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死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4
转发:0
评论:0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死,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死,已经让世人惋惜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应当感谢张自义、上官好岭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死,已经让世人惋惜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应当感谢张自义、上官好岭、卞雄杰、顾承银等人,是他们于山东省济宁市境内的微山湖畔发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合葬墓及极其珍贵的墓志,从而发现了真实生活中的梁祝原型,并在济宁境内访查出了他们当年生活的村庄——梁山伯为吴桥村,祝英台为九曲村(现东九村西九村),马郎为西庄村(现马坡)。

尤其是上官好岭先生,在他身罹癌症,生命垂危之际,还在研究有关梁祝的资料,并将考察研究的结果托付于后人。他生前曾经对我说:主角是祝英台,一位奇女子,死得可惜。

孔子、孟子,一个活了七十三,一个活了八十四,都成了传世的圣人。与他们同乡同时的祝英台,一个乡间女子,最多只活了二十来岁,为什么也能“永垂不朽”、让人记念至今呢?

在那对四季翩然的蝴蝶飞过之后,再让那曲摄人魂魄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响过,然后静下心来,实实在在瞧瞧祝英台这个女子,一个敢做敢为、开朗快乐而又感情炽烈的平民少女形象,就在微山湖畔“活”开来了。她虽然与孔子、孟子是同乡,却不与他们对峙争“圣”,只管由着自己的心性,扎在人间烟火里寻找一个凡人的爱情与欢乐。

快乐,那充满青春阳光的快乐,本是她生命的主旋律。但是,她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不管是投坟化蝶而死,还是如这次发现的墓志所说,是在马郎迎亲之时“悲伤而死”,祝英台都是以一个跳崖者的决绝心态辞别人世的。是怎样的一种绝望,是怎样的一种悲伤,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让她戛然中止了风华正茂的生命?她本来可以用她那灿烂而又价值非凡的生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更知道,死意味着永远沉入孤独而又黑暗的深渊——但她还是从容赴死。

是死而无憾让她从容赴死?大多数女性都无法获得的读书的欢乐,她勇敢地品尝到了。女扮男装,出头露面,却没有了男子读书时的功利心,她比一个男子做得还痛快淋漓。更何况如火如荼的爱情,不仅让她的欢乐漫山遍野地盛开起来,还让她那颗恋爱的心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收获了爱情的女子,岂能惧怕死亡!她更以死诠释着爱情的专一与忠诚。

性格的吸引,情感的交融,以及吸引与交融时碰撞出的快乐与激情,都在三年的同窗、同床中将他们熔化着、重铸着。敏感的心合二而一的时候,也是他们因为恋爱而获得新生的时候。这让我想起明代那首著名的民歌《泥捏人》:“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和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

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如此看来,梁山伯因为无法与爱人结合忧伤而死之时,祝英台也就死了一半了。你走了,那就等等我,让我跟定了你,咱们一起走,阴阳之界又怎能阻碍得了爱人同行的脚步?

死也是明志与抗争。且不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社会禁锢和亲人的催逼与误解,光是沾布着唾沫星子的闲言碎语(社会),就已经在他们之间横下了再难相见的大山。墓志记载祝英台“悲伤而死”之后有这样的三句话“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但我还是喜欢化蝶的结局。

爱人已死,逼婚又至,多情而又富有阳刚之气的祝英台,早已化悲伤为力量,不惜以命相争。她不需要向世人证明什么“清白”,而是仍然由着自己光明而又快乐的心性,扑向坟墓,也是扑向爱人的怀抱。这一扑,几乎就是一个弱女子向着强大的社会所发出的追求快乐生活与自由恋爱的宣言:就是死我也爱他!我也要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梁山伯与祝英台
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的浙江,与杭州有密切关系。传说当年浙江上虞祝家庄有个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学,其父祝公远拗不过爱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并由丫环银心扮作书童相随从,来到杭州草桥门(今望江门)外,邂逅来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青年书生梁山伯与其书童四九,梁祝两人谈得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这就是“草桥结拜”。两人来杭州就读于万松岭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性。后来,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英台钟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为爱情信物。别时,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悟。两人行经凤凰山时,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愿为山伯做媒,望他早来祝家,这就是“十八相送”。山伯后从师母处得到玉扇坠并获悉真情,急忙赶去祝家庄,...
·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概要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又名:梁三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考据中国许多古代典籍中都记载了梁祝的故事。唐代文献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这是故事的最早记载。张读《宣室志》:在《鄞县志》、《宁波府志》、《宜兴荆溪新志》中皆有记载梁祝的故事。宋代文献张津《乾道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
· 梁山伯与祝英台
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的浙江,与杭州有密切关系。传说当年浙江上虞祝家庄有个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学,其父祝公远拗不过爱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并由丫环银心扮作书童相随从,来到杭州草桥门(今望江门)外,邂逅来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青年书生梁山伯与其书童四九,梁祝两人谈得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这就是“草桥结拜”。两人来杭州就读于万松岭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性。后来,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英台钟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为爱情信物。别时,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悟。两人行经凤凰山时,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愿为山伯做媒,望他早来祝家,这就是“十八相送”。山伯后从师母处得到玉扇坠并获悉真情,急忙赶去祝家庄,...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民间故事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
· 河南-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汝南地方的梁祝传说中二人故事发生在晋代,梁祝同窗三年,祝未暴露其女儿身份。梁临死嘱家人将其葬于祝婚轿经过的路边,欲亲见其出嫁。祝闻讯下轿拜祭并撞树而死,二人分葬而墓室相望。梁祝传说在汝南传播很广,民间仍有七月十五送灯、祝马不通婚的习俗。梁祝墓位于京汉古道两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