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成语故事:尸位素餐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1
转发:0
评论:0
成语故事:尸位素餐,中国历史悠久,这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很多历史故事,有些故事逐渐演变成了成语,

中国历史悠久,这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很多历史故事,有些故事逐渐演变成了成语,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比较复杂的成语:《尸位素餐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这句话这么看很好理解,就是说那个时代的朝廷大臣们,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对人民有益,全都是尸位素餐。

但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呢?我们再来看点详细的东西。

实际上,“尸位”和“素餐”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地方。

“尸位”来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的“太康尸位”。这里的“尸”并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遗体的意思。在古代祭祀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制作工艺实在不怎么样,需要有一个人代表神或者祖先,坐在某个位子上接受祭拜,但是这人不需要做任何动作,这个人就是“尸”,实际上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神像一样。这部作品讲的是太康作为一个君主,光是占着这个位置但是什么工作都不做,光顾着享乐最后被灭国的故事。

“素餐”来源于《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也许你看了这个词会觉得它是素食的意思,但是东汉经学家赵歧给《孟子》做的注疏里面提到“无功而食谓之素餐”,也就是什么都不用做就有饭吃。这首诗说的就是那些伐木的劳动者一边辛苦地伐木,一边埋怨那些贵族不劳而获的故事。

这两个词都来产生在战国时代,第一次出现就是在东汉时期的《汉书》里面,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文化确实是一脉相承的。

“尸位素餐”指的就是某些人空占着职位,白吃饭不做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图解成语故事:囫囵吞枣(图)
1.从前,有一位医生对人说:“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害处;枣对脾有好处,但对牙齿有害处。”2.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了,说:“以后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咽不嚼。这样就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了。”3.有人听了他的这番怪论,说:“吃梨只嚼不咽,这是可以做到的,吃枣只咽不嚼却难了,把枣整个吞进去,胃怎么受得了!”4.那个自作聪明的人无言以对。
· 解读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人辈出,自然少不了名人故事了。有些甚至还成为我们常常的成语。今天给你介绍的两个人,他们的结局就超出你的想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人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马谡丢掉街亭后,自动回营向诸葛亮投案自首,被诸葛亮下令处决了。其实,这个故事只是罗贯中先生的美好想像,这个美丽的传说也一直欺骗我们许多年。真实情况是,马谡在街亭之役失败后,自知罪不可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了逃跑。逃跑途中还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做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最终,马谡还是被人给逮捕归案了。归案后的马谡确实被诸葛亮头头判处死刑,然而,还没来得及执行,马谡就病死狱中了(“谡下狱物故”《三国志.马谡传》)。另一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毛遂自荐的故事还被收入了学生课本中。毛遂是平...
· 郑州古代成语故事:害群之马(图)
我们比喻一个人危害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时,会说他是“害群之马”。该成语出自《庄子・徐无鬼》: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它的出现,与古代五帝之一的黄帝有关;其故事发生地,就在新郑市的具茨山(现已改名始祖山)。黄帝,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在今新郑市北),故曰轩辕氏。黄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有关害群之马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一次外出造访的路途中。《庄子・徐无鬼(三)》记载:有一天,黄帝偕方明、昌寓、张若等七人,乘车前往具茨山访问大隗,途经襄城地方,迷失了方向。此时,恰遇一位牧马的小孩,于是七人便问路于他。问:“你知道具茨山这个地方吗?”牧童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牧童回答:“知道。”黄帝说:“你真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啊!知道具茨山,也知道大隗之所在,那么能问你治理天下的事吗?”牧童回答说:“...
· 得意洋洋的成语故事和出处
“得意洋洋”是一个汉语成语,成语的出处是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意思上主要用来形容人得意的样子。也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兴奋的样子。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云:“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在用词的时候其结构为补充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得意洋洋的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政绩卓著。专门为他驾车的车夫,也倍觉荣耀。晏婴每次出行,马壮车美,那车夫高坐在华丽的车蓬前赶马驾车,总是露出一副惹路人羡慕的神态。车夫的表现引起了他妻子的不安。这天,听闻晏婴车马经过家门,她从门缝里看了个明白。晚上,丈夫一回到家,妻子便提出要离婚分手。犹如晴天霹雳,车夫登时愕然:"好端端地为何要散?"只听妻子说道:"晏子个头不高,但肩负国相重任,名扬天下。他坐在车上,神情稳重深沉,没有一点自满的样子。而你呢,虽然身材高大,但不过是驾车人而已,却那么意气洋洋,不可一世。你如此妄自尊大,我怎能继续跟你过下去啊!"一番...
· 这三个成语故事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文化浓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成语典故,小编今天来分享三则,大家是不是了解呢?最著名的成语典故精选1:《一叶障目》一叶障目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出处:楚地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