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不是贬义吗?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自称与敬称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对君王的称呼都有哪些讲究。
比如,“称孤道寡”往往被当做是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然而这个词确实典型的讹变。从“孤”与“寡”二字的字面上来看,他们明显不是什么褒义词,而且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b,而王公以为称。”那为君王为什么那人们讨厌的词汇来自称呢?难道这是君王对臣子和人民的谦称?
没错!就是谦称!孤寡二字在汉语现得很早,在春秋时期开始称为诸侯王的自称。《孟子·梁惠王下》中对鳏寡孤独的解释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照这么说,古代的君王的自称似乎是在向全国宣告自己无父无妻了。
而事实是:
一、《左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即在列国有凶(丧事、战乱等)的情况下,国君自称为“孤”是一种传统的礼法。
二、《礼记》中说,当诸侯入周王室朝贡之时,需要自称为“某人”,在其他诸侯国的时候需要自称为“子”,在国内则自称为“孤”。
三、同样是《礼记》中规定:诸侯王见天子之时,需要自称“臣某侯某”,而诸侯王与自己的子民对话时,则需要自称为“寡人”。
为什么春秋的君王要自贬为无父无妻呢?这就牵扯到“春秋大义”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候没有歧视只有平等。女性可以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男性可以自由选择向谁效忠,平民在帝王面前不用下跪,甚至根本就没有“磕头”这一说法。包括君王在内的每个人都很谦虚,除了自称孤寡以自谦之外,“不德”、“不b(不养育、不生存的意思)”都是君王的谦称。正如老子所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b。”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君民的关系就变味了,君王渐渐成了遥不可及的“天”,而一些妄自尊大的权臣也开始僭越称孤道寡了。秦始皇自称“朕”之后,孤寡二字曾经中断了几百年,直到东汉末年才再次出现,成为诸侯王的自称。一代枭雄曹操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则明显得将“孤”的帝王放在了“帝王”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孤与寡的自称仍然存在,但早已没有了自谦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