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尚书》系“伪书”?
流传千年的《尚书》系“伪书”?,冷门知识 国学知识 《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
冷门知识 国学知识
《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
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这本书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此后历代流行。从南宋开始,就有学者对其中真伪存有异议,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为伪造。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作《今文尚书》,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传世两千多年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部分“清华简”。资料照片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注:统治者tongzhizhe〖theruler〗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注: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
· 伪书
相关条目伪典伪经(基督宗教)伪经(佛教)攒书伪造文书
· 流传千年我国的茶叶起源
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木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虽然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产茶叶,也有饮茶的传统,但最初都源自于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陆羽(733―804)《茶经》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在今天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还能看到一些树龄2000多年的野生茶树,这里就是茶叶最初的源头。今天,除西南地区还生存着一些高大的乔木茶树外,其他地方的茶树均已灌木化,这种变化显然是自然与人工共同选择的结果。云南的古茶树《华阳国志・巴志》唐《萧翼赚兰亭图》(局部)中国古代人工植茶始于何时,曾经众说纷纭。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民间也有传说,认为是上古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事实上,茶叶起源不会如此之早。《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古代巴蜀曾经将茶作为贡品进献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由此可见,茶叶在商周时期就...
· 探究:流传千年的传国玉玺之谜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470/18f0eb0b-06b9-43f3-ab33-3ce518233d51.jpg)
传说楚人卞和在楚山得一美玉,献于楚王,名为和氏璧。秦灭六国得天下,得和氏璧并以它为主体,造了一枚传国玉玺。这枚玉玺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代表着皇位的正统。然而,流传了千年的传国玉玺却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不知去向。网络配图“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
· 解密:流传千年的传国玉玺之谜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460/413f5b2b-0124-43d4-9153-9ce31ae0cedf.jpg)
导读:传说楚人卞和在楚山得一美玉,献于楚王,名为和氏璧。秦灭六国得天下,得和氏璧并以它为主体,造了一枚传国玉玺。这枚玉玺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代表着皇位的正统。然而,流传了千年的传国玉玺却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不知去向。网络配图“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