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济公是人还是神 哪有不平哪有我

2017-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6
转发:0
评论:0
济公是人还是神哪有不平哪有我,“鞋儿破,帽儿破,哪里有不平哪有我。”这句歌词唱的就是人间活佛济公。有关济公的传


“鞋儿破,帽儿破,哪里有不平哪有我。”这句歌词唱的就是人间活佛济公。有关济公的传说,在南宋时就已开始流传,直至现在,还盛传着济公的故事,而且还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那么,济公究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人们塑造的神呢?


明代的田汝成就认为史上确有济公其人其事,他在《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中,就十分肯定地说:“南宋确有济颠其人。”另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工具书《辞源》的“济颠”条目下,这样写道:“济颠,公元1129~1202年。宋末僧人。天台人,名道济,俗姓李。佯狂不饰细行,饮酒食肉,市井间,人以为颠,故称济颠。始出家灵隐寺,为寺僧所厌,遂居净慈寺,嘉泰二年端坐而逝。”生卒年月、出生地、性格特征如此确切,由此来看,历史上确有济公其人,他与传说中的济公形象相差无二,是南宋时期一个喜酒喜肉,玩世不恭,在嬉笑怒骂中扶危济困、抱打不平的疯疯癫癫的僧人。由于他经常解救贫苦人于危难,锄奸诛恶,是弱者的救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故事至今仍流传于民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打抱不平的活佛,还在西湖的虎跑建有“济颠塔院”,并塑有济公石雕,在雕像两侧还有“济公斗蟋蟀”、“古井运木”、“飞来峰传说”、“装疯扫秦”四幅浮雕。

此观点虽然源于权威性的典籍辞书,但一些学术界人士还是对此结论持怀疑态度。乌青镇敬元潘恒在《济公全传》一书的《原版序言》中写道:“至今江南太湖流域一带,尤其是杭县附近,一提起济公活佛和雷鸣陈亮,正像三国里的诸葛,水浒里的宋江……一般都认为实有其事,津津乐道……在今西子湖边,还有多少古迹,传说是当时济公活佛留存下来的……再则净慈寺中,还有不少踪迹呢。”作者在文中只是借他人之口承认有济公其人其事,而且在说到济公的“踪迹”时,还用了“传说”二字,这些都可以表明作者是持“不确定”的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坚决否认史上确有济公其人。在《花朝生笔记》中,说南宋根本没有济公其人,他的形象乃是人们根据六朝的释宝志的原型所塑造的。关于释宝志,在《南史》中有记载,说释宝志是南北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和尚,他说话语无伦次,经常披头散发,穿着破烂,有时还会披上棉袍,经常带着铜镜剪刀和挂杖,有时候会索要酒肉,有时候会连着几个月不进食,于是人们都称他为“颠和尚”。该文认为,人们是将宝志误传为宝济,将志公误传为济公。

在“济公本无其人,原是释宝志的原型”这一观点出现后,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对此观点做了大胆而谨慎的考证。后来,他在《评(济公全传)》一文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上并无济公活佛其人,传说中的济公形象,除了是以释宝志为原型之外,还将历史上一些古怪和尚或者癫疯头陀的行为都加之于济公身上,济公的故事远比原型释宝志的故事要生动、丰富得多,他还指出,人们在流传原故事的基础上,又将自己所熟知或者想象的事件加之于原故事,构成一个新的、更为生动、更为丰富的新传奇故事,正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特质。

究竟孰是孰非,济公到底是不是真人?看来,此问题还需要新的考究给我们提供更确切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境内哪有罗马城
■杨共乐2957年,英国学者德效骞发表了一部著名的著作,即《中国境内有一个罗马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声称《汉书·地理志》中提到的骊(革干)城是西汉政府为安置罗马战俘而建立的一座城市。该书的主要论点是:公元前54年,罗马将领克拉苏带领一支4万余人的军队,东向攻打安息。次年,这支军队在卡雷被安息军打败,残部数千人向围,几经周折,最后到达由郅支单于控制的康居国,成为匈奴的附庸,帮其守城。公元前36年,郅支城为汉朝军队所破,城内居民或被杀,或被虏,或投降。作者认为,在这些“生虏”和“降虏”中就有不少是克拉苏残部人员。他们被西汉政府安置在西部中国的边陲城市,因中国人称罗马为“黎轩”,故把这座由罗马人居住的城市命名为“骊(革干)城”。英国学者李约瑟、法国学者布尔努瓦以及澳大利亚学者哈利斯等都承袭了这一观点。哈利斯为此还专门来华进行研究,《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报纸都对他的研究结果作过报道。这一结论如果...
· 派将哪有激将能京剧定军山(图)
“派将哪有激将能”,诸葛亮深知老将黄忠争强好胜不服老的性格,用激将法命黄忠大战张�A以解葭萌关之围,黄忠大胜,又请战攻打定军山,曹军中原名将夏侯渊出战,不分胜负,夏侯渊擒黄部将陈式,黄忠擒夏侯渊之侄夏侯尚,两家约定走马换将。在换将时,黄忠射死夏侯尚以激怒夏侯渊前来追杀,佯败将其引至荒郊,用拖刀计斩杀夏侯渊。《定军山》是一出“快节奏”的戏,黄忠边歌边舞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刻画了一位斗志昂扬,一往无前的老将军形象,是“伶界大王”谭鑫培(1847―1917)的代表作。谭鑫培结束了早期老生直腔直调的唱法,创清新婉约的谭腔风靡一时,以至“无腔不谭”,但后学者并不满足作“模仿秀”,又创出前后四大须生各自的流派,把老生行当推到顶峰。清光绪年间北京第一家照相馆――丰泰照相馆于1905年请谭鑫培拍摄了《定军山》选段,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片,《定军山》从老谭到小谭(正岩)传至六代,可算是一部京剧演出史。
· 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指的是谁?他们是人还是神?
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指的是谁?他们是人还是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经常说三皇五帝,而“皇帝”这个称呼也是从此而来,秦始皇自认功劳高过三皇五帝,所以要取一个前无古人的称谓,这才有了皇帝。不过三皇五帝到底分别都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是不是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还是说他们只是神话传说中才存在的人物,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那就一起来看看,究竟历史上有没有三皇五帝?我们经常能在书本上看到这样的句子:“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用斧头开天辟地的盘古,无疑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谁?他们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真有其人呢?史料记载中,有些说“三皇”是燧人、伏羲和神农氏,“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总之,众说不一。大部分的意见是“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此外,“三皇五帝”是人是神,也...
· 隋朝给唐朝备下了百年口粮,不然哪有什么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疏菜,男人雄浑大气,女性柔美端庄……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先生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的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拙劣的骗局。首先,压根就没有什么贞观之治--贞观是有的,贞观只不过是李世民时代的年号,但“之治”这怪东西真的没有。之所以人们认为有,一来是李世民自己的刻意宣传,二来呢,人们真的希望能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一个伟大的帝王,由他老人家勤勤恳恳的替大家创造一个坐享其成的舒服时代,这种愿望符合人类的懒惰天性。网络配图其次,就算真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跟李世民没得关系--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是由民众自己创造的。从规律上来说?只要当时的领导人少跟老百姓添乱,别今天弄出来个...
· 封神榜中的闻仲是神话人物还是确有其人?
闻仲,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重要人物,帝乙托孤大臣,商纣王重臣,太师,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相传商纣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驾崩,托孤于太师闻仲。闻仲是殷商的贤能之臣,辅佐两代帝王,后因纣王昏庸无道,武王崛起伐纣,闻仲为保殷商不得不出兵征战西岐,最终死于一场大战中。如此之能人师出何方,闻太师的师傅是谁?上面所述闻仲是出自封神演义中,那么历史上有其人吗?让我们来揭开这些谜团吧。闻仲出现于小说封神演义中,又被称之为闻太师,出现于商朝,是商朝之能臣,奉先帝之命辅佐纣王。作为殷商大师,三朝元老,闻仲文武双全,法力高强,为人刚正不阿,不仅法力高强更是懂行军打仗之要领。纣王昏庸无道,闻仲恨铁不成钢,整个殷商就败在了纣王的手里。闻仲为殷商奋斗到最后一秒,死后也还心心念念着殷商的命脉与社稷,希望纣王能迷途知返,衲用贤臣,可惜纣王不知悔改。闻仲一生驰骋沙场,与姜子牙不分伯仲,最后被云中子困于绝龙岭,被火火火烧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