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官场上的家奴与长随

2017-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9
转发:0
评论:0
清代官场上的家奴与长随 ,作者: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潘洪钢还是从《水窗春呓》所讲的户部小吏向大帅福

  作者: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潘洪钢

  还是从《水窗春呓》所讲的户部小吏向大帅福康安要钱的故事说起:小书吏要把一张名片递到福大帅手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为此前后花了十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么,他这些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这就涉及到了清代中另外一类人,就是官员的家人与长随了。他要见这位炙手可热的大帅,要把名片递上去,先要过的就是家人、家丁这一关。

  官员的家人与长随性质上虽属于“官员仆隶”之列,却也在官僚体制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说官员的家人与长随,其实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真正的家中奴仆,是侍候官员家庭或家族的人,他们照料官员及家属在家中的生活起居,与外界一般联系不多;第二个层次就与挂钩了,他们是随主人赴任到官衙的长随、家人、门子、跟班等等。以地方州县官府来说,官衙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部主要是三班六房和差役等人,内部则主要是官员与师爷所在的地方。内外两个部分怎样联通呢?就要靠这些所谓长随、家人、门子了。性质上他们虽属于“官员仆隶”之列,却也在官僚体制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中,与官员沾上一点关系都是非同小可的荣耀,家奴、家人、长随之类是官员的贴身人物,虽然没有什么法定身份,其影响力却是非同一般。他们甚至会成为官员身边的重重黑幕,成为官僚体制中的一个毒瘤。也正因为如此,吏部那书吏要进见福大帅才会花去十万两的巨款。

  高官显贵的家奴、奴仆为害一方,在京城中体现较为明显

  为害较浅的,如书吏要花钱的第一关口,就是高官显贵府邸的“门子”了。这种门子与地方官衙中交通内外、不看门的“门子”不同,他们是真看门的。清人刘体智《异辞录》中说:“京师贵人门役,对于有求者,辄靳之以取利。”虽是家人奴才中地位至低之人,你想要进门,要看你手头是否宽裕、出手是否大方了,否则,进门的第一关你就过不了。

  为害至巨的,则如贴身奴才、府中管事之类。清礼亲王昭梿著《啸亭杂录》卷九,回忆了他自己家族祖上,在康熙时期有一个豪横的奴才叫张凤阳。说是王府奴仆,但这个张凤阳却可以交接王公大臣,当时著名的索额图、明珠、高士奇请客,张凤阳都能成为座上客。六部职司、衙门事务,他都能插得上手,势力极大。当时京中谚语说:“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其任之暂与长,问张凤阳。”把这个王府家奴与当朝大员索额图、明珠相提并论。一次,张凤阳在郊外路边休息,有个外省督抚手下的车队路过,喝令张凤阳让路,张斜眯着眼说,什么龌龊官,也敢有这么大的威风。后来,不出一个月,这个高官果然被罢免。更有甚者,一次,昭梿的外祖父,也是旗内大族的董鄂公得罪了张凤阳,张竟敢带人去其府上,胡乱打砸一通。礼亲王终于没办法了,把这事告到了康熙帝那里。康熙回答说,他是你的家奴,你可以自己治其罪嘛。王爷回府,把张凤阳叫来,命人“立毙”于杖下。不一会,宫中皇后的懿旨传来,命免张凤阳之罪,却已经来不及。老王爷杖毙了张凤阳,京中人心大快。

  这个张凤阳,是主人亲自出手才得以治罪。清王朝对此类事,也有惩处。但多数时候,是在这些奴才的主子身败名裂后,在其主子的罪名中加上“家奴逾制”等等罪名。如:雍正时权臣隆科多的罪状中,第二条大罪就是“纵容家人,勒索招摇,肆行无忌”。年羹尧的大罪中有两条与纵容家人有关“家人魏之耀家产数十万金,羹尧妄奏毫无受贿”;“纵容家仆魏之耀等,朝服蟒衣,与司道、提督官同座”。嘉庆初年,惩治乾隆时权臣和珅,其第二十条大罪是:“家人刘全资产亦二十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家奴之流横行霸道,但毕竟没有合法理由和身份,只能是狐假虎威,离开了主人的威势,一个小小知县也能治得住他。但就整个清代而言,他们仍是官场乃至社会一害,民间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家奴与长随当然也有一些干练之才,但就其总体情况而言,这个群体对社会政治与下层百姓为害甚巨

  至于长随之类却又与家奴不同。清代的长随,尤其是州县衙门的长随,始终是地方官员私自雇佣的一种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作为一种行政力量而存在的。以人数而言之,长随数量极为庞大,虽然制度上明定了限额,但实际上一州一县往往达数十百人之多;以职能而论,州县所有行政事务,无不有长随家人参与其中。有学者做过统计,长随虽有门上、签押、管事、办差、跟班五大类别,而实际事务中,举凡衙门事务,都离不开长随等人的具体承办。

  长随最盛之时,在乾隆至嘉庆时期。清钱泳《履园丛话》中说:“长随之多,莫甚于乾嘉两朝;长随之横,亦莫甚于乾嘉两朝。捐官出仕者,有之;穷奢极欲者,有之;傲慢败事者,有之;嫖赌殆尽者,有之;一朝落魄至于冻饿以死者,有之;或人亡家破男盗女娼者,有之。”与家奴不同的是,他们是官僚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之相同的是,他们与官员本人的联系较吏胥密切得多,凡事借官之声威,办事有力,而为害也大。很多时候,其中很多人借主官之名,混迹于官场,借公事肥私。

  长随们“往往恃其主势,擅作威福”。一个典型事例是,道光间,安徽巡抚王晓林手下“门丁”陈七“小有才干”,深得主子信任,揽权舞弊,在官场上声威很大。这个陈七家里生了公子,官场上所有大小官员,都要前往恭贺。王巡抚在皖时间较长,而这个陈七也借机发了大财。咸丰时竟也花钱冒名捐了个官来做,俨然一副士大夫气派了。

  家奴与长随当然也有一些干练之才,但就其总体情况而言,这个群体对社会政治与下层百姓为害甚巨。当主子强干时,他们也许就只能供杂役、办差事而已,而多数时候,搜刮民财、为害一方仍是其主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代清代官葬:千年礼制的演变与对比
中国古代,官员的葬礼不仅是个人哀荣的体现,更是社会等级制度和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将从汉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出发,探讨古代官员葬礼的异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汉朝官员葬礼汉朝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时期,其官员葬礼制度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糙到精细的演变过程。西汉初期,由于新朝初建,国力尚弱,官员葬礼相对简单,主要以钱财赏赐为主,帮助官员家属料理丧事。据《汉书·礼仪志》记载,高祖刘邦时期,对于去世的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员,朝廷会赐予一定数量的钱帛用于丧葬。随着汉朝统治的稳固和国力的增强,官员葬礼制度逐渐完善。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彰显帝国的威严和国力,武帝大力推行礼制改革,其中就包括官员葬礼的调整。他规定,对于特别有功的大臣,可以赐予“黄肠题凑”的殊荣,这是一种极高规格的葬礼,用黄色丝绸包裹棺椁,并在墓碑上刻上功绩。著名将领霍去病就享受了这种待遇,其墓葬规模之大、随葬品之丰富,至今仍为人称道。进入东汉时...
· 清代官员涂官俊
涂官俊(1838-1894),字劭卿,江西东乡人。清代官员。历任陕西、富平、泾阳(两任)、长安、宜君等县知县。在任期间,劝农桑,兴水利、凿井抗旱,政绩裴然。光绪二年进士,截取知县,发陕西,署富平、泾阳、长安诸县。补宜君,山邑地瘠民朴,官此者多不事事。官俊劝农桑,兴水利,成稻田数百亩。躬巡阡陌,与民絮语如家人。调泾阳,历官皆有声。凡两任泾阳,政绩尤著。初至,值回乱后,清积讼千馀,庶政以次规复,期年而改观。龙洞渠,故白渠也,官俊倡言开F,众议以工钜为难,独毅然为之。由梯子关而下,水量增三分之一,复於清冶河畔修复废渠二,水所不至者,劝民凿井以济之。先后增井五百有馀,无旱忧。泾民多逐末,不重盖藏,义仓无实储。官俊谓积谷备荒,莫善於年出年收。躬诣各乡劝谕捐谷,严定收放之法,民感其诚,输纳恐后,仓皆充实。十九年(1893),旱荒,全活凡数万人。编保甲,捕盗贼,地方靖谧。官俊故绩学,立宾兴堂,置性理、经...
· 清代文官补服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本图为文官补服。
· 皇太极与金台石战场上的舌战
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的格格,努尔哈赤的宠妃孟古。本是秦晋之好的两家人却为了地盘而大打出手。叶赫曾纠集九部军队,妄图置努尔哈赤于死地。而努尔哈赤在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十九日,率大军进攻叶赫。他兵分两路进攻叶赫东西二城。皇太极与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率精锐兵西向进攻布扬古的老巢叶赫东城。努尔哈赤亲自带军攻打叶赫西城,叶赫西城又称叶赫山城,依山而建,共有一道木棚、四道城墙。城内外大壕三道。禁城中是一座八角高台。后金军焚毁棚城,攻破外城,金台石率叶赫军据险顽守内城。后金兵发起猛烈进攻,叶赫兵奋力抵御,两军激战,矢发如雨。后金八旗劲旅持盾并列向前,直攻到城下,城内的兵登上城头射击。后金兵一部分在重甲上再披上绵甲,冲锋在前,一部分人披轻短甲充弓箭手,从后面射击。城内的叶赫兵顽强抵御,他们放箭,从城上投下滚木礌石。后金兵一直冲到城下,用炸药炸城。惊天动地的几声巨响,烈火浓烟中城墙倒了。后金兵蚁蜂般地...
· 王翦与羌瘣春秋战场上的生死契阔
王翦,熟读三十六计的朋友肯定不陌生他的名字。他不仅成功收复了燕国和赵国,而且极为经典的是——以逸待劳,用多余楚国几倍的军队去收复楚国。虽然他的做法让很多人不解,但李信失败而他王翦成功的结果也证明了王翦决策的正确性。以此,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此人凭借自己的能力给让王姓家族逐渐成长为当时的大家族,更是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始祖,他的后代也在令人称道的家风中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如此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会有人在支持他,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友羌瘣。公元前225年,李信伐楚失利,嬴政生气的同时也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将领,这时有人提议让王翦前去收复楚国。经过一番思考后,嬴政同意了大臣的提议。没想到的是王翦居然带兵60万攻打楚国。到达楚地后,王翦已然成竹在胸。他每天不仅悠闲的去沐浴泡澡,还主张提高将士们的饮食水平,以便让士兵们时刻保持体力。同时,他还让士兵们不必过于紧张,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和王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