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盘点:因为避讳而被改了名字的地方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1
转发:0
评论:0
盘点:因为避讳而被改了名字的地方,我国古代一直有避讳的传统文化,为了避开皇帝的名讳,以免犯忌,很多地名都因此改过名

我国古代一直有避讳的传统文化,为了避开皇帝的名讳,以免犯忌,很多地名都因此改过名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避讳制度,世人必须遵守,如有触犯,轻则受罚,重则遭受杀身之祸。

所谓避讳,就是对皇帝、圣人、长官、长辈等人的名字,甚至字、号必须回避。讲话或写文章遇到与他们名字有关的字,不能直接写出来或讲出来。自己的名字如与他们名字中的某个字冲撞了,也必须改之。地名与其冲突了,也要改。在历史许多地名都是因避讳而改的。

现在的浙江嘉兴,秦代时称由拳县,三国时属吴国,那里曾出现“禾(稻)中长禾”的现象。这在当时,被视为祥瑞,于是将由拳县地名改为“禾兴”,以示纪念和祝福。但到孙权的儿子孙和立为太子时,“禾兴”的“禾”与孙和的“和”读音相同,成了忌讳。于是,这个充满祥瑞的“禾兴”地名被改为“嘉兴”了。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山西平遥古城,古称“古陶”,相传为陶唐氏帝尧所居之地。北魏拓拔焘称帝时,为避“焘”音,便将“古陶”改名为“平遥”了。

隋朝,杨广称帝时,为避“广”字,全国有许多地名改了名。如江苏扬州曾叫广陵,隋炀帝将其改为“邗江”;将山西的广武改为“雁门”;将河北的广阿改为“象城”、广昌改为“涞源”、广宗改为“宗城”;将广西的广信改为“苍梧”。

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的祖父叫李国昌,为避其“昌”字,李存勖下令将昌宁县改为“乡宁县”。

江苏省长江北岸的仪征市,宋代时称扬子县,明代改为仪征县。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时只有3岁,但也要讲避讳。仪征就因“仪”同溥仪的“仪”相同,遂被改称“扬子”,又回到其老名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名字惹的祸:古代的避讳制度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
· 李白最爱的地方,因为他而名扬天下
上篇文章我们说了安徽的一个小城,它现在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小城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文脉繁荣昌盛,千年不断。这个小城就是宣城。其实说到宣城,有一位大诗人和它的传奇故事不能不说。因为这位大诗人,中国从此多了一种超市热卖的名酒,多了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多了三首小学就要背的诗。这位大诗人就是李白。我们知道,李白同学是著名背包客,文艺青年里的战斗机,读者最多的旅行作家。别的人游山玩水,玩完也就完了,但李白不一样,玩过一处必留下一篇大作,什么庐山、天门山、天台山、峨眉山、长江三峡、岳阳楼、凤凰台,举都举不完,而且每篇大作读者都有好几亿。李白作为一名资深驴友,走了这么多地方,有没有一个让他忘不掉的地方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宣城。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并不是从旅游攻略上查到的。那时李白正值中年,诗名传遍天下,天下人都以能请他搓一顿为荣。有一次,李白到他叔叔家蹭住。他叔叔住在南陵县,就在宣城北...
· 他因改了一个名字,竟然换出来了一个开国之君的名字
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对一生的影响很大。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要根据生辰八字来起,绝不会乱起名字。甚至,为了做成大事,还会给自己改名字。在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因为改了名字,而开挂式的腾飞,最终开创了一个王朝,此人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他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就给他起名为朱重八。朱重八几代都是农民,可谓是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在这种状况下,朱重八肯定是上不起学校,很小的时候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勉强维持生存。朱重八15岁的时候,老家发生了旱灾,次年春天,又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父母及大哥等人全都死了,只剩下他和二哥。更可怜的是,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好心的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这样才能把父母埋葬了。此时的朱重八,内心充满了对元朝统治者,甚至对上天的愤怒,也曾经在深夜里大哭过...
· 湛姓历史上曾因避讳而改姓
避讳,旧时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二是长官,三是圣贤,四是长辈。避讳排在首位的避帝王,指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东汉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时期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古代有不少因避讳而改姓的现象,因避君主讳而改姓是最为多见的避讳改姓,例如晋朝建立后,司马师被追尊为晋景王,天下姓师的都只好改姓缺一笔画的帅。避讳改姓还有反复改的情况,后晋高祖姓石名敬唐,敬姓于是不得不一分为二,或姓左半边的“苟”,或姓右半边的“文”。由于后晋只存在十年便被后汉取代,文姓恢复原来的敬姓。但是十年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百姓不仅要避他的讳,他的祖父赵敬的讳也要避,所以敬姓被迫再次改姓文...
· 古代文化之避讳:古人取名字要避讳之前七代帝王
在李靖传里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李世勣为什么不避李世民的讳?连观世音菩萨都避李世民讳叫观音菩萨,为什么李世勣不用避讳?这是个好问题,今天我们说一下和避讳有关的一些事。西方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往往取个和长辈一样的名字,就出现了拿破仑三世、路易十六这样的名字,有时候会很麻烦,祖孙一个名,不知道的容易分不清。中国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表现为不能直呼名,甚至长辈名字中的字都不能直接写和说,要用另外的字表达,这就是避讳。这样也很麻烦,不知道的也容易弄错,也会让后世的人读书的时候产生误会。比如李白的儿子晚上搂着媳妇就不能说:“你的皮肤真白啊”,至于他是怎么说的,我就不知道了。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五代宰相冯道,冯道字可道,他的弟子读他的名字,总是改成“不敢说”,《道德经》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于是他们读的时候是这样的:“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不明白的还以为在说什么军国机密呢。亲长的名晚辈要避讳,帝王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