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的传奇故事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几次辗转于咸丰三年(1852年)落入西安古董商苏氏兄弟之手。得到毛公鼎的苏氏兄弟,见此物丝毫无损、鼎内壁有近五百字的铭文,遂马上致书陈介祺。
陈介祺是当时在京城颇有名望的金石学家、收藏家、古文字家、书法家,酷嗜金石文物。在苏氏兄弟购得毛公鼎之前,已从永和斋不惜重金买走“腆毁”(现通称“大丰簋”或“天亡簋”),
陈介祺接信很是兴奋,马上汇来白银100两,并说明50两是订金,50两作为运费,让苏氏兄弟雇车专程送来看看。事实也不辜负他的厚望,甚至超出他的预想,一眼看到这件宝物时, 对苏七说:“宝物无价,不能以金钱比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到此宝鼎价值, 陈介祺以3 年俸银之重金——纹银千两为代价获得此鼎,成为毛公鼎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毛公鼎在陈介祺手上收藏了 30 年,他对其他收藏都乐于公诸于世,印成目录,惟独毛公鼎,深锁密藏,秘不示人,仅请陈为其拓十余纸,除自己考释外,并分寄吴式芬、徐同柏、许瀚三人,请其考释。由于当时清代法律言明凡秦汉以上文物,均应由宫中收储,臣民不得私藏。但清末政治腐败,此律虽不再被人重视,但仍应避讳。加之当时官场上尔虞我诈,陈介祺的父亲身居显位,陈介祺本身亦进士出身,在翰林院做编修,不得不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不知这是否是陈介祺将毛公鼎视若珍宝,密不示人的原因,也许还带点私心的因素。
光绪十年( 1884 年) ,陈介祺病故,并嘱咐:宁失性命,不失宝鼎。毛公鼎作为遗产分给了次子陈厚滋,他也尽心尽力的继续藏了20年,无奈后来不孝孙、陈厚滋的二儿子陈孝笙经商,不顾祖训于 1910 年以万两纹银将鼎卖给了有钱有势的两江总督端方。
毛公鼎到端府后第二年,端方即在四川被保路运动中的新军刺死。后来,家道中落,恰逢外头世局混乱,如此价值连城的毛公鼎搁在家里随时都可能招来无妄之灾。最终,毛公鼎被典押给天津俄国人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英国记者辛浦森欲出资 5 万美元把毛公鼎买走出,当时国内哗然,有爱国人士极力呼吁保护国宝,
当消息传出,毛公鼎有可能落入美国人的手中时,并且北京大陆银行清理抵押的毛公鼎,急于处理,收回押债。毛公鼎抵押20年,连同利息已达10余万元。故宫博物院没有经费收购当时此项国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