责和警告。信中说:“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汉书・韩信传》)。刘邦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挽回形势,反而促使了韩王信的叛变。他见刘邦如此口气,深知处境的危险,怕被问罪杀头,于是,献出了马邑城,投降了匈奴。接着,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起来,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山西大部分地区。
为了进一步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统治,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山西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革是)(今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之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收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冒顿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又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了晋阳、离石等六城,攻下楼烦等三城。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刘邦来到晋阳后,听说冒顿驻兵于代谷,就派人进行侦察,冒顿故意把精锐部队隐藏起来,不让汉军发现,而把老弱病残摆在阵前,以示溃败的样子。汉军侦察人员几次往返阵前,也没有看破匈奴的假象,信以为真,就把侦察的情况如实地报告给刘邦。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也没有识破匈奴的计谋,盲目带领大军北上。汉军刚刚过了勾注山(今雁门山),正碰上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刘敬(娄敬),刘敬对匈奴的设防产生了怀疑,提醒刘邦不要冒然进兵。他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邦不但不听劝告,反而破口大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奴隶,一贯以能说会道升官,今天还想胡说八道,扰乱军心。于是,把刘敬抓起来,囚禁在广武城,准备凯旋后处理。接着,刘邦带领骑兵快速前进,也不等步兵赶上,直抵平城。冒顿见汉兵蜂拥赶来,就在白登(注)设下埋伏。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马上指挥四十万匈奴大军,截住汉军步兵,把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使汉军失去联系,不能相救。刘邦发现被包围后,才知道上当受骗,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组织突围,结果,虽经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的骑兵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把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还飘着雪花。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有首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汉书・匈奴传》),可见这次战争是多么艰苦!在不利的形势下,为了扭转败局,刘邦凭借白登地势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指挥汉军昼夜加强防守。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了白登。最后,汉军是如何突围出去的?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只是说刘邦采用了陈平秘计,才得以解围。陈平秘计是什么?“其计秘,世莫得闻”(《史记・陈丞相世家》)。有人说,陈平让画家画了一张美人像,派人送给单于妻子阏氏,并对阏氏说:汉朝有一个美女,长得如同所画的一样美。现在皇帝被围,汉朝准备把她献给冒顿,以作为解围的条件。阏氏嫉妒心很强,她害怕冒顿得到美女后自己失宠,就说服单于收兵。这种说法不一定可靠,但刘邦确实派人与匈奴进行过谈判,并给阏氏送过一批厚礼,阏氏收到礼物后,就对单于说:长期围困,久战不决,也不是个办法。就是占领了汉地,也不是匈奴久居之地。匈奴习惯于快速作战,冒顿原打算一次伏击,就结束战争,结果,相持不决,消耗了不少兵力,使冒顿的决心动摇,另外,冒顿与韩王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共同在白登合击汉军,其后,约会日期已过,却没有等到韩王信的军队。于是,冒顿有点猜疑,怕韩王信再与刘邦联合起来,腹背受敌,就逐渐放松了对汉军的围攻,准备撤军,正好当时起了大雾,无法交战,冒顿收回兵马,主动让开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着大雾,命令士兵持强弩,发满弓,从匈奴解开的围角冲出,顺利地进入平城,与主力部队会合,冒顿见汉军突围而去,也带领大军撤退而走。
刘邦带兵返回到广武后,又想到了刘敬,后悔没有听刘敬的劝告而陷入包围。于是,他赦免了刘敬,并进封刘敬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同时,处死了其它几批侦察人员。为了休养生息,巩固统治,刘邦采用了刘敬的和亲政策,与匈奴和平相处。以后,一直到汉景帝,匈奴对汉朝虽有小的骚扰,但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和平、安定的环境,使汉朝出现“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注:白登,一是指白登台,一是指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北马铺山。当时的平城,在今大同市东古城村一带。《辽史》误认为阳高县的白登村就是汉代白登,《金史》又沿袭了《辽史》的错误。其实,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时,曾大规模的修筑鹿苑,东包日登,说明那时白登还在平城一带。后来,由于鹿苑之内禁止人们居住,白登居民才迁移到今阳高县白登村,所以,今阳高白登村是北魏以后的白登,不是汉代的白登。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夏代,匈奴就已存在,当时称为荤粥。周代称猃狁,秦代称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汉之际,匈奴统治者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步强盛起来。汉初,由于长期疲于兵事,无暇北顾,冒顿利用自己兵强马壮的优势,乘机夺取了长城以北汉朝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北部中国的统治。
为了防御匈奴的南进,汉高祖刘邦曾派韩王信坐镇晋阳,守卫太原以北之地。后来,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为理由,上书刘邦,把韩国都城从晋阳迁到马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天,冒顿带领大队兵马进入长城,一直打到马邑城下,把韩王信围困在马邑城。韩王信是战国时韩国的旧贵族,曾响应刘邦起义,带兵攻打韩地有功,被刘邦封为韩王。但刘邦对他很不放心,所以,把他调到远离都城的地方。韩王信也知道刘邦对他有疑心,所以,当匈奴兵临城下后,他一直不愿与匈奴交战,几次派使臣与匈奴谈判,要求和解,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汉朝援兵赶到马邑城后,见韩王信不出兵交战,不断派人与匈奴频繁来往,怀疑韩玉信可能要叛变,就把这一消息报告了刘邦。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刘邦亲自给韩王信写了封信,申明大义,对他进行劝告、指责和警告。信中说:“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汉书・韩信传》)。刘邦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挽回形势,反而促使了韩王信的叛变。他见刘邦如此口气,深知处境的危险,怕被问罪杀头,于是,献出了马邑城,投降了匈奴。接着,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起来,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山西大部分地区。
为了进一步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统治,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山西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革是)(今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之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收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重整旗鼓,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冒顿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又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收复了晋阳、离石等六城,攻下楼烦等三城。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刘邦来到晋阳后,听说冒顿驻兵于代谷,就派人进行侦察,冒顿故意把精锐部队隐藏起来,不让汉军发现,而把老弱病残摆在阵前,以示溃败的样子。汉军侦察人员几次往返阵前,也没有看破匈奴的假象,信以为真,就把侦察的情况如实地报告给刘邦。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也没有识破匈奴的计谋,盲目带领大军北上。汉军刚刚过了勾注山(今雁门山),正碰上从匈奴出使回来的刘敬(娄敬),刘敬对匈奴的设防产生了怀疑,提醒刘邦不要冒然进兵。他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邦不但不听劝告,反而破口大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奴隶,一贯以能说会道升官,今天还想胡说八道,扰乱军心。于是,把刘敬抓起来,囚禁在广武城,准备凯旋后处理。接着,刘邦带领骑兵快速前进,也不等步兵赶上,直抵平城。冒顿见汉兵蜂拥赶来,就在白登(注)设下埋伏。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马上指挥四十万匈奴大军,截住汉军步兵,把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使汉军失去联系,不能相救。刘邦发现被包围后,才知道上当受骗,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组织突围,结果,虽经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的骑兵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把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还飘着雪花。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有首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汉书・匈奴传》),可见这次战争是多么艰苦!在不利的形势下,为了扭转败局,刘邦凭借白登地势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指挥汉军昼夜加强防守。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了白登。最后,汉军是如何突围出去的?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只是说刘邦采用了陈平秘计,才得以解围。陈平秘计是什么?“其计秘,世莫得闻”(《史记・陈丞相世家》)。有人说,陈平让画家画了一张美人像,派人送给单于妻子阏氏,并对阏氏说:汉朝有一个美女,长得如同所画的一样美。现在皇帝被围,汉朝准备把她献给冒顿,以作为解围的条件。阏氏嫉妒心很强,她害怕冒顿得到美女后自己失宠,就说服单于收兵。这种说法不一定可靠,但刘邦确实派人与匈奴进行过谈判,并给阏氏送过一批厚礼,阏氏收到礼物后,就对单于说:长期围困,久战不决,也不是个办法。就是占领了汉地,也不是匈奴久居之地。匈奴习惯于快速作战,冒顿原打算一次伏击,就结束战争,结果,相持不决,消耗了不少兵力,使冒顿的决心动摇,另外,冒顿与韩王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共同在白登合击汉军,其后,约会日期已过,却没有等到韩王信的军队。于是,冒顿有点猜疑,怕韩王信再与刘邦联合起来,腹背受敌,就逐渐放松了对汉军的围攻,准备撤军,正好当时起了大雾,无法交战,冒顿收回兵马,主动让开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着大雾,命令士兵持强弩,发满弓,从匈奴解开的围角冲出,顺利地进入平城,与主力部队会合,冒顿见汉军突围而去,也带领大军撤退而走。
刘邦带兵返回到广武后,又想到了刘敬,后悔没有听刘敬的劝告而陷入包围。于是,他赦免了刘敬,并进封刘敬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同时,处死了其它几批侦察人员。为了休养生息,巩固统治,刘邦采用了刘敬的和亲政策,与匈奴和平相处。以后,一直到汉景帝,匈奴对汉朝虽有小的骚扰,但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和平、安定的环境,使汉朝出现“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注:白登,一是指白登台,一是指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北马铺山。当时的平城,在今大同市东古城村一带。《辽史》误认为阳高县的白登村就是汉代白登,《金史》又沿袭了《辽史》的错误。其实,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时,曾大规模的修筑鹿苑,东包日登,说明那时白登还在平城一带。后来,由于鹿苑之内禁止人们居住,白登居民才迁移到今阳高县白登村,所以,今阳高白登村是北魏以后的白登,不是汉代的白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白登之围
战争背景匈奴是位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代称为荤粥,商代称为鬼方,周代称为猃狁,秦代称为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在《过秦论》)。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楚汉相争时,由于无暇北顾,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之庶孙,曾响应刘邦起义,因带兵攻打韩地有功,获封国于颍川一带,定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公元前201年春,...
· 白登山
白登之围汉高祖五年(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第二年冬,又占领了晋阳。汉高祖六年(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出40万精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敬力劝刘邦不可轻举妄动,刘邦不听,反将其下狱,押在广武(山西代县西南阳明堡镇)。刘邦率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以北),于是命令周勃攻打东南的楼烦三座城池后再与主力会合,作为后援,后来正如刘邦所料,也是周勃给刘邦解围。周勃在石之战后,没有与刘邦一道继续追击刘邦而是“还攻楼烦三城”,也没有周勃被围的记载,很显然,《韩信卢绾列传》提到的“汉救兵”就是周勃的军队。《匈奴列传》提到“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这里的步兵就是指周勃带领的步兵,被围的只有刘邦与夏侯婴的车骑兵,还有灌婴的骑兵,夏侯婴传与灌婴传都提到了“为胡所围”:《樊郦滕灌列传》夏侯婴: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
· 白井河原之战
背景元龟元年(1570年)6月时,池田城主池田胜正与同族不和,逼迫池田丰后守、池田周防守后逃出池田城,后与三好义继相伴上洛参见将军足利义昭,而池田城内部则与三好三人众相通,甚至传出三好长逸跟岩成友通伺机入城的风声,而池田家臣荒木村重与中川清秀商议后,伺机扶立池田知正担任城主,掌握了池田家的大权。足利家臣和田惟政在元龟2年(1571年)6月攻打吹田城,城主吹田某战败逃亡,城兵阵亡57人。松永久秀跟三好三人众、三好义继也试图联手出兵摄津进攻和田惟政,所幸细川藤孝与三渊藤英闻讯后领兵来救,三好三人众与三好义继随即撤军。8月2日时足利家臣细川藤孝出兵攻打池田城,在城池周边放火后归阵,也新筑原田城让池田胜正进入监视池田城。战况元龟2年(1571年),池田知正、荒木村重、中川清秀在8月28日时率领2500池田军逼近郡山北方的马冢,摆出姿态准备进攻和田家臣郡山城主郡正信,因此高槻城城主高山友照和田惟政联...
· 白江口之战
背景660年之前,朝鲜半岛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史称韩三国。三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时友时敌。新罗最初与高句丽结盟以对付百济与倭国。随着高句丽的南下,新罗开始与百济结盟对付高句丽。新罗从百济手中夺到被高句丽霸占的汉江流域后,疆土抵达黄海开始与中国唐朝结盟对付百济和高句丽。643年,新罗传书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请求唐朝援助。645年,唐太宗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亲率十万大军进击,但没能攻灭高句丽。百济在唐军攻打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相反又连夺十数城。这时,唐太宗病故。唐遂从高句丽撤兵。唐高宗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出兵,而是循唐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百济见唐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因而置唐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新罗告急。在金仁问的协调下,唐朝与新罗最终达成协议共同攻打百济。这样...
· 什么是白登之围白登之围的背景是怎样的
什么是白登之围关于什么是白登之围这个问题,史料有很多记载。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匈奴把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的一次事件。白登之围画像对于什么是白登之围这一问题,史料记载公元前201年,韩信勾结匈奴发动叛乱,企图攻打中原,这样的行为激怒了汉高祖刘邦,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击匈奴,起初战斗是比较顺利的,连连取胜,先于铜辊初战告捷,大获全胜,更使得韩信的军队遭到了严重的损伤,韩信部下大将王喜更是在这场战斗中被汉军杀死,韩信只能逃奔匈奴再次与匈奴合作。然后汉军继续乘胜追击,又在途中多次击败了韩信与匈奴的联军,并且一路追击下去,直接追到了楼烦,当时正值寒冬天气,天天下大雪,刘邦因为之前一直大胜,轻视了敌军,更是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阻,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继续追击到大同的平城,结果中了敌军的诱军之计,致使刘邦的先头部队与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被围困了整整7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白登之围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