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探秘:“古”姓的由来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9
转发:0
评论:0
探秘:“古”姓的由来,古(Gǔ)姓,最早来源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父,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古(Gǔ)姓,最早来源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父,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古姓人口在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多分布于台湾的台北、台东、新竹等地。姓氏源流

古(Gǔ)姓源出有四:

第一、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第二、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第三、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得姓始祖:古公父。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这里,古公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古公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父为周大公。古公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父为古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古姓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

人口分布

国内分布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次改朝换代时的移动不止两湖,还有两广、江西等地,填殖地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今重庆市,因此古姓人氏跟随移民到云、贵、川等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台湾光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古飘萍等随前进指挥所人台,进行台湾的接管工作。之后,广东梅州籍的大律师古云琼、广东五华县籍的警官古奠基、广西马山县籍的飞行员古可模、江西寻乌县籍的古芹斋教授、江西上犹县籍的军医古章文等大批古氏军人、警务人员、律师、学者赴台。

特别是在1948~1950年期间,国民党部队中许多古氏高级将领前往台湾,如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的古作邦将军、古游生将军,江西省遂川县樟木坑的古田才少将,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的古焕谟将军,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古辉文上校等等。其间人台的除了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南方诸省古氏外,还有陕西、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山西等北方古氏。

台湾现聚居着古氏三万余人(公元1978年统计时有两万余人),在台湾姓氏排名中列为第七十五位,人口遍布岛内各县市,尤以桃园、新竹、苗栗、台中为最。

古姓家谱文献目录(部分地区)

惠来·梅田古氏族谱一卷手抄本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古之梁编现存台湾。

五华·古氏族谱一卷清代嘉庆年间手抄本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定南·白沙古氏族谱多卷印刷本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古仁勋编撰现存江西省定南县柱石乡白沙村。

江西·古氏族谱多卷印刷本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编现存江西省南康市内潮乡、遂川县。

五华·古氏族谱一卷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古若宗编现存广东省五华县。

五华·古氏族谱一卷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

北埔·古氏族谱一卷手抄本清代道光年间古春光编‘现存台湾北埔。

杨梅·古氏族谱一卷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五华·古氏族谱一卷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行径。

南海·西村古氏家乘一册手抄本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古硕元修撰现存广东省南海市和顺镇西村。

古姓字辈(以下为部分地区字辈排行)

又称为派辈、派序、辈名、派语供家族成员取名择字之用。古时多应用于男性,至近代,女子名字中亦较常出现,以示男女平等。从一个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是家族中第几辈,或称第几世、第几代。

江西省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市、广昌县、兴国县、永丰县、贵溪县、进贤县、乐安县及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的古姓,在清代第六次续修族谱时,曾统一拟定字派:

道可奕世德,瑞庆英贤芳;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至八修谱时,发现有许多字与祖名犯讳,便重新拟定派语,自四十一世始全部启用如下派语:

贤良家发贵,吉星运兆长;才学能治国,伟业耀华邦。

湖南省岳阳县与重庆市奉节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功助先泽,荣昭国华;典常式序,科第起家。

河南省唐河县、民权县、社旗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纪长向扬,昌宗昭明;亦世兴旺,远传诗礼。

湖北省红安县与河南省新县古姓,统一字派为:

太学复兴,尚德克承;立传忠厚,继启贤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滕殷姓的由来及渊源
提起殷姓,大多数滕州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郗山殷,南山褚,赶不上夏镇的小叶五”。从顺口溜可以看出,殷姓族群在历史悠久、文化昌明的古滕大地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古滕殷姓是怎么来的呢?本文打算以我族人在修谱时查到的资料和一些历史人物、古老传说、史料记载、考古发掘、研究发现等资料,就郗山殷姓的由来以及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渊源发表一点意见,供广大读者和有意姓氏兴趣者参考商榷。滕州殷姓可上溯到元朝殷戬尔首先,滕州殷姓不是从别处迁徙而来的姓氏,而是至少在元朝以前就在此地久居的姓氏族群。作为殷姓,在河南安阳一代较为集中,别的省相应较少。从山东省看,唯有滕州、微山(1953年7月前,微山属于滕县管辖)两地最为集中。这种明显的集中度和典型的地域性,也足以说明滕州殷姓的久居和古老。这一点,在我族创修族谱时便可得到相关的验证。我族创修族谱时是明末清初年间,创修人是微山岛杨家村人,名叫殷应寅,...
· 揭密:古姓的由来古姓家谱及字辈排行
汉姓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姓的来龙去脉。古(Gǔ)姓,最早来源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父,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古姓人口在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多分布于台湾的台北、台东、新竹等地。姓氏源流古(Gǔ)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
· 隋”姓的由来
“我姓隋!”“哪个隋?”“隋朝那个岁。”“你的姓很少见啊!”“是啊,百家姓里都查不到!”这样的对话不知道被重复了多少次,几乎每次与陌生人见面都要把这些话说一遍,连我自己都有些烦了!更不爽的是“隋”经常被写成“随”,害得我赶快拿起笔,给他示范更正。有的时候也挺郁闷:我的祖先姓什么不好,偏偏姓隋!但咱们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祖宗传给自己的姓怎么能说改就改呢?后来知道了隋姓的由来,终于释然,原来“隋”写作“随”并不错!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相传早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个名为随的人,他的后代就以随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随国,侯爵,为周诸侯国之一。周未,并于楚,原随国贵族有人以随为姓。另外,春时战国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担任士大夫职务,以随(今山西介休一带)为食邑,史称随会。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
· 凯姓的由来
凯姓先祖原为苗族人,在与汉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开始采用汉姓,因居住地为凯里,遂为凯姓。清初湖广填四川,贵州凯里一支凯姓被迁徙至四川省重庆府,后凯姓中有人被征兵到安徽,故凯姓主要分布于贵州、重庆、安徽等省。
· 荚姓的由来
荚姓人口数量较少,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荚姓排名第350名。荚姓是一古老的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尧之后,黄帝后裔,多源流。其一支发源于山西,平阳族(今山西临汾县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晋大夫荚成僖子(荚成系邑名,以邑为氏,后子孙姓荚、成及复姓荚成)。郡望:平阳。至今最少2600余年。(注:1、平阳,尧都,古唐虞之地,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属韩国。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其子继位后,迁居平阳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3、晋文公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开始在君之下设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4、三家分晋从前453年开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前376年晋静公被灭,晋结束)其二支源于周成王姬诵定鼎郏辱(郏邑,后世称汝州,今郏县),其子孙改称郏氏,尊周成王姬诵为得姓始祖,至今约3500余年。后有子孙因故改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