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最牛“枪手”:一场替考八人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4
转发:0
评论:0
古代最牛“枪手”:一场替考八人 ,考官出题要“锁院”锁不住那只行贿手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

  考官出题要“锁院”锁不住那只行贿手

  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

  主角:唐伯虎、唐伯虎好友徐经、文人汪大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许琼告诉记者,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朝廷规定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

  但官民勾结泄露考题的事情还是发生过。明代弘治年间就发生过一件事,还牵扯到江南才子唐伯虎。1498年,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一年后,他与同乡好友徐经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徐经花重金买通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试题目。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两人酒后兴致上来,还拿手里的题目考问他人。会试进行以后,有人发现所出题目与他们说的一模一样,将此事告发。程敏政被关进了监狱,唐伯虎和徐经等被剥夺了举人的名分。这件考题泄露案坊间有很多种说法,有说唐伯虎只是跟着徐经去程家串门,并没有贿赂考官之举,是被人打了小报告而受到冤枉。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徐雁平老师说,到清代时,为防止各个考官在考前与人串通,朝廷会按各省省会离北京的远近及其所需日期,于考前不同时间派出考官。

  “尽管制度严密,但总有漏洞,有些考生可以根据考官的来源猜测考题。”徐雁平说,各地考官来自哪里是不对外公布的,但仍有上层人士能够打探到消息。如果考生知道本次的考官是谁,便可以进一步探知他为人做学问的专长兴趣,然后再琢磨考官以往所出试题。徐雁平举例,清代文人汪大燮致族弟汪康年的信中记载了揣摩考题的秘密:“倘主试为师门中人,恐李木斋到浙,大约必有此题……”他还提醒弟弟要携带《元秘史》。

  有人专吃“考试饭”考前热卖“真题”

  今天的学生在考试前常常陷入题海,走进书店,“真题”“模拟试卷”“作文选”……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古代有这样的补习材料吗?喜欢古装剧的观众立即会告诉你这是真的,因为不少电视剧都有考场外书商贩卖历年“真题”的剧情。这回,电视剧没骗人。

  主角:清代文人吴光槐

  徐雁平告诉记者,不少史料中都记载,在科考前,各地的书商便闻风而动,编写考试用书。比如,明清时从“四书五经”中取题考八股文,编书的内容就是早些年的八股文,还有删节版的四书五经、往年的考题,等等。在科考之前,书商赶到省会城市去卖,甚至有江南的书卖到了山西去,大约一两银子一本,“在今天看来,那都是畅销书。”

  徐雁平说,编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赚钱,有些确实由作者本人编写,有些人还盗用专家的名;还有人出版这样的书是为了出名,像有些富商,附庸风雅,请来两个穷书生编写,再署上自己的名字,个人的名气便随着考题大热了。

  在明清小说中,对此也有着墨。南京大学研究明清小说的苗怀明老师说,《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出了《历科墨卷持运》。这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作文选”,不仅有历年的作文选编,而且还有点评。马二先生虽然科场不利,但靠着这份事业衣食无忧。

  也因为有“作文选”,便出现了“背范文”的现象。记者查阅《清代江西乡试研究》,上面记载乾隆五十四年,江西乡试副考官翁方纲向皇帝禀报,坊间常有编辑《经书拟题》、《套语策略》等类书籍,于临场时刊刻发卖,皇帝下令禁止,在《钦定科场条例》中规定,坊间刊卖经书,必须是“全经”,不能是删节版的“删本刻版”,因为坊刻的泛滥已经为考场夹带和背诵旧文提供了可能。

  徐雁平说,清代文人吴光槐就是因为背范文遭殃的。他在乾隆三十年参加乡试,荣摘桂冠,但是发榜后不久就被人揭发是抄袭。根据他的口供,他第一场考试的第一篇八股文,因为读过江南举人夏秉衡的考卷而抄袭。虽然第二、三篇文章及第二、三场考试都是他亲自写的,但最终还是被革去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最牛的“枪手”:温庭筠一场替考8人
考官出题要“锁院”锁不住那只行贿手剧情: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主角:唐伯虎、唐伯虎好友徐经、文人汪大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许琼告诉记者,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朝廷规定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但官民勾结泄露考题的事情还是发生过。明代弘治年间就发生过一件事,还牵扯到江南才子唐伯虎。1498年,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一年后,他与同乡好友徐经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徐经花重金买通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试题目。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两人酒后兴致上来,还拿手里的题目考问他人。会试...
· 史上的“最牛枪手”温庭筠:唐朝大诗人如何替考
现在的高考放在古代,也就是科举。古代高考作弊吗?那是当然!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达官显贵们对主考官的打招呼,荐门生——当然也不排除主考官的主动献媚,直接贿赂主考这样的雕虫小技就更不用提了。网络配图另一种,就是枪手,特别提供一条龙替考服务,专门欺负古代没有身份证和照片。晚唐时期,诞生了历史上最出名的枪手——大才子温庭筠。温才子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文思超捷,才华横溢。但他三观不好,爱赌爱嫖,行为浪荡,还常把嫖娼感受写成“花间艳词”,四处传唱,恶劣影响直追木子美。网络配图小温考试绝对是做枪手做到成瘾,通过成全他人的成功来找到乐趣。一经小温传授,必定高中,一时,科场闻名,他家每到考试,必定门庭若市。后来,考官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在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会试中,考官为了防止小温“出枪”,特地安排他坐在主考办门口,作为重点看护对象。眼见小温施展不开小纸条,...
· 解密:中国最牛的“枪手”如何“作案”
为了应试,除了“补习班”外,在古代还有什么与考试挂钩的谋取商业利益的行为?当下广为流行的猜考题、卖真题,是否也是自古有之?今天严打的泄露考题、考场作弊,在古代是否早有前科?又有哪些名人曾被牵扯其中呢?五花八门的古代考试故事,就像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古装荒诞剧。考官出题要“锁院”锁不住那只行贿手剧情: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主角:唐伯虎、唐伯虎好友徐经、文人汪大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许琼告诉记者,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朝廷规定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但官民勾结泄露考题的事情还是发生过。明代弘治年间就发生过一件事,还牵扯到江南...
· 清代科举“替考露馅”:考生和枪手戴枷示众一个月
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考生作弊的案例。原江南贡院馆长、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周道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考生为了鱼跃龙门挖空心思,如用两根老鼠胡须书写夹带纸张、还有光绪壬辰年石印的作弊奇书——《增广四书备旨》,曾被世界吉尼斯纪录列为中国版面最小、文字最多的古版书籍。考生入场,连饽饽都要切开检查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周道祥告诉记者,古代科举考试也有贿赂监考官、雇枪手和夹带这样的作弊手段,“但科举检查制度比现在还要严苛。”清代,江南贡院举行乡、会试期间,如果考场附近有居民连放爆竹、纵放信鸽、抛掷砖瓦等,都有配合考生作弊的嫌疑,要按罪问处。如果发现找了“枪手”,“枪手”与考生都要戴枷在考场门前示众一个月。后来,康熙皇帝又出了新规,“考生入场,皆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到了乾隆年间,在一次乡试考场上,因担心被搜查而逃散的考生达到两千多人。在江南贡院门外,被抛弃在墙角路边的蝇头小卷不...
· 中国古代最牛的两位落榜生是谁?
古代的“高考”也是这样,一朝金榜题名,全家欢乐开怀。不过,古代考生似乎比现代考生要看得开,他们更会“认命”。考不上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复读,继续十年寒窗苦,来年再考。如唐代文学家韩愈便是这样,后来终于考中。如果家境允许,想考到什么时候就考到什么时候,甚至抱孙子进场,运气好的话,也许能如清人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那样,在胡子发白时中个举人。据《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清代湖北便有这样的一位考生,到70岁了,连个秀才也未考中,还是一名“童生”。但考试情结很深,年年不中年年都会参加“院试”,这院试相当于现代高考前的预考,通过了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科举考试。这位古代湖北考生的应试匠技巧非常老道熟练,令晚辈叹服,但就是考上不,没有老范进那样的运气。复读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没有恒心和决心,似乎很难支撑。于是有的考生考不上后,干脆选择放弃,好好耕种家里祖上留下的那二亩薄田,或是凭之乎者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