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青州之战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9
转发:0
评论:0
青州之战,北魏天安二年(宋泰始三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泰始五年,469年),在宋
  北魏天安二年(宋泰始三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泰始五年,469年),在宋与北魏战争中,宋与北魏在青州(今山东临淄、青州一带)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争夺战,宋青州等地尽失于魏。

  北魏天安二年二月,北魏乘刘宋争权内乱之机,遣平东将军长孙陵等率兵开赴青州,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率骑5万为继援。慕容白曜军至无盐(今山东东平东),欲攻该城,部将认为攻具未备,不宜遽进;左司马郦范则认为轻军远袭、深入敌境,对方必以为北师疾来是为了掠地,而无暇攻城,不会有多少准备,故主张引兵伪退,出其不意,突袭无盐。慕容白曜依计而行,于三月的一天夜间周密部署,拂晓时分兵临城下,发起进攻,占领无盐,擒杀宋守将、东平太守申纂。接着,慕容白曜将攻宋肥城(今山东肥城县),郦范指出肥城虽小,但要攻占它也要费些时日,今无盐已破,不如飞书告谕,纵使不降,也会逃散。慕容白曜纳其建议,肥城守军果然弃城而逃,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并且获粟30万斛以资军需。继而又攻取垣苗、糜沟二城(今山东西部),一旬之中连拔4城,声威大震。八月,慕容白曜自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引兵攻宋历城(今山东济南),守将崔道固闭城拒魏,坚守不降,慕容白曜筑长围困之。长孙陵等率军攻宋东阳(今山东青州),守将沈文秀请降,长孙陵等入其西廓,纵兵暴掠。沈文秀见状悔怒,复闭城拒守,反击魏军,长孙陵等退屯清水以西,屡攻东阳不克。次年二月,慕容白曜攻拔历城东廓,崔道固出降。三月,慕容白曜率军进围东阳。八月,宋以沈文秀之弟、征北中兵参军沈文静为辅国将军,统高密等五郡军事,自海道救东阳。兵至不其城(今山东崂山西北),为魏军所阻,只得保城自固。魏军攻之,不克。十二月,魏军攻拔不其城,杀沈文静,进入东城西廓。魏皇兴三年(469年)正月,东阳被魏军围困三年,宋将沈文秀在外无救援的情况下,仍和士卒一起昼夜苦战,将士无一离叛。魏军继续强攻,破城而入,俘沈文秀,慕容白曜将其锁送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自此,宋青、冀之地尽入北魏。

  点评:此战,费时较长,战地广阔,争斗激烈,以北魏获胜而告终。北魏将领尤其是慕容白曜,在行军作战中能够虚心听取部将谋士的意见,把握全局,择利而为,谨慎用兵,加上魏军各部密切配合,因而取得子一连串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青州府
注释
· 青州康姓源流
青州北关,有一个庞大的康姓家族。他们与全国各地的康姓,均不同宗,甚至其先祖还不是汉人。原来,这里有一段风云际会的秘史。明朝英宗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事情。塞外瓦剌人也先,率军南犯大明。正统皇帝朱祁镇,受太监王振怂恿,带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陷入埋伏,全军覆没。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人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也先挟持正统皇帝威胁大明,并带其进攻北京。朝中皇帝虚位,敌军威逼京城,形势十分危机。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为国家利益着想,便拥戴正统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上皇位,年号改为“景泰”。与此同时,由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经过殊死搏斗,终于获取胜利,保住了北京,保住了大明。明朝重立君主之后,也先即感到,再继续拘禁正统皇帝已无意义。如果将其放回,还可引起两个皇帝争位,造成大明朝廷内讧。于是,也先就于一年之后,遣使议和,准备送还英宗。而今要迎回老皇帝...
· 青州市
历史沿革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西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建广县城,在今日青州市区西南。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临菑。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西道宣...
· 青州刺史部
名称由来“青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青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云:“东方海隅,青州,齐也。”《太康地记》曰:“少阳色青,岁始事首,即以为名,其地东北据海,西距岱。”西汉青州刺史部西汉时,领齐郡、济南郡、济北国、平原郡、千乘郡、菑川国、高密国、北海郡、胶东国、东莱郡10个郡国。东汉青州刺史部东汉时,领济南郡、平原郡、乐安国、北海国、东莱郡、齐国、乐陵郡7个郡国,东汉末置长广郡。出处注释^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参考资料书籍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
· 从氏郡望青州
历史沿革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秦统一天下,置齐郡。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