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玩具赏析-泥玩具的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无疑留给了我们这些后人一笔庞大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为“玩具”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当然我们现在所谓的“中国民间玩具”或者“中国传统玩具”,和我们祖先的理解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民间玩具以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阔和品种丰富著称于世,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记载中国各时代和各地域生活艺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许多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主流”“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面购意思玩具网小编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中国传统民间“玩具”中的泥玩具,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泥巴”,每一个都隐藏了无数的故事和历史典故。
1.史前陶玩具
泥玩具起源于史前陶玩具,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已经发现了为数众多的陶塑玩具,主要是人与动物的形象。后世的彩塑艺术、彩塑玩具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史前泥玩具史前泥玩具均为手捏成形,除了透露了创作者的艺术才能和审美理想,其中所包含自娱或娱人的功能则无可置疑。
2.新石器时期、夏、商、周陶玩具与泥玩具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陶球和石球,陶球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制作球形玩具已是有意识的创作行为。
夏商周三代的塑形成就显著,玩具品种繁多,题材有所拓展,人物造型和动物造型愈见精准,并出现模印玩具。
3.汉代塑形玩具
汉代的泥玩具与陶玩具的品种相当丰富,“泥车瓦狗、马骑倡俳”应包括泥陶制成的动物、人物造型和车马等交通工具的模型,还包括用泥制成的弹丸。
汉代泥玩具和陶玩具并且进入流通领域,玩具生意兴起,并分为成人玩具和儿童玩具。在制作手法上更加精细,采用了塑、雕、刻、划和压印等多种手法塑造形象。
4.隋唐时期塑形玩具
隋唐时期彩塑玩具得到空前的发展,凡有观赏性能、娱乐性能的彩塑都与玩具保持着紧密联系,题材更加生活化。
唐代出现了民间彩塑艺人名家,如杨惠之和刘九郎,唐代出土的陶模子成为压印儿童玩具的范模。
5.宋元时期塑形玩具
宋元时期的磨喝乐是广为流行的泥玩具,在七夕前大量出现,用于儿童乞巧活动,他的基本造型是一个泥塑的小男孩,为天龙八部种大莽神的化身。
南宋泥人制作精妙。品类繁多,仍以表现儿童形象的“泥孩儿”最为典型。
6.明清时期塑形玩具
明清时泥玩具更加成熟,在各地出现各种流派
*惠山泥人
起源于明代晚期,入清以后,惠山泥人进入鼎盛,但还只是节令性的地方风物。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出现名家与作坊,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是儿童玩具。已知
的品种有车老虎、车状元等。在道光、咸丰之际,惠山泥人品种上出现了“小板戏”,即取材于昆腔和徽班的舞台人物形象。
惠山泥人在清末在表现形式上分为粗货和细货两种,细货因手捏戏文做工精细、品质华贵。粗货所具备的民俗功能,是耍货,是儿童玩具,大体可分为“娃娃”“寓意”“戏文”“仙佛”“动物”五大类,深受民众喜爱。
7.北京泥玩具
第一类:反映现实生活的泥玩具
第二类:动物花鸟
第三类:戏剧人物的
第四类:是活动的、音响玩具
第五类:兔儿爷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的节令玩具,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泥胎兔儿爷最为典型,遍施彩绘,兔首人身,一副武将装束。
8.民国泥玩具
民国至今,各个地方的泥玩具分布很广,并自成体系按照泥玩具的成型工艺可分为三种。
一是:手捏成型,不用模具,如河南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广东浮洋的“大吴泥塑’。
二是:模印成型,用模具翻印泥胎。如山东高密泥塑、陕西凤翔泥塑,河北的白沟泥塑。
三是:半捏半印成型:无锡惠山泥人、北京泥人的部分品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