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写春联的习俗历史悠久 明清皇帝都爱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7
转发:0
评论:0
中国写春联的习俗历史悠久明清皇帝都爱,春联表达了古人美好的愿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逢春节的时候,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

春联表达了古人美好的愿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逢春节的时候,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家每户都会选择一副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从古至今,贴春联都是百姓最欢喜的一件事,在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开始贴上红色的春联,希望来年顺顺利利。

最早的时候,春联是被称作桃符。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就有了这种习俗。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也大多都写过诗句于楹联之上。王安石的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也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宋时期,楹联开始不限于之写在桃符之上,他们渐渐开始将其写在楹柱上。所以也被称作楹联。每年除夕,街上随处可见楹联的影子。明王朝的时候,有一年除夕,明太祖下旨,公卿士庶家门前都必须贴加一副楹联,好让自己出行的时候观赏。不仅如此,他还曾经亲自提笔,为一些学士赠写楹联。帝王对楹联的重视,也让其成为了现今仍然盛行的风尚。

明初的时候,太祖甚是喜爱热闹的场面,也喜欢当时的大户人家除夕时候贴的楹联,所以就想将其推广。有一年的除夕他要求每户人家都要在自己的门前贴上楹联迎接新年。大年初一一清早,他就出宫去街上巡视,并且挨家挨户的观赏他们写上的楹联。

当看见合自己心意的楹联时,就会大加赞赏。但是他偶然间发现,有一家居然没有将自己的旨意放在眼里,门上居然没有贴。于是心里很不开心,问过原因后才知道,这户人家是杀猪的,每到过年的时候就特别忙碌,所以还没有来得及请人写。

于是太祖就让人拿来了笔墨纸砚,亲自为这家人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之后又继续浏览别家的楹联。在返回皇宫的途中,他又经过这个地方,发现每家人还没有将他写的楹联贴上,于是就问其原因。

这家主人急忙说道:那是太祖亲自书写的楹联,我们将它挂在了中堂之上,每日都要焚香来供奉。太祖听了此话之后心情大好,于是就命令随行的手下赏赐这家人三十两白银。从这段史记也可以知道,之所以现在楹联这么流行的原因,也是得益于明太祖用颁发谕旨等方法。

明太祖对楹联甚是喜爱,他的孙子朱允文在这个方面也十分优秀,写得一副好联。当时每到除夕,朱允文都会写上几幅对联,用来贴在皇宫之中。

公元一四零二年,当时的建文皇帝也就是朱允文被自己的叔叔篡位,逃到了别处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两年后的腊月,他到了靖州,因为下雪的缘故,地上泥泞难行,当他到达此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百姓都进入了梦乡,只剩三清殿还有木鱼的敲打声。于是他便去了此处投宿。殿中有一位老道士,字写得特别好,并且每年都要去为百姓写对联。

当时他到殿中的时候,发现这位老道士坐在油灯前,面色憔悴,写字的时候笔都几乎拿不稳,并且还要站立,十分吃力。于是他就对老道士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写对联,并且当场提笔就写了一副,当作品一完成,老道士一看就十分喜爱,当场便将他收为弟子,出家修行。

这个时候春节已经快要来临了,前来请求楹联的人一个接一个。于是他就根据这些百姓不同的家境,写下不同的楹联。字字精妙,众人都十分满意。

清王朝的乾隆爷也十分喜爱写楹联。有一年的除夕,他突然兴致大发,脱下龙袍穿上了便服就和几个随从从王宫出去,到了大街上去看老百姓如何迎新年。当他知道有一户人家没有找到人为自己写楹联的时候,于是亲自提笔为其写了一副。这户人家因为皇帝亲自自己写了一副楹联而十分开心,一宿未眠。

据史料记载,现存的第一副楹联是五代十国后蜀帝王孟旭所写。他是后蜀的最后一任皇帝,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后,亡国的孟旭带着夫人投降宋太祖,投降之前还写了一副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大概意思就是表达了自己想要一直过幸福生活的想法。

命运弄人,这话不假,有时出发点的美好的,然而细微的偏差,就改变了事情的样貌。对于孟昶而言,他不过是想要一副好的对联,可命运偏偏为他做了一口棺材。

一语成谶,用来形容孟昶十分合适。

这幅对联的上联是:新年纳余庆。

后蜀灭亡时,宋太祖派了一个临时长官,他的名字就叫吕余庆。孟昶是在春天迎来了吕余庆。

这对联还有下联:佳节号长春。据《宋史·本纪第一》记载:“己未,宰相表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

孟昶定这一天为长春节,他可真会选日子,这个日子就是赵匡胤的生日。

这幅对联意味着什么,似乎不需要多说了。

孟旭把将自己灭国的帝王的生辰作为自己的节日,其中玄妙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历史悠久的重教传统
在历史上,四川素来人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在秦统治时期,四川地区的教育基本上是传统的民间教育。民间巫师的自我传承,,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汉代,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在官府的“吏师”制度(官府设专门机构讲授法律,以培养有关官吏)之外,私学开始出现了。汉景帝末年,文翁出任蜀守,大力办学,使蜀地以文明昌盛闻名于世。东汉时期,四川的私学在当时国内颇有影响。此后,四川私学之盛经久不衰。到两宋时期,四川私学已相当发达,成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儿童启蒙教育和某些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官学不能发挥的作用。宋代的四川私学,形式多样,纷繁复杂,既有乡绅士大夫们创办的比较正规的乡校,也有靠束修度日的教书先生设立的村学;既有达官贵人为私家子弟办的私塾学馆,也有寻常百姓的家庭学校。我国书院起于唐代。唐贞观九年(635年),四川遂宁创建张九宗书院,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书院。两宋时期,四川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
·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家谱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家谱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看重家庭的民族。在汉语中,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家庭的词汇和成语。史籍中关于家庭的记载和论述就不绝于书,中国人很小就受到关于家庭和睦、关心家人的教育,著名的如“桐叶封弟”、“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我国史学的一个分支,家谱编纂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最著名者如孔氏的族谱从孔子到现在,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已传承七十多代,成为全球独特的文化现象。然而这一古老的文类却没有一部专著进行探讨。关于家谱编纂的意义,从古到今,历代学者进行了不少论述。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河朔诗派的开创者申涵光说:“谱者,所以敛同气,使涣者以亲,又传宗祖德泽,作后人模范,不止纪名号、序行第已也。„„不能增高益深,从而剥蚀之,则名不可入谱牒矣。”(《家谱序》)着重强调了家谱的精神价值和褒贬作用,要使宗族后代继承先人的品格、气节,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而有损家族声誉者则不可记入家谱。他的父亲申佳胤、他本人...
· 2017年手写鸡年春联大全
鸢观故国千山秀;鸡唱新春万里娇。画意正浓鸡起舞;诗情未尽蝶翻飞。枝头喜鹊言春早;院里金鸡报岁新。春信千家传紫燕;福音万户报金鸡。闻鸡踏碎霜晨月;跃鹊催开一剪梅。笔描万壑千山画;鸡报五湖四海春。庭前落絮早春柳;梦里新歌晓日鸡。庭院鸡鹅谈好事;枝头燕雀话丰年。庭前春晓雄鸡舞;世上风清燕子飞。彩凤鸣春春不老;雄鸡报晓晓生晖。唱晓金鸡歌盛世;长征骏马着先鞭。跃马腾飞兴骏业;闻鸡起舞绘鸿图。跃马扬鞭芳草地;闻鸡起舞杏花天。癸戴草头朝赤日;酉添春水上朱颜。梅花吐艳新春丽;鸡韵成歌盛世长。雪雾依然芳草绿;鸡鸣更是艳阳红。盛世鸡鸣犹悦耳;新春燕舞自开心。晨光初露雄鸡唱;红杏出墙彩蝶飞。堤柳欲眠鸡唤醒;春花初绽蝶闻香。朝阳晨露雄鸡唱;瑞气春花紫燕飞。
· 中国最早的春联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10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10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
· 春节贴春联和门神习俗的来历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面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