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杭州绳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魔术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1
转发:0
评论:0
杭州绳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魔术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王永平14世纪来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王永平

  14世纪来华游历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04-1377)在访问杭州时,观赏过一个神奇的魔术——通天绳技,这个魔术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来的,并传播到日本和欧洲等世界各地,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范例。

  杭州绳技:伊本·白图泰笔下的神奇魔术

  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他曾于元顺帝至正六年至八年(1346-1349)游历了中国,并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留下了相关记载。他是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又循海路北上到达杭州的。他在杭州受到执政官的热烈欢迎,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席间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魔术:只见魔术师抛绳于空中,绳便扶摇直上,直到绳端消失在空中。然后他让徒弟缘绳而上,爬着爬着就不见了。魔术师连喊三声,却无人答应。于是便生气地抄起一把刀,顺绳而上,也不见了。一会儿那孩子被大卸八块,丢了下来。之后,魔术师也气喘吁吁、满身血污地凌空而降,拜倒在执政官面前。执政官下令赏他。他把孩子的肢体捡拾拼凑到一起,用脚一踢,那孩子便毫发无损地腾地站起。伊本大惊失色,这时有人安慰他说:“哪有什么腾空、落地的残肢,只不过是戏法而已!”

  这个魔术是由绳技-肢解两部分组成。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记载了一个大致相同的故事《偷桃》,在主要情节上与伊本所见高度相似,如表演者都是抛绳于空中、缘绳而上,都有小儿断肢再续的情节,所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在具体细节的刻画上又稍有不同,如增加了偷桃情节,成为绳技-偷桃-肢解模式,另外表演者由师徒改为父子,并且小儿被肢解不再是由其父缘绳而上所为,而是由于在天宫偷桃为“监者”所发觉而遭肢解,这样处理更符合中国人的伦理亲情观念。

  显然,从伊本·白图泰眼中的神奇魔术到蒲松龄笔下的《偷桃》故事,中间应该还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就在明代。

  方朔偷桃法:明代偷桃类绳技的大量涌现

  明代涌现出了大量偷桃类绳技故事,其中与蒲松龄故事最为接近的是钱希言(约1612年前后在世)在《狯园》中所记载的一个《偷桃小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小儿攀缘而上的是由无数根递相互接的木棍,而不是缘绳,其它情节基本相同,甚至连题目也相似,所以蒲氏《偷桃》应是钱氏《偷桃小儿》的翻版。

  不过,钱氏所记也是根据同时期人宋懋澄(1570-1622)提供的故事素材敷演而成的,在宋氏著作《九龠集》中有一个《蟠桃宴》的故事,发生时间、地点、情节都与钱氏雷同,如讲述的都是广州官员项双溪于冬月过生日,有术士(幻士)携小儿表演天宫偷桃献寿,遭天狗所吠等情节。所以钱氏所书系来自宋氏。

  此类故事还见于同时期的王同轨(约1620年前后在世)、冯梦龙(1574-1646)等人的著作中。王氏《耳谈》中有一个《河洛人幻术》故事,发生地鄂城在今湖北,发生时间略晚于宋、钱二氏所记,表演者既不是师徒,也不是父子,而是一对走江湖卖艺的夫妻,属于偷桃-肢解类绳技模式。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方朔偷桃法》,在这个故事中,通天用的道具由绳和竿变成了天梯。

  偷桃故事是古代通俗文学作品中经常敷演的文化母题之一,它是西王母故事、东方朔故事和仙桃故事在汉魏时期的有机结合。由于仙桃传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所以偷桃故事与祝寿文化相结合,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杂技魔术表演的常见形式之一。

  可以推断明代中后期涌现出来的大量的偷桃类绳技故事,成为清代蒲松龄创作《偷桃》故事的直接源泉。

  唐代嘉兴绳技:伊本·白图泰所见神奇魔术在中国的最早源头

  伊本·白图泰在杭州所看到的神奇魔术的最早记载,源出于唐代皇甫氏(约为唐武宗前后人)《原化记》中的《嘉兴绳技》。此故事与伊本眼中的杭州神奇魔术的前半部分绳技颇多相似之处,应该是该魔术在中国最早的原型。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唐玄宗下令举行大酺(聚饮欢庆)活动。当时嘉兴囚徒就表演了这种特殊的通天绳技。只见表演者将绳抛向空中,绳便垂直而上,直至不见,然后囚徒缘绳而上,也不见了踪影,趁机逃脱了囚笼。

  将此绳技与伊本·白图泰所看到的神奇魔术对比,可以发现在掷绳空中、缘绳而上、身影消失等几个重要环节上竟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嘉兴绳技正是伊本·白图泰在杭州所看到的神奇魔术在中国的最早源头。

  盛唐之后,这种绳技继续在中国流传。约生活在两宋之际的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在仁宗庆历年间,在颍州(今安徽阜阳)观赏过这种奇技。据守衙排军说,他在当兵戍防时,也曾经见过类似的表演,可见晏殊所见此类魔术在宋代并非孤例。

  然而,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很多人把这种奇技当作“妖术”来看待。殊不知这种奇技却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神奇的魔术。

  印度绳技: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古老幻术

  伊本·白图泰在杭州观看了这种神奇的魔术后说,“正如我在印度素丹面前所见到的那样”,说明这种绳技在古代印度也曾流行过。

  印度有一种流传了很久的古老魔术“通天绳技”,也称“印度神仙索”。早在5世纪初成书的《梵经》(又名《吠檀多经》)就提到过这种绳技。约生于5世纪的著名剧作家、诗人迦梨陀娑以及早期的宗教作家梵塔加利和桑卡拉沙理阿都曾提到过这套戏法。直到近现代,这种绳技仍不断见诸记载。印度著名魔术师卜罗图·钱德拉·索卡尔说,这套戏法在很久以前是由街头的“家社-瓦拉”(游动表演艺人)表演的。

  这套魔术有很多叙述各异的版本,但其基本说法却大致相同,都是绳技-肢解-断肢复原模式。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是由魔术师和动物共同表演的,即由魔术师驱赶各种动物,如猪、豹、狮、虎等,沿绳而上,直至消失,最后将绳子拽下收置袋中,动物忽然又出现。

  从东西方众多记载来看,这其实应该是由古代印度艺人们创造出来的一套揉杂技、魔术可能还包括催眠术在内的复合型幻术。

  这种古老的印度“通天绳技”在唐代时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流传的区域来看,大都在今东南沿海一带。

  印度幻术很早就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杂技、魔术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度绳技作为一种特殊的幻术,主要是由绳技和肢解两部分组成。唐宋初传时期的绳技只是表演爬绳逃脱部分,到元代出现了和肢解幻术相结合的类型,但还保存了印度绳技表演中师徒配合的特征;到明清时期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偷桃情节,表演者也由师徒配变成了父子档或夫妻档,肢解环节也变得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伦理欣赏口味。

  这种神奇的天竺绳技还由中国东传到日本,称为“中国绳技”。由于南亚次大陆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冲,所以当这种印度绳技东传中国之时,也向西传入欧洲。在德国、爱尔兰等西方国家的民间传说中,都有关于此种绳技的描写。由此可见,印度“通天绳技”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总之,在唐代经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绳技,历经宋、元、明、清诸朝,明显可以看出其前后承续、流传、发展、演变之轨迹。这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神奇艺术魅力外,也说明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模式中不断进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杭州绳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魔术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王永平14世纪来华游历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04-1377)在访问杭州时,观赏过一个神奇的魔术——通天绳技,这个魔术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来的,并传播到日本和欧洲等世界各地,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范例。杭州绳技:伊本·白图泰笔下的神奇魔术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他曾于元顺帝至正六年至八年(1346-1349)游历了中国,并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留下了相关记载。他是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又循海路北上到达杭州的。他在杭州受到执政官的热烈欢迎,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席间表演了一场精彩的魔术:只见魔术师抛绳于空中,绳便扶摇直上,直到绳端消失在空中。然后他让徒弟缘绳而上,爬着爬着就不见了。魔术师连喊三声,却无人答应。于是便生气地抄起一把刀,顺绳...
· 印度魔术---通天绳你见过吗?
魔术相信大家都见过,比如在春晚上刘谦的魔术。还有很多,见过的,没见过的。今天小编要来说的这个魔术名叫“通天绳”。传说原自中国道家,最后传到印度,就变成了印度通天绳,具体无从考证。今天我们来看看通天绳表演如下:表演者拿着一个箩筐,还有一段绳子放入箩筐中,只见表演者手拿锣鼓敲敲,口中默念咒语,绳子就笔直升空了,在过来一个小孩直接顺着绳子爬了上去!一切看起来非常玄乎!简直就是天外神技!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咒语又是什么呢?我来为大家解释一二:如上图,地下有暗室,暗室有助手等待信号,然后把抱着铁棍的绳子通过箩筐中心的机关升上去,信号则是表演者手中的锣鼓,锣鼓一响,就是信号发出了。我们再来看表演现场的截图:这是表演之前,把绳子盘着放入箩筐里的高度。为什么盘着放呢?那是为了不挡住箩筐中心的机关。再看下图:这是绳子升起来之后箩筐里绳子的高度,就是一样高的,所以答案随之揭晓。其实我觉得一个魔术出来后,...
·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汉朝海路北通朝鲜、日本。西汉时期,中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南从日南郡、徐闻郡、合浦郡通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东汉时期,“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161年至180年)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这是历史记载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第一次往来。印度商人由海路经苏门答腊、马六甲来中国、运丝绸往印度、罗马。三国、两晋、南朝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来到东吴,献琉璃。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黄武五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法显陆上从西北丝绸之路西行到印度,从印度东海岸海上归国,由印度多摩利底经狮子国、耶婆提、到山东牢山。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波斯、天竺、狮子国、扶南、婆利。隋、唐、五代初唐时期{即高宗龙朔元年(662年)},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以管理海上贸易,作用即...
·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有哪些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时期与世界的其他地区进行经济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一条海上重要通道。关于它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海上丝绸之路据相关资料的表明,在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在西汉时期的时候,南方的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的海路就已经开通了。在汉武帝时期,由于汉武帝成功灭掉越国后凭借着海路从而拓宽了海上贸易规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得于真正兴起。在《汉书-地理志》这本书中就记载过当时的海上贸易航线:主要从徐闻、合浦这里出发,途中经过南海从而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以及孟加拉湾,最后在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关于这一记载,可以说是目前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录。记得在东汉的时候还曾记载过于罗马帝国的第一次海上丝绸之路的往来,其中说道:当时东汉的商人通过海路来到广州进行贸易,主要...
· 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
原文标题: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曾打造世界领先的“神舟”号核心提示:宋元时期,明州(庆元)港为我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当时明州两次奉旨打造“神舟”号,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原题:水下考古,寻找宁波的“东海一号”20多年前,沉没于南宋初年的古船“南海一号”在广州现身,一度引发人们对古航海时代的追忆,也成为广州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最大筹码。但在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处遗址中,唯独在宁波发现的遗址和文物全部来自陆地,没有来自水下的文物、遗址的印证。广州的此次发现,引发宁波人的思考:阿拉宁波的“东海一号”在哪里?1998年12月,我国第一家水下考古工作站入驻宁波,宁波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开始。喜报频传:从1998年起,截至2008年底,宁波共发现4条古沉船。另外,1995年在象山滩涂边发现的一条沉船,经考证,为近700岁的明初海船,这也是宁波目前发现的最大古船,在国内也十分少见。水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