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法门寺地宫埋藏千年的秘密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0
转发:0
评论:0
法门寺地宫埋藏千年的秘密,探索发现     在西安西面110千米的扶风县内,耸立着一座佛教舍利塔——法门寺

探索发现   

    在西安西面110千米的扶风县内,耸立着一座佛教舍利塔——法门寺寺塔。该塔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在佛教当中,佛塔是保藏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法门寺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1、法门寺的由来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其创始人为古印度的王子——释迦牟尼,在他死后的250多年,阿育王统一了陷入部落纷争的古印度,晚年皈依佛教。传说阿育王为了传播佛教,将佛祖遗留下来的舍利收集起来分成八万四千份,又派诸鬼神于南阎浮提送到世界各地,并建塔供奉舍利。其中中国有十九处,而法门寺是第五处。
 
    唐代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法门寺30年开启一次,把佛骨请出来让世人瞻仰,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实早在唐以前,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就曾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时,仁寿二年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下诏改为“法门寺”。
 
 
    迎送佛指的活动在唐朝达到了高潮,法门寺更是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之一。而这一切源于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于贞观十年,因长年征战,久劳成疾,他接见了玄奘法师并虔诚求法:“欲树功德,何最饶益?”法师回曰:“要为众生解惑,必须给他们讲解佛法,而弘法必须靠僧尼,所以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度僧。”太宗听毕,下诏京城和天下诸州寺各度僧5人,弘福寺度30人。当时全国共有3716所寺庙,总共度僧尼18500余人。并在公元632年开启法门寺地宫,让世人礼拜,祈求国泰民安。
 
    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唐代200多年的历史,从高宗、武后、中宗再到后来的懿宗和僖宗,都笃信佛教。法门寺在这一时期更是成为皇家寺院以及举世瞻仰的佛教圣地,其佛塔也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不过,唐代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武宗不喜欢佛教,上台后不仅颁布法令抑制佛教,在公元841年到845年间进行的灭佛运动中,法门寺首当其冲。然而,武宗的灭佛运动在皇权的转移中迅速停止,不过此时的唐王朝已不复昔日的风采,由盛世转向衰落。
 
    公元873年,唐代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为祈求佛祖保佑,从法门寺地宫请出佛骨迎到长安的皇宫中进行供奉。而这一次也成为最后一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礼佛仪式还没有结束,唐懿宗就突然逝世,即位的皇帝唐僖宗年仅十二岁。登基后的僖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送佛骨回到法门寺。公元874年,伴随着诵经声,佛指舍利连同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被封入了地宫,并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持续了242年的迎送佛骨的活动,就在那把巨大的铁锁锁上的那一刻,连同供奉的稀世珍宝和佛指舍利本身,被永远地尘封在了地宫深处。
 
    到了宋代,法门寺保留了其在唐代时皇家寺院的恢弘气势,当时仅“浴室院”(二十四院之一)就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更是亲笔提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上。金人也刻“诗碑”对法门寺佛塔赞赏有加:“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时期,法门寺逐渐走向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年),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杨禹臣、党万良等地方绅士捐资修塔;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佛塔因地震倾斜开裂;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爱国人士朱子桥先生主持,对佛塔进行了维修,此次维修工程也是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良卿法师更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佛骨舍利,点火以阻止红卫兵的行为。
 
    1981年秋季的一场暴风雨,彻底破毁了法门寺的佛塔,塔内文物纷纷跌落地面。而这却给了考古学家一次揭开法门寺佛塔神秘面纱的机会。
 
2、法门寺地宫发掘
    1981年8月24日,因年久失修,曾经威武的法门寺佛塔终于不堪重负,在一场暴风雨中遭到严重破坏,中部出现裂缝,东北部基本上已经坍塌,只剩倾斜的西南角依然伫立在那里。
 
    当时负责残塔修复工作的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并列出了两个可选方案。A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B方案则是保护半边塔。B方案经过论证,发现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把土坯保护起来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就相当有难度,况且造价不菲。所以,最后专家们一致选择重建佛塔。
 
    1987年4月3日,现场工作人员无意在浮土下面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一尊雄狮浮雕。谁也不会料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有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就要重见天日。考古队员立刻赶到白玉石旁,推开放在旁边的碎石板,一个狭小幽深的洞口出现在大家眼前。莫非传说中的佛骨舍利就埋藏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千年宝藏
法门寺地宫一直是被誉为半个盛唐的地方,因为法门寺地宫里面收藏了许许多多的佛家宝物,这些宝物中有最有名的佛骨舍利,还有更多的古经书和一堆法器。接下来就由我介绍法门寺地宫的点点滴滴吧。西安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网络配图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如何解读,则必须透过历史的隧道,深入了解塔的渊源,进入幽邃的法门寺地宫。塔,音译作窣堤婆,或译作塔婆、浮屠,意译作高显处,为佛教特有之建筑。著名学者黄卓越称,中国东汉前,没有塔这种建筑类...
· 未解之谜: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千年宝藏
法门寺地宫一直是被誉为半个盛唐的地方,因为法门寺地宫里面收藏了许许多多的佛家宝物,这些宝物中有最有名的佛骨舍利,还有更多的古经书和一堆法器。接下来就由我介绍法门寺地宫的点点滴滴吧。西安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网络配图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如何解读,则必须透过历史的隧道,深入了解塔的渊源,进入幽邃的法门寺地宫。塔,音译作窣堤婆,或译作塔婆、浮屠,意译作高显处,为佛教特有之建筑。著名学者黄卓越称,中国东汉前,没有塔这种建筑类...
· 中国简史——专题 奇幻的法门寺地宫
⊙千年古刹法门寺⊙地宫惊世之现⊙稀世宝藏20世纪末的一个春天,尘封了千余年之久的唐代法门寺地宫惊世再现。打开一道道神秘的石门,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和数千件李唐王朝的供佛珍宝以“不二于世”的姿态发出耀眼的光芒,诉说着那个盛世王朝昔日的荣华。银莲花·唐高41厘米,重535克,法门寺地宫出土。莲叶捶揲而成,经过焊接,组成盛开的莲花。莲叶山錾刻的叶脉清晰形象,实为唐代金银工艺的佳作。千年古刹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以北的法门镇,距西安市120千米,是中国著名的古刹。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该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年间,寺因塔而建。法门寺塔(初名阿育王塔)因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舍利而闻名。北周灭佛,法门寺遭到破坏;隋文帝时重新修缮;唐代贞观年间改建成4级木塔。木塔至明隆庆年间遭地震倒塌,后改建为13层八棱砖塔,高47米,建造精工,极为壮观。唐代统治者尊奉佛教,曾敕命弘建宝塔地宫供奉,扩充寺...
· 神秘女子夜哭的明孝陵地宫下埋藏了什么秘密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关于这座陵墓里边有着重重的谜团,比如说神秘的女子夜哭声,而在陵墓的下方还存在着地宫,它的一切目前还是一个谜。图片来源于网络孝陵如此恢弘的建筑,对于朱元璋这种将死后看得重如生前的人,地宫一定是非常可观的。但是,限于目前的科技手段和法律,孝陵是不能发掘的,那么孝陵的地宫情况能否知道呢?最近,传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孝陵的地宫状况和结构基本探察清楚了。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精密磁测(GPM)研究室主任、物探专家叫张治天,他率领一个工作组,采用精密磁测技术对明孝陵陵区2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探测,终于揭开了一个隐藏达600余年的谜团—一—明孝陵确系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并弄清了地宫的形制、地下埋藏物的基本分布情况等。张治天等人依据的理论是地磁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空间的一切物质都有各自的磁场,金属带有磁性,就是非金属如砖瓦等其实也会带有磁性。况且,自然界中不同年代的土壤、...
· 中国家谱中埋藏多少秘密?
历时八年、海内外六百多家机构参与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日前出版。这部专题性联合目录的问世,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区收藏中国家谱的基本情况,如同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宝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家谱中埋藏的秘密。记录中国参加首届世博会正式出版的《中国家谱总目》全书1200万字、10册,共计收录中国家谱52401种、608个姓氏。其中,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中国家谱总目》涵盖了北宋编纂、流传最广的《百家姓》中收录的绝大部分姓氏,还多了168个姓氏。这些家谱不仅为人们寻根问祖提供了路径,还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资料。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临近,世博会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关于我国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是在一本家谱中发现的。据《中国家谱总目》总编王鹤鸣介绍,这本家谱是广东中山的北岭徐氏宗谱,由清朝徐润立等纂修,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