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你姓杜吗?知道“杜姓”怎么来的吗?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83
转发:0
评论:0
你姓杜吗?知道“杜姓”怎么来的吗?,我国历史久远,关于姓氏文化就有千年500多个。那么各位看官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我国历史久远,关于姓氏文化就有千年500多个。那么各位看官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比如说“杜姓”,姓杜的朋友知道姓氏的来源吗?今天小编来给姓杜的朋友讲述“杜姓”的来源。

一、杜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又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另外《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二、杜姓迁徙史

春秋后期,鲁国公室的大权已被季孙、叔孙、孟孙三贵族所控制,三家各立一军。杜泄就是在鲁昭公时期(公元前541—前510年)被叔孙豹聘为家臣的,时年约20多岁。鲁定公时期(公元前 509—前495年),季平子的势力已强于叔孙、孟孙两家,独掌了大权。不巧,叔孙豹在这时病逝,季平子下令,不准以卿士身份安葬。杜泄等家臣怒,认为三家均为卿士,欺人太甚。

他们不仅以卿士礼仪安葬叔孙豹,而且还以周王赏赐的宝器辂车随葬。季平子闻报,大怒,想要尽捕杀叔孙豹的家臣,杜泄惧,携家人偷跑出鲁国,去郢(今湖北江陵市)投靠楚昭王 (公元前515—前489年),以避杀身灭门之祸,因而得到楚国的保护。

三、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东汉时期的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著名的两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称为“小杜”。

元初有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明代有画家杜琼。清代有诗人杜F,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痒。

关羽杜姓的来源小编就介绍到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杜氏起源杜姓的得姓历史
【姓氏起源】杜氏起源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即刻扫码...
· 36姓始祖起源,你知道你姓氏的始祖是谁吗?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 36姓始祖起源,你知道你姓氏的始祖是谁吗?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 杜姓
姓氏起源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汉字单姓杜氏。出自姜姓,神农氏的后代。相传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史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进祁姓杜氏之中。杜康后人。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
· 中国36姓始祖起源你知道你姓氏的始祖是谁吗?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