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陈姓人口这么多竟然这么牛!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1
转发:0
评论:0
陈姓人口这么多竟然这么牛!,陈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中国陈姓人口多达70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

陈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中国陈姓人口多达70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陈姓在南方居多北方较少,那么陈姓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呢?

陈氏图腾

颍川望族

颍川陈氏是陈氏家族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东汉太丘长陈��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颍川陈氏由汉末入魏晋,成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子孙历十余世冠冕相承,在许昌、长葛一带度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定生活。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时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

陈氏皇族

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统一了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国故土,传承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从而也使长江流域从根本上替代了中原大地,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陈朝一家。

陈霸先拯救汉族于危难之中,不仅为整个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还把中国陈姓人从政治上提升到了辉煌的顶点。陈霸先使天下陈氏引为自豪!到了隋朝,陈氏皇族大部分仍然得到分封,受任为地方守宰,因而遍布天下。这是陈氏子弟面向全国的一次大范围扩展。其中最有名的一支是江州义门陈氏,还有“开漳圣王”陈元光一支名声也比较大。

陈氏家族派系有:义门陈、北庙派、南院派、忠顺世家、南康世家、颍川世家、柳溪陈、鹰扬将军后等各种支系。不管称呼如何,都与隋朝时期众多陈氏子弟面向全国的一次大范围分布有关。

天下第一家

唐宋时期的江州义门陈氏。创造了十五代、3978口、历时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击鼓传餐、百犬同槽、孝义传世、耕读传家、家无私财、族产共有、人无贵贱、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相处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谐团结最紧密的大家庭。唐僖宗李儇于公元884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宋朝多次旌表,帝王将相名流纷纷题词赋诗。内待裴愈奉旨赐书并题词曰:天下第一家。后宋仁宗以弘扬孝义为由下旨分家,从此义门人遍布华夏神州各地。《中国姓氏通书》誉为: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

陈氏郡望和堂号

郡望和堂号:

颍川郡 秦时置郡。以颍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 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此支陈氏因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之后入赘于陈。

河南郡 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武当郡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之后。

冯翊郡 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 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后裔陈忠之后。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东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新安郡 晋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后辖境历朝不同。

庐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

堂号

三恪堂

颍川堂

德星堂

德聚堂

聚星堂

分支堂号:

建业、映山、忠节、延庆、余庆、报本、星聚、三义、树本、燕贻、官梅、笃庆、光裕、崇义、崇本、世德、衍庆、敦睦、叙伦、地心、重华、仁耻、毓庆、世德、敦厚、奉先、聚原、传义、三和、培德、三相、义门、道荣、��庸、双桂、徽五、绍德、怀忠、聚星、渑武。

历史上陈姓人才辈出,名人不计其数,无论哪朝哪代,都有着无数的陈姓名人,是不是很牛呢?而且到哪里都能遇见姓陈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姓竟然有这么多霸气称号
1、帝王之尊:刘姓在历史上(包括汉族和外族)共有500多位皇帝,3000多个诸侯王,统治年限超过2000多年(含重叠年限),均位列世界第一。2、民族之名:刘姓开创了汉朝,由此而定义了中国的民族之名:汉族。中国的语言:汉语。中国的文字:汉字。中国的文化:汉文化、汉学。可以说刘姓定义了中国的印记。3、影响之巨:刘姓对中国的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一个姓氏,位列中国7000多个姓氏的第一位。4、万姓之首:刘姓是中国和世界姓氏之首,是天下第一杰出姓氏。刘姓的代表名人: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创者,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中国第一个治世的开创者,汉文帝时代是中国真正开始走上发展正轨的起点汉武帝刘彻:中国版图的奠定者、中国文化思想奠定者汉宣帝刘询:汉朝顶峰时期汉光武帝刘秀:中国最完美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集“定鼎”、“开国”、“中兴”、“开创盛世”的皇帝宋武帝刘裕: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帝,中国分...
· 为何这么多姓氏起源朝歌
为何这么多姓氏起源朝歌朝歌为什么竟然源出那么多姓氏,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中占据那么重要的位置呢?中华民族的姓氏,大多从殷商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定型、普及,朝歌恰恰在这个时期地位显赫。从公元前1201年到公元前1046年,朝歌城断断续续作了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殷纣王)四代君王的都城,其中帝乙在位26年,纣王在位52年(有学者认为30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正好从这个时代起特别显得绚丽生动。特别是殷纣王时期,朝歌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八方诸侯纷纷来朝,著名的周文王姬昌当初也仅仅是经常来朝歌朝贡的西伯侯。商纣王又常常四处征伐兼并,人流物流的开放程度远远大于其它地区。武王伐纣大兵压境时,纣王在主要兵力远在东夷的情况下,仓促调集兵马迎战,一天时间就拉出军队17万人(一说70万),可见当时朝歌人口之众。商都朝歌和卫都朝歌之间,还有一段“三叔监殷”的历史。周武王攻...
· “余”姓与“佘”姓,竟有这么多的趣事?
在百家姓中,“余”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存在已经有2600年的历史。在最新的人口调查资料中显示,余姓目前在中国姓氏排列中排在第40位,人口接近630万。余姓的起源说法众多,记载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余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秦国的一位功臣———由余。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夺取了十二个西戎小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秦穆公为了嘉奖这位功臣,不但把下邳(今江苏、安徽交界一带)作为由余的封地,还特许他的后代子孙可以用其名字为姓,因此由余的后代有的姓由,有的姓余,余姓就此慢慢发展起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余姓也经历了不少变化,其中和余姓最接近的一个姓“佘”姓,它们之间还有不少渊源。"余"与"佘"两个姓氏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古籍中看到一些有趣的记载。杨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今人姓有此而妄写作佘,此不通晓说文...
· 看了这么多年的《包青天》这些竟然都是假的
包拯是宋朝人,而“包公戏”是在元朝兴起的,在后来的数百年间,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杂剧、南戏、话本、评书、小说、清京剧,以及众多地方戏中;近代以来,包公案”还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然而,作为一种在宋代文明湮灭之后才兴起的民间曲艺,“包公戏”的故事几乎都是草野文人编造出来的,而现代影视剧更是加了好多”料“。包公不可能手持尚方宝剑就如《封神榜》中的各路神仙登场必亮出法宝,“包公案”的包青天也携带着皇帝御赐、代表最高权力的各类道具,例如“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还有一个至高权力代表—尚方宝剑。宋代并没有向大臣御赐尚方宝剑、赋予其专杀大权的制度,要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出现了尚方宝剑之制,皇帝才赋予持剑人“如朕亲临”“先斩后奏”的超级权力。包公的三口铡刀更是民间文人幻想出来的刑具,历代都未见将铡刀列为行刑工具,很可能是入元之后,民间文人从蒙古人用于铡草的铡刀获得灵感,才想到了给包公打造一副铜铡的情节...
· 台湾罕见姓氏为何这么多?
新北市民政局近日公布姓氏分布状况,该市少于10人以下的稀有姓氏就有20多个,包括“七”、“钞”、“每”、“晚”等。作为全台人口最多的县市,新北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台湾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意思是陈、林等大姓的人口非常多;但另一方面,岛内罕见姓氏的数量也非常多。之所以会这样,跟台湾特殊的历史际遇密切相关。陈林二姓占全台人口五分之一台湾有“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的说法,根据几年前台当局“内政部”出版的《台湾姓名分析》,陈、林、黄、张刚好排在岛内十大姓氏的前四名,之后则是李、王、吴、刘、蔡、杨,这十大姓就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的53%。“台湾人口明显集中在大姓。”台湾姓氏研究学会研究员何添福告诉导报记者,岛内陈、林两姓虽未达到“半天下”的程度,但加起来占比已接近20%,其中陈氏宗亲约为25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1.1%。“这已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了,相比较,大陆第一大姓李姓所占比例也不到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