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谈婚姻:“婚”通“昏”大有深意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1
转发:0
评论:0
古人谈婚姻:“婚”通“昏”大有深意,古人谈到婚姻时,“婚”字常常写成“昏”字,初时误以为“婚”“昏”二字通用,其实有

古人谈到婚姻时,“婚”字常常写成“昏”字,初时误以为“婚”“昏”二字通用,其实有深意。

  古人对婚姻一词有多种解释:

  其一,指嫁娶的仪式说。如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婚”字称:“礼,娶妇以昏时……故曰婚。”汉代郑玄解释道:“婚姻之道,调嫁娶之礼。”唐代孔颖达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古代社会特别重视婚姻仪式,认为一桩婚姻如果没有举行婚姻仪式,就不算合法婚姻。

  其二,婚姻是指夫妻的称谓。郑玄说:“婿曰婚,妻曰姻。”

  其三,认为婚姻是就姻亲关系说的。《尔雅.释亲》上云:“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其四,指举行婚礼的时间。《白虎通义?嫁娶》对古代举行婚礼选择昏时作了一番解释:“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诗云:‘不惟旧因’,谓夫也。又曰:‘燕尔新婚’,谓妇也。所以昏时行礼何?示阳下阴也,婚亦阴阳交时也。”说明汉代以前婚礼多在天黑举行。这几种解释,概括起来就是:婿于昏时娶妇,妇因婿而来,随之而定夫妻的称谓,建立两家姻亲亲属关系,这些都要通过婚姻仪式来实现。

  后来,昏时结婚的习俗不再流行,人们大多通过占卜、查阅吉书等方式来选择嫁娶良辰。

  古人提到婚姻时,还往往涉及“六礼”。比如《仪礼.士昏礼》记载:“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郑玄批注释说:“用昕,使者;用昏,婿也。”即六礼过程中的前五礼,皆由男家派遣使者前往女家办理,而时间都须在拂晓时分;而最后的“亲迎”,则须在夜晚。所谓六礼,其实就是聘娶婚的整个礼仪过程。战国以后,一些文人把各地风俗以及前人的记载收集在一起,编撰成《六礼》,并逐渐成为统一的聘娶形式。

  六项仪式是:其一曰“纳采”,即男方使人纳其采择之礼送给女家,表示想和女家提亲议婚。女家如果接受,则进行第二步。

  其二曰“问名”,即男方主人具书,请媒人到女家,问清女子的出生年月日、时辰以及名字。

  其三曰“纳吉”,也就是男方家长问清楚女子的生辰八字后,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经过算卦,或求问祖先神灵,确定两姓结合是凶是吉。如果卜算不吉,便终止婚姻,如果卜算得吉兆,则请媒人通知女方,确定婚约。

  其四曰“纳征”,即卜得吉兆后,由媒人正式代表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到了这一步,男女算是正式定婚了,女方不能再另外许配他人。

  其五曰“请期”,就是男女双方确定婚期。

  其六曰“亲迎”,即新郎迎娶新娘。当传统“六礼”进展到“亲迎”阶段,整个婚礼过程才达到高潮,相关的礼仪程序也最为繁缛琐细。结婚的日子,男子秉承父命先往女家,女父拜迎于门外,此时,女婿拜女家之祖,完毕后,新郎迎女入车轿,一起回自己家。不论贵胄宗室,还是平民百姓,这个繁琐的手续都不能忽视。

  贞观年间,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唐太宗命卜吉日,卜者说:“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马周劝谏道:“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故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今先乱其始,不可为也。夫卜所以决疑,若黩礼慢先,圣人所不用。”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还是在晚上举行城阳公主的婚礼。

  聘娶婚的具体内容和程序,历朝历代均有变更,但万变不离其宗,形式的实质大同小异。

  “六礼”启动之时,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重要的基础,是古代婚姻必须遵守的铁则,所谓“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但也有例外。《开元天宝遗事》记有李林甫一则趣事。书云:“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开一横窗,饰以杂宝,缦以绛纱。常日使六女戏于窗中,每有贵族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显然,李林甫之女的婚姻打破了锢人之陋俗,是唐代不讲求古人留下的传统吗?是唐代的父母不具有权威吗?都不是。仅仅是唐代社会比较强健,那些为人父为人母之人,也比较豁达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代婚姻琐谈
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它的发生基于最根本的人性,并符合人类繁衍后代的要求。婚姻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如满足社会成员的情感需要、组织家庭等等,在特殊条件下则可能畸变为实现政治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婚姻的内涵经历了许多变化,可以说,婚姻是人类文明的计程表,也是有着巨大地域差异的各种文化的显示屏。以下,笔者主要谈谈周代的婚姻状况,并尽可能以之为媒介,多触及一些周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周代的婚姻发展得十分成熟,这主要体现在婚礼的过程上。《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当时婚礼的六个步骤:一、纳采。裨衽也。二、问名。问女之姓氏,归以卜其吉凶。三、纳吉。卜于庙而吉,使使者往告。四、纳徵。使使者纳币以定婚。五、请期。告婚期。六、亲迎。往迎妇。[1]参看《左传》,笔者发现这个程式化的婚礼过程还是基本可信的。但事实上,已纳入礼制轨道的婚礼制度要更复杂些,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 浅谈“美国的家庭婚姻”
有人说美国是一个性很开放的社会,我在美国居住多年,发现美国在性方面并不是很开放,美国人在性方面很严谨,很负责任,尤其是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大家都恪守对婚姻,对家庭,对爱的承诺,很少有婚外恋的现象。美国有一部分中年男人对家庭、对爱情很负责任,我不少的女性朋友都嫁给了洋丈夫,十几二十年来,他们的家庭生活都非常的幸福。美国男人辞去某种工作最大的理由就是:“用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对了,前几天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女人郎平在她辞去美国女排总教练时也是这么说。)在美国婚前的是比较普遍(中国也不见的不普遍),尤其是中学生生儿育女是常有的事。我朋友的儿子mike,与我的女儿一样年纪,他和我的关系特别好,前几年我去马里兰州他的家,他就悄悄地告诉我,柯叔叔,我生了一个女儿,已经有一岁多了,我们爸妈都不知道,你可不要告诉他们。我说,你这小子也成老子了,真有两下子。事情已经发生,你不能去谴责他,你只能是认可和同情...
· 男子为挽救婚姻写80页PPT,古人是如何挽救婚姻的?
近日,一男子为了挽救婚姻在网络上找到一家情感挽回机构,学写了80页PPT。但最后还是没有挽回婚姻。族谱网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古人在挽回婚姻的时候,会有哪些做法?在历史上,有一对很有名的夫妻,男女都是有才有貌的历史名人,但他们的婚姻却是一波三折。说到这里,懂历史的应该知道了,他们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卓文君在遇到司马相如之前,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可惜丈夫死的早只能回娘家过着寡居生活。虽然卓文君嫁过人,但她的才情和容貌依旧是京城女子中的佼佼者,再加上卓家当时是巨富之家,追求她的人也数不胜数。而当时的司马相如,虽然学识渊博但无依无靠,寄人篱下。门不当户不对,本来两人应该没啥缘分。但卓夫是一个爱才之人,有一次在宴请门客的时候顺便也邀请了司马相如。一次小小的宴会最后造就了两人的姻缘。虽然前期琴瑟和鸣,但司马相如还是免不了封建男子的通病,想要三妻四妾。于是给卓文君写了一封极简的信。信的内容为:“一二三四五六...
· 浅谈同姓通婚和族内同姓不同辈份婚姻的辈份区别
浅谈同姓通婚和族内同姓不同辈份婚姻的辈份区别自古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同姓通婚为所有家族法规所禁止。那时同姓结婚被当作一种“大逆不道”行为,看作“乱伦”。查阅《城山裘氏宗谱》民国丙戌版,自南宋时期始祖肇宗寿六太公定居裘家坞起,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止,在这九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本村裘氏男性的配偶无一姓裘的,因为过去封建,认为“古训难违、义无反顾”,老祖宗定下族规“同姓不结婚”,还有仇裘子宋四姓和殷裘不通婚。如违反这一族规,即被除名、驱赶出族,不得立为宗子,可见措施之严厉。时代在变迁,人类在发展,这种不论血缘亲近、直系旁系,一概禁止同姓结婚的做法,当然是错误的。解放后,本村裘氏族人已从“同姓不结婚”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依法与同姓的异性结婚。国法亦无禁止同姓结婚,除《婚姻法》所禁止的“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对象外,都可结婚。从科学和法律上讲,男婚女嫁不是以姓氏为标准,而是以血缘远近...
· 婚姻
定义婚姻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文化中的定义中有若干差异。人类学家爱德华·韦斯特马克在其1922年的著作《人类婚姻史》中将婚姻定义为“男性与女性之间持久的结合”。但在他1936年的著作《西方文明中的婚姻未来》中,他否决了自己先前的定义,将婚姻定义为“一个或多个男人与一个或多个女人妇女之间受法律或习俗承认的关系”。人类学手册《笔记与疑问》将婚姻定义为“男女之间的结合,使得女人所生的孩子是双方的公认合法后代”婚姻本质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使双方结合趋于规范化的主要手段是风俗、伦理和法律;现代社会主要是依据法律。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不只是在于满足性需求,还有更复杂的动机。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归为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和感情,并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子女第一,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