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透视中国古代战车:持戈配箭马车防护严密(图)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6
转发:0
评论:0
透视中国古代战车:持戈配箭马车防护严密(图),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晓田,原题:《带土的记忆:中国古代战车透露出的军事讯息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晓田,原题:《带土的记忆:中国古代战车透露出的军事讯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先秦时期的战争离不开战车。文献记载不够直观,而考古发现却可以复原战车的庐山真貌。

    商周时战车是各国的军事实力的体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兵车行》,沉痛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和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称得上中国古代相当早的反战之作。“车辚辚,马萧萧”,描述的虽然已主要是唐代军中的辎重运输车辆,却也让人联想起我国商周时期战争的主力军――战车曾经的辉煌。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何时开始用驾马的车子参战,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有人从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前所作《甘誓》说,军中有“左、右、御”之名,认为是指车上位于左侧(车左)、右侧(车右)和居中驾车(车御)的武士,推测当时已使用战车。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商汤灭夏,战于鸣条时,军中有七十辆战车。到了周代,车战日趋兴盛,周武王伐纣时,军队主力是“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而诸侯兵会于牧野时,有战车四千乘之多。战车速度快,冲击力强,特别是在开阔地带作战,具有步兵无法抗拒的优势。所以自商以后,尤其到两周时期,战车部队和车战战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战车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马驾的战车和附属的徒步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判断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的数量来计算。总之,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军事武装。

    夏鼐等考古学家首次剥剔出完整古车

    中国古代的车乃至战车是什么模样?过去因为仅见于文献的记载,所以人们并不知其庐山真貌。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安阳殷墟发掘中,其实已经出现了车子的残迹,但因为古车都是木质,腐朽后只能在黄土中留下特殊的痕迹,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成熟的田野技术,根本不可能将其剥剔出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社科院考古所)夏鼐先生率领的考古学家,才在河南辉县琉璃阁田野考古中,第一次成功剥剔出战国时期的车子。这种车子虽然只是保留在泥土中的形态,但清晰可辨,准确可靠,完整再现了古车各个部位的形制和细部尺寸,学者们据此在考古报告中细致绘出了它们的图像。

    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考古工作者们又陆续在河南、陕西、北京、甘肃、山东、河北、湖北、山西等地殷商墓葬和遗址的发掘中不断摸索,获得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古车的遗迹遗物。

    综合这些出土古车资料,我们终于可以知道当时车子的模样了:它们是木质,独辕,两轮,车厢方形并从后面开门上下。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下的车轴上,辕尾稍露在车厢后。车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轭,用来驾辕马,一般是驾两匹或四匹马。车轮轮径较大,装有十八至二十六根辐条。

    从出土的战车可以判断作战者的状况

    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商古车,相当多的车上和车旁发现了兵器,表明它们应该是用于作战的战车。比如河南安阳殷墟大司空村第175号车上,就有铜戈、铜镞等实用兵器;殷墟西区M43车马坑中埋有一辆前驾两匹马的车子,车厢里放着一个皮质圆筒形矢�(箭囊),内装十支利箭,都配着铜质箭镞,箭囊旁还有一件铜弓形器和两柄铜戈。这两车都应是战车。另外,一些车上虽然没有兵器,但所属墓葬中常有成组的兵器出土,所以其中也可能有战车。

    出土的战车甚至可以反映出作战时车上乘员的情况。比如山东胶县西庵乡出土的一辆西周战车上,放有两组青铜兵器,靠右侧的一组只有一柄戈;靠左侧的一组有戈、戟各一件和箭镞十枚。这两组兵器出土时的位置,正好说明了车上乘员的位置:根据记载,当时一乘战车上应该有三名乘员,主将的位置居左,那一组制作精美的戟、戈和防护装具,正是为他所用的。右侧位置是主将手下的武士,为“右”(或“戎右”),是战时的主力。在主将和戎右的中间是“御”,即驾驭马车的驭手。这样的位置,恰好和文献中战车乘员配备及战时情形相吻合。再从已经发掘出的商周车子的车厢宽度考查,一般宽在130-160厘米,进深80-100厘米之间,并乘三人是完全可能的。

    人、马、车都配有严密的防护装具

    由于战车上的乘员都是站立在车厢中作战的,所以他们身着铠甲的甲身都很长,与后来骑兵和步兵所穿铠甲不大一样。乘员中戎右因为要挥臂格斗,故只在肩部加有披膊;御者的职责是驾车,因此两臂披膊向下延伸,一直护到腕部,并且还接缀舌形护手,在颈部加有高高的“盆领”。车战武士这样的护甲形制,一直沿用到秦代,在秦始皇陵陪葬陶兵马俑坑出土的木质战车上,驾车的驭手就身着这样的护甲。

    除了战车乘员外,驾车的辕马也披挂了皮革制成的甲衣。湖北随县擂鼓礅一号战国墓里出土的大量皮质甲片中,就有用来编缀马甲的甲片,据同墓随葬的竹简文字记载,当时的马甲有彤甲、画甲、漆甲、素甲等多种。保存较好的马甲,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中,马甲胸颈部有25片甲片,分5列,每列5片;躯干部有48片甲片,左右对称,各分4列,每列6片;还有保护马头部的皮甲胄,由顶梁片、鼻侧片、面侧片等6片甲片组成。这套皮马甲能够有效地保护驾车辕马的头、颈和躯干免遭敌方箭石的损伤。

    战车车厢也需要防护,河南淮阳马鞍冢二号车马坑出土的四号车,车厢外侧钉装有青铜护甲,甲板每块长13.6厘米,宽约12厘米,厚0.2厘米,共钉80块。2007年结束发掘,最近刚刚的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一坑中埋葬着至少105匹马和48辆整车,是迄今为止所见西周时期规模最大,陈放车辆最多的车马坑。其中多辆车厢中还保留着铜马甲、马具和铜剑镞、铜戈、铜矛,显然都是当时的战车。更有一编为11号的车厢外侧,装有莲瓣状青铜甲片,排列整齐,保存完好,与上述马鞍冢二号车马坑的四号车一样,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装甲战车”。河南洛阳中州路出土的战国驷马战车,还将强弩装备于车体上,射程要比弓箭远得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国家大事,改朝换代的直接推手,曾经在古代(主要是先秦)战争中发挥过突出作用的战车,在我国各地古墓葬和遗址中有大量存留,许多作为大墓陪葬的车马坑,动辄埋葬几十乃至上百组杀殉的骏马和装备整齐的车。杜甫眼中的辚辚车马当然已不是先秦战车的模样,但我们今天有幸看到考古发掘出土的,数量如此众多的各地车马坑中,再现的可都是两千年前能参加实战的真马真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戈庄世系图
兼嗣子兼嗣子嗣子富源――南寿――锡卿――兴安――国富(字顺林)兼嗣子贵源――南庆德源――南寿(兼嗣富源)茂源――南庆(兼嗣贵源)兼嗣南和荣源――南盈――锡蕃――兴安(兼嗣锡卿)出嗣锡龄兴成――国富(出嗣兴安)国民(盘林)锡龄(兼嗣南周南茂)锡爵(兼嗣南盛南裕)南茂(出嗣腊源)南高兼嗣子南盛――锡爵――兴元兴泰(继南裕公派下)兴周兴汉――国巨(福森)兴祚(字长根)兼嗣子南和――锡蕃兼嗣子南裕――锡爵――兴泰(字金黄)兼嗣子嗣子华源――南周――锡龄――兴成(字遗根)南洪嗣子兼嗣子腊源――南茂――锡龄兼嗣子元魁――南珍――锡昌――兴基(字宝清)兼嗣南鹏南洪南瑞――锡方――兴义(继南鹏公派下)继南鸿公派下兴邦――国繁(字木林)国华(字瑞林)国才(字森林)兴庠锡祺――兴仁――国耀(字坤华)兴家(字盘生)兴业(字佑生)锡昌(兼嗣南珍南球)南球(兼嗣曾魁三魁)兼嗣子蟠魁――南鹏――锡方――兴义(字土根)...
· 阿戈什蒂纽·内图
生平1922年,内图生于安哥拉本戈省。早年曾到葡萄牙学习医学。1979年,因患癌症逝世于苏联莫斯科的一家医院。参考文献
· 中国古代的射箭运动
明代佚名作《明宣宗行乐图》中“射箭”图卷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青铜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它们各有各的意义。白矢是要射透箭靶。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
· 中国古代的射箭运动
明代佚名作《明宣宗行乐图》中“射箭”图卷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青铜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它们各有各的意义。白矢是要射透箭靶。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
· 德国战车
历史成立与早期(1994年以前)乐团是由吉他手RichardZ.Kruspe所成立。1989年,他逃至西柏林,并组成乐团OrgasmDeathGimmicks。这段期间,他受到美国音乐的影响,尤其是Kiss。在柏林墙倒塌之后,他回到施威林,当时的TillLindemann是当地的编篮工,并在FirstArsch乐团担任鼓手。当时,Richard与TheInchtabokatables乐团的OliverRiedel、DieFirma的Christoph"Doom"Schneider住在一起。Richard意识到之前的音乐并不适合他,他想要一种结合机器和吉他的音乐。于是三人开始一同创作,但Richard发现同时创作音乐和歌词非常困难,因此说服TillLindemann加入德国战车。Richard第一次发现到Till是某次无意中听到他在工作时唱歌。1994年的柏林举办一场业余乐团的竞赛,获胜者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