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孔子也喜欢先秦时期的春天郊游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6
转发:0
评论:0
孔子也喜欢先秦时期的春天郊游,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正是郊游的好时节。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去郊游的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正是郊游的好时节。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去郊游的呢?我们来i说说先秦时期。

先秦,是一个崇尚自由、热情奔放的时代,不论是贵族阶层,还是平民百姓,似乎都热衷于郊游。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曾点便特崇尚“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据《论语·先进》所记,对学生这一想法,孔子只说了四个字:“吾与点也!”意思是,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可见孔子也喜欢郊游。

从史书记载来看,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的郊游最浪漫,相当有“风情”,可谓“性郊游”。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诗歌的总集《诗经》,里面有许多诗篇都是那个时代人们郊游的记录,其中《国风·郑风》里有首诗歌,保叫《出其东门》,起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郑风”所反映的是以今郑州为中心的中原之国郑国的郊游风俗。郑国人喜欢郊游,特别是到了春天,每年春天,出了郑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许多男士便利用这个机会,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溱洧》一诗所述更直接,当时在溱水和洧水两条河边上,郑国的“士与女,殷其盈矣”,前来郊游的郑国男女,站得到处都是。在一块郊游中,他们增进了了解,两情本悦,最后互赠勺药以寄情、定终身。

当时人口较少,多生孩子、增殖人口,是那个时代对适婚男女的基本要求。人类的“生产”任务与农民播种一样,都不能“失时”,而春季是女子受孕的最佳季节,所以谈情说爱、打情骂俏这样求偶式郊游,成为先秦时代郊游的特征之一,《诗经》大量爱情故事,大都是在郊游期间发生的。

因为这种方式的自由恋爱,有别于明媒正娶式的正规结合,“不侍礼而相奔者也”,故古人常以“私奔”来称呼,宋代主张禁欲的理学家则毁之为“淫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郊游:先秦过“情人节”唐人走“吃喝风”
“春日游,杏花飞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唐代“花间词人”韦庄的一首《思帝乡》,揭开了古人郊游的神秘面纱。郊游有春游和秋游之分,但春游更受欢迎。古人郊游玩什么、怎么玩?不同时代玩法不同,先秦郊游有“风情”,魏晋人重精神,隋唐人讲吃喝……1.先秦的“风情游”和“情人节”先秦是个热情奔放的时代,无论贵族还是平民,似乎都热衷于郊游。孔子的弟子曾点就特崇尚“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郊游生活。对此,孔子只说了四个字:“吾与点也!”赞成曾点的想法,可见孔子也喜欢郊游。先秦人的郊游浪漫而“风情”。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许多爱情诗篇,都是时人郊游的记录。《出其东门》诗起首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溱洧》一诗也说“士与女,殷其盈矣”,在溱水和洧水的河边,出来郊游的郑国男女,到处都是。这些...
· 讲历史——先秦时期的自杀现象
迪尔克姆的《论自杀》提醒了我们,观察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自杀,非常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和掌握。不只《左传》,在众多与春秋有关的文献中,死亡的故事都占很高的比例,那个时代的人认为决定自己如何死、为何而死,是一件自然的事。戏曲里的伍子胥故事不过就是夸大表现了这种奇特的态度。我看重你,我帮了你、救了你,那我就将事情做到彻底,我死了就绝对不会有意或无意出卖你,还有,我死了,你就可以完全安心,不必担心我成为你的负担和威胁,甚至也可以是:原来在你心中存在着忧虑和怀疑,觉得我有可能因为任何理由事后出卖你,我无论如何不能忍受被如此怀疑,我愿意以死让你断绝这个念头,保留我的人格尊严。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关于死亡的故事,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能够进入《左传》记录中的封建贵族,都有他们自认为高于生命的原则,突显人如何死、为何死,最能够表现那些原则以及他们看待原则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重新理解一个传统...
· 先秦时期儒家之“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家庭的形成,父系家长制的确立,“孝”的观念就逐渐形成和发展。从儒家的经典和有关文献中来考察儒家关于“孝”的内涵和它的变化、发展,大致如下:《诗经》和《尚书》中“孝”的观念:《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着关于“孝”较为原始的观念和内容:(一)奉养父母《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音gu,止息),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这首诗控诉了君王的事情没止息,没有时间去种稷、黍、稻、粱来奉父母,使父母没吃没喝,受尽饥饿。《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音lu)莪(...
· 先秦时期间谍奇谋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日频,内争屡起“权诈之兵”逐渐代替了“仁义、节制之兵”而成为争斗的主要形式,间谍战也应运而生,并得到较大的发展。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间谍战赖以辅助的技术甚少,人们只能从生死存亡的需要出发,发掘人类智慧的潜能,创造出许多颇为巧妙的方法。在情报搜集方面,最值得一书的是樗里疾窃听事件。犀首因罪从魏国投奔秦国,秦王非常喜欢他,而当时秦国大将军樗里疾深恐犀首因此而夺了他大将军之位,便派人挖了一条地道通向秦王与大臣密谋大计的地方,并在这里窃听秦王与犀首的谈论,后把所听到的秘密外泄,秦王误以为秘密为犀首所泄,对他失去了信任,樗里疾稳保将军大印。尽管这次窃听事件还不是针对敌国军队的行动,但它在中国间谍史上仍应占有一定的地位。关于渗透术,即如何打入敌人内部,先秦间谍战中采用了许多方法。如“伊尹旷夏”时,让商汤假意追射;要离刺庆忌时,让吴王断其臂,戮其妻子;通过女色打入更是不胜枚...
· 先秦时期人名的由来?为什么先秦时代的人名那么奇怪?
先秦时期人名的由来?为什么先秦时代的人名那么奇怪?虽然人们常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重要的是人自身,但是一个好听的名字毕竟还是更能够给其他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很多父母觉得取名字总是想不出一个好名字,但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如果了解先秦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当时的人们取名字,还要更加随意随心,而且听起来也是相当的好笑的。那么先秦时期究竟人们是怎么取名的,又有那些听起来很奇葩的名字呢?今天就让历史百科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先秦时期人名的组成先秦姓氏与今天的不同,姓和氏代表了两种东西,姓是氏族或者部落的标记,代表了一个人的来处。而氏则代表之分支,由于先秦姓的种类比较少,所以在氏族不断扩张过程中,就出现了分支,不同的分支依然沿用相同的姓,但是氏却不同了。所以说,当时的人对于姓氏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代表了他们的出身,至于名字,则是为了“名之”,便于跟别人区分。史书上曾经记载了先秦时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