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汪曾祺不为人知的二三事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5
转发:0
评论:0
汪曾祺不为人知的二三事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辞世。二十年过去了,很多读者依然深深地怀念他。汪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辞世。二十年过去了,很多读者依然深深地怀念他。汪曾祺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更多的是细水长流,随遇而安。正如沈从文所言,汪曾祺是“大器晚成,宠辱不惊”。

  斯人远去,其文永流传。怀念汪曾祺,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汪曾祺。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在整理出版新版的《汪曾祺全集》,并将于今年年底推出。这套全集不仅纠正了以往版本中的诸多错讹,还新收了为数不少的佚文佚信。

  笔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汪曾祺全集》的一位编辑,在整理过程中,记下汪曾祺少为人知的二三事,以示纪念。

  汪曾祺的1980年

  汪曾祺最早被广大读者熟知,是因了1980年的那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受戒》。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创作了为数不少的作品,只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伴随着《受戒》的成功,汪曾祺开始在文坛走红,紧接着作品一发不可收,最终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当时,汪曾祺已满六十岁,花甲之年“出名”绝非意外惊喜,实则水到渠成。

  对汪曾祺而言,1980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年份。较之“文革”结束之后的最初那几年,汪曾祺那年的心境要好得多。当时的汪曾祺,生活归于平静,于是他也有了重新拿起笔来的冲动。

  当年一月,他创作短篇小说《塞下人物记》,后发表在《北京文艺》(《北京文学》前身)1980年第9期。三月,迎来他的六十岁生日,当月创作小说《黄油烙饼》。五月,重写小说《异秉》,文末写着“一九四八年旧稿,一九八○年五月二十日重写”。除此之外,汪曾祺还写了《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与友人谈沈从文》、《果园杂记》、《裘盛戎二三事》等散文作品。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似乎都为《受戒》的“横空出世”做着铺垫。

  《受戒》完成于1980年8月12日。一开始,只是在北京京剧团内部传阅,汪曾祺的同事杨毓珉读了之后感觉“味道十分迷人,可是回头一寻思,又觉得毫无意义”。在北京文艺界的一次座谈会上,杨毓珉说起最近他们单位有人写了一篇“味道十分迷人”的小说。这番话恰巧被当时《北京文学》的负责人李清泉听到,于是李清泉委托杨毓珉请作者把稿子寄到编辑部。

  散会后,回到单位李清泉还不放心,特意叮嘱了《北京文学》小说组的同事。过了一段时间,汪曾祺把《受戒》寄到《北京文学》,并随附了一纸短简,其中写道:发表它是要胆量的。面对这样一部“味道十分迷人”的作品,李清泉“手里拿着《受戒》也不是不认真端详,无奈正面看,反面看,斜侧着看,怎么也产生不出政治联想,看不出政治冒犯,反而觉得这回鼓足了胆量也白扯。”(李清泉《关于种种》《北京文学》1987年第9期)

  凭着“艺术的胆量”,李清泉毫不犹豫地签发了《受戒》。作为《北京文学》1980年第十期“小说专号”中的一篇,《受戒》甫一面世,就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正如汪曾祺所言:“《受戒》的产生,是我这样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的各种感情的一个总和。”

  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绝对让人眼前一亮。最终,《受戒》荣获《北京文学》当年的优秀短篇小说奖,汪曾祺也开始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正如李清泉所言:“《受戒》又有点像投石问路,心地踏实了,才好照着他认定的路子继续翱翔。”《受戒》发表之后的种种利好局面进一步激励了汪曾祺,“老夫聊发少年狂”,汪曾祺的创作才能喷薄而出,《岁寒三友》、《大淖记事》、《故里三陈》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接连问世,一个被埋没了多年的作家最终浮出了历史的地表。

  西南联大“好同学”

  《受戒》的发表,离不开李清泉的慧眼与胆识。同时,也不能忘记杨毓珉的功劳。正是杨毓珉“味道十分迷人,可是回头一寻思,又觉得毫无意义”的那番话引起了李清泉的极大兴趣,间接促成了《受戒》的面世。对此,李清泉曾坦言“一个在轰轰烈烈中,度过了一生或半生的人,容易把意义都集中于轰轰烈烈,以此去看待别样的事物,这是一种可以体谅的心理情绪积淀”。

  杨毓珉之所以觉得《受戒》“毫无意义”,这与他的一生几乎在轰轰烈烈中度过有莫大的关系。而至于“味道十分迷人”,则是因为《受戒》写的是“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写的是中国人的人情、人性、人之欢娱,写的是他和汪曾祺都曾亲身经历过的最质朴最美好的情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记我曾祖的二三事
记我曾祖的二三事我曾祖魏培勤,生卒年月不详(大体是清咸丰或同治年间生人),但他的故事却被盛传。现将脍炙人口的二三事叙述如下:一、老师考出他能过目不忘。在读书时他除课堂上认真听讲外,课下老师没见过他学习,可每次提问他都回答的很对。觉得很奇怪,就想考考他的本领。有一天,老师找他说,我想看看你的聪明能达到啥程度行吗?他点头同意。老师用针锥扎了一针锥书,说限你多少时间都背诵下啦,他又点头。老师心想这怕是你完不成吧,没想到的是他在该完成任务的前一个时辰又去玩。到点后老师叫背那就背那,一字不差,不认得的字能写出来,老师惊呼:'你有过目不忘之能‘。二、老板送书。据说该换新书啦,可家里没钱买,他去阿城书局看书,一大早就到啦,第一个进去,中午没吃饭,下午快关门啦,老板问他你看了这么多书到底要不要啊,他回答说我不用要啦,都会啦。老板不信,说我指那里你背里,要如你所说都能背下来我就把你看的这些书全送你。’当真‘...
· 张飞二三事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两书皆引自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可奇怪的是,出于同一本书的同一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记载。[吕布传]所引,曰“益德杀豹”;[传]所引,却曰“张飞欲杀之”。怪不得陈先生于两传中对此事支字不提,敢情他也不知道该采取哪种说法。依愚意看来,不如综合两说...
· 童双春二三事‏
童双春二三事‏我和著名滑稽艺术家童双春是老朋友了,我们的相识还是在50年前。1963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同年12月我即参加工作队下乡去川沙搞“四清”,先是在川沙高桥、城镇公社。1964年,市文化局系统的大批人员到川沙参加“四清”,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复担任工作团团长。我被调到城镇公社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队,与上海滑稽剧团的同志编在一起。当时周柏春、袁一灵、笑眯眯、吴媚媚、夏萍等老艺术家都在,严顺开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滑稽剧团来,王辉荃当时还是学员。我与童双春、李双俊、周彬等在一个组,我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童双春颇为勤劳。在川沙时,我们住在“龙江码头”一家农民家里,房东是一位年纪较大的老阿奶。童双春见房东老阿奶用水不方便,就经常帮老阿奶挑水。我们还创作了一些小节目,为群众演出。我记得童双春创作、演出过一个独角戏《新风赞》,他运用在农村生活积累的素材,在作...
· 张飞二三事
一、“杀”与“欲杀”。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先主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两书皆引自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可奇怪的是,出于同一本书的同一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记载。[吕布传]所引,曰“益德杀豹”;[先主传]所引,却曰“张飞欲杀之”。怪不得陈先生于两传中对此事支字不提,敢情他也不知道该采取哪种...
· 崔大师二三事
崔家坪旧时有一位大师,住在村里的龙尾峁下,具有高超的法力,人称崔大师。有一次,外村里的一群武棍纠结起来,要和大师来一比高下。大师让村民把艾叶揉成一条一条的“艾腰子”,摆在街外。待到这群武棍到来后,大师把咒语一念,这些“艾腰子”都变成了一条一条活蛇,向他们扑去,吓得这伙武棍逃跑了。崔大师的岳父家是财主,种了好多地,秋收时财主请亲朋好友去给他收庄稼,崔大师也去了。崔大师对众人说,你们在地里收拾,我往家里背,众人说行。于是他白天便在岳父家里睡大觉,到了晚上,他使法术,让一群鬼往家里背庄稼,晚上人们只听见“咚”、“咚”的从脑畔上往下撩庄稼,第二天起来一看,白天人们收拾下的庄稼,已经全部放到了院子里。崔大师有时晚上出去游览,就让小鬼们抬着他走。有一次,小鬼们抬着他游了一夜,眼看快天亮了,他还不说回家。因为鬼在天亮之后就不能活动了,所以他们很着急,再三催问他回不回家,他还是不说要回家。几个小鬼商量了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